《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解读(附文档下载)

光说产品

共 3770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2-13 10:09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Alliance Of Industral Internet),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2016年2月1日由工业、信息通信业、互联网等领域百余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了大量的标准规范以及指导性文档。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可以作为目前工业互联网行业的一份指导性文件。以下内容为摘要,如果希望直接阅读原文,可以直接拉到最后,获取下载链接。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于2016 年8 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以下简称“体系架构1.0”)。体系架构1.0 提出工业互联网网络、数据、安全三大体系,其中“网络”是工业数据传输交换和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支撑基础,“数据”是工业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安全”是网络与数据在工业中应用的重要保障。基于三大体系,工业互联网重点构建三大优化闭环,即面向机器设备运行优化的闭环,面向生产运营决策优化的闭环,以及面向企业协同、用户交互与产品服务优化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闭环,并进一步形成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四大应用模式。

工业互联网产业在2020年4月,发布了《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

本报告主要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工业互联网的内涵与意义。第二部分回顾了体系架构1.0版本,并介绍2.0版本的定位与作用。第三部分明确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的设计方法论,剖析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的整体视图。第四部分深入分析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的业务视图,并给出产业、企业、工厂等不同层面业务目标与应用方向。第五部分剖析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的功能架构,探究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的功能视图、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六部分着重分析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的实施框架,描述网络、标识、平台、安全部分实施部署方式和关键要素。第七部分对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进行梳理。第八部分分析企业结合体系架构2.0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实践。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 包括业务视图、功能架构、实施框架三大板块,形成以商业目标和业务需求为牵引,进而明确系统功能定义与实施部署方式的设计思路,自上向下层层细化和深入。

业务视图明确了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方向、业务场景及相应的数字化能力。业务视图首先提出了工业互联网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总体目标和方向,以及这一趋势下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构建数字化竞争力的愿景、路径和举措。这在企业内部将会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具体业务的数字化转型策略,以及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一系列关键能力。业务视图主要用于指导企业在商业层面明确工业互联网的定位和作用,提出的业务需求和数字化能力需求对于后续功能架构设计是重要指引。

功能架构明确企业支撑业务实现所需的核心功能、基本原理和关键要素。功能架构首先提出了以数据驱动的工业互联网功能原理总体视图,形成物理实体与数字空间的全面联接、精准映射与协同优化,并明确这一机理作用于从设备到产业等各层级,覆盖制造、医疗等多行业领域的智能分析与决策优化。进而细化分解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的子功能视图,描述构建三大体系所需的功能要素与关系。功能架构主要用于指导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的支撑能力与核心功能,并为后续工业互联网实施框架的制定提供参考。

实施框架描述各项功能在企业落地实施的层级结构、软硬件系统和部署方式。实施框架结合当前制造系统与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由设备层、边缘层、企业层、产业层四层组成的实施框架层级划分,明确了各层级的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的系统架构、部署方式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关系。实施框架主要为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具体落地的统筹规划与建设方案,进一步可用于指导企业技术选型与系统搭建。

业务视图包括产业层、商业层、应用层、能力层四个层次,其中产业层主要定位于产业整体数字化转型的宏观视角,商业层、应用层和能力层则定位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微观视角。四个层次自上而下来看,实质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下,企业如何把握发展机遇,实现自身业务的数字化发展并构建起关键数字化能力;自下而上来看,实际也反映了企业不断构建和强化的数字化能力将持续驱动其业务乃至整个企业的转型发展,并最终带来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功能原理是基于数据驱动的物理系统与数字空间全面互联与深度协同,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智能分析与决策优化。通过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构建,工业互联网全面打通设备资产、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供应链条,基于数据整合与分析实现ΙΤ 及ΟΤ 的融合和三大体系的贯通。工业互联网以数据为核心,数据功能体系主要包含感知控制、数字模型、决策优化三个基本层次,以及一个由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和自上而下的决策流构成的工业数字化应用优化闭环。

