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到底要怎么“搞”?

共 4639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4-06-25 17:32


精选资料

茅庐学堂原创整理了《企业文化:造土壤、聚能量、打胜仗》课件。关注茅庐学堂公众号▼,后台回复“企业文化”,即可获得领取~




本文作者:王亦戈 | 北京韧真生长管理咨询创始人兼首席顾问,中国企业文化研究协会顾问,企业文化老司机OC研习社特聘讲师,15 年组织发展与文化建设咨询顾问,NLP 神经语言认证讲师
本文来源:企业文化老司机



在这些年的企业文化管理咨询经历中,时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老师您帮我们看看,我们公司企业文化咋搞?”


这个问题可以聊得很宏大,也可以很聚焦。


每每遇到这类问题,我都会回问:“您家企业的文化打算搞成啥样?”


答曰:“像阿里或华为那样。”


我又问:“那阿里华为文化搞成了啥样?”


然后,谈话基本结束。


一家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思考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 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成功画像是什么样子?

  • 谁/谁们长期负责文化的建设与打造?

  • 公司整体文化建设的操作思路和工作体系是什么?

  • 当前,公司某几项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工作如何进行领导与分工?

  • 公司是否需要建立相关机制,来确保责任相关方持续参与?

  • 需要对哪些人群培养哪些能力,来助力文化建设?


当然,答案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验证的,但至少需要一个系统思考与实践的过程。指望招聘一两个写稿子搞活动的OC,很难承担起这份文化建设之重。


在我们的咨询过程中,每当有机会我们都会进行一个问题调研:“对于公司的企业文化感知,以下哪条对您影响最大?”集合二十余家企业和十几万员工的调研数据,如下图:



再结合埃德加·沙因教授经典的“睡莲模型”,以及上述我们思考的系列问题,对于一家企业的文化建设,我们的建议是:分层次建设,每个层次有各自的职责、动作和目的,以及对应要具备的能力。


因此,我们设计出文化建设的“根枝叶”建设体系(如下图)。




根基,企业经营视角


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提炼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 一号位苦思冥想,灵光乍现,奋笔疾书,自成文章;

  2. 咨询公司系统访谈后整合提炼,搭建内容;

  3. 企业内部OC与HR伙伴问卷访谈、总结提炼、汇报、修改、汇报、修改、汇报、修改……形成内容;

  4. 核心人员群体进行研讨、澄清、共识,随后搭建内容。


每一种方式都可以完成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提炼。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方式要实现什么目的?


文化本身,是企业业务成功的底层逻辑,无论用哪种方式,我们建议提炼过程都不要脱离业务经营视角而去空谈文化理念,不然很容易沦为高谈阔论一些“绝对正确的道理”,空有感动或逢场作戏,对实际经营管理指导性有限。


因此,在文化根基的建设上,要重点聚焦文化与业务战略、组织机制(设计)之间的整合关联关系(如下图),避免“有道理没原则,有方向没路径,有认识没共识”。




枝干,组织管理视角


这一层的建设,是很容易被企业忽略的。


部分企业的文化核心理念一提出,就只有铺天盖地进行活动宣传这一种建设方式,或者行为标准刚出来,就迫不及待给全员上考核动作。这都会有一定风险。


从思想(核心理念)到行动(群体行为),中间是有一个管理干预过程的,这个过程需要聚焦关键人群/场景的导向承载和文化建设能力。


那到底要聚焦哪些关键人群/场景?又要构建什么能力呢?


有的公司会聚焦干部队伍,构建干部在推进业务的过程中承载和建设文化的能力;

  • 有的公司会聚焦流程制度的管理场景,把文化导向嵌入公司的各种流程里。例如:公司重大会议上的第一个流程议题,是近期客户市场动态分享,从而践行“客户至上”的价值观;

  • 有的公司会聚焦HR团队或人才体系管理场景,让文化导向作为HR“选育用留”工作的加持,从而实现价值导向与人才管理动作的一致。


有人说:“企业选谁、用谁、奖谁、惩谁才是最真实的文化体现”。此话略绝对,但可以明确的是,类似于人才管理体系这类的企业核心管理职能,如果没有嵌入文化导向(如下图),文化是肯定不会落地的。




树叶,群体感知视角


一般讲到群体感知这个维度,很容易定义在“枝繁叶茂、活色生香”的文化传播与活动,这无可厚非,但仅有Blingbling的想法创意,是不够的。


组织文化终究是柔性管理工具,如何通过员工群体参与的传播活动,让管理导向和员工的感知体验保持一致?既做到员工不反感,又实现管理导向的精准触达,这个是文化传播和活动的核心命题。公司老板怀着“为你好”的发心全面发力,但员工