工业互联网实施框架是整个体系架构2.0 中的操作方案,解决“在哪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当前阶段工业互联网的实施以传统制造体系的层级划分为基础,适度考虑未来基于产业的协同组织,按“设备、边缘、企业、产业”四个层级开展系统建设,指导企业整体部署。设备层对应工业设备、产品的运行和维护功能,关注设备底层的监控优化、故障诊断等应用;边缘层对应车间或产线的运行维护功能,关注工艺配置、物料调度、能效管理、质量管控等应用;企业层对应企业平台、网络等关键能力,关注订单计划、绩效优化等应用;产业层对应跨企业平台、网络和安全系统,关注供应链协同、资源配置等应用。

工业互联网的实施重点明确工业互联网核心功能在制造系统各层级的功能分布、系统设计与部署方式,通过“网络、标识、平台、安全”四大实施系统的建设,指导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部署。其中,网络系统关注全要素、全系统、全产业链互联互通新型基础设施的构建;标识系统关注标识资源、解析系统等关键基础的构建;平台系统关注边缘系统、企业平台和产业平台交互协同的实现;安全系统关注安全管控、态势感知、防护能力等建设。

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目标是构建全要素全系统全产业链互联互通的新型基础设施。从实施架构来看,在设备层和边缘层建设生产控制网络,在企业层建设企业与园区网络,在产业层国家骨干网络,全网构建信息互操作体系。

工业互联网标识实施贯穿设备、边缘、企业和产业四个层面,形成了以设备层和边缘层为基础,以企业层和产业层节点建设为核心的部署架构。

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是现在产业联盟重点推行一项工作,在这份白皮书中也有大量篇幅介绍,整体架构如下,后续单独介绍这块的内容。

安全实施框架体现了工业互联网安全功能在“设备、边缘、企业、产业”的层层递进, 包括边缘安全防护系统、企业安全防护系统和企业安全综合管理平台,以及省/ 行业级安全平台和国家级安全平台。

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是支撑功能架构实现、实施架构落地的整体技术结构,其超出了单一学科和工程的范围,需要将独立技术联系起来构建成相互关联、各有侧重的新技术体系, 在此基础上考虑功能实现或系统建设所需重点技术集合。

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 作为一套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方法论,对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和实施落地具有较好的引领指导作用。各垂直行业企业在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过程中,可遵循“业务目标− 功能要素− 实施方式− 技术支撑”的主线,结合自身数字化基础、转型升级需求和行业整体发展阶段,探索重点应用场景的实施部署架构,通过多类应用场景实施提炼,打造行业共性建设路径,形成该行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指南和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体系架构2.0 的行业实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结合业务视图树立企业转型的业务场景与目标。通过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环境形势、问题痛点等方面梳理,确立解决痛点应聚焦的应用场景和参与主体,厘清该场景下行业转型方向、企业战略和商业目标、业务场景范围、核心能力需求。

二是结合功能架构设计该业务场景的核心功能和支撑能力。基于企业自身基础与目标场景的差距,应明确企业在感知控制层、数字模型层和决策优化层重点建设能力,进一步设计支撑能力所需的功能载体(网络、平台、安全),构建功能载体所需的功能层级和功能板块。

三是结合实施框架设计业务场景下的实施要素与关键技术。基于行业传统制造架构和企业当前基础改造实施框架,设计场景部署层级和每个层级的实施要素,面向“网络、标识、平台、安全”四大实施要素,明确实施核心,详细展开实施所需设备、装置、系统等软硬件组成,以及关键支撑技术,为进一步技术选型和系统部署作参考。

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工业互联”,获取报告原文:
共享资料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历史文章

分析商业模式,必须画好这张图

数字化系列文章专辑

商业模式文章合集

产品经理工具合集

行业报告合集

用户体验以及痛点分析工具:用户旅程地图(Customer Journey Mapping, CJM)

需求优先级分析工具:KANO模型(卡诺模型)

战略分析工具:波特五力模型

家庭应急物资该如何准备?

浏览 36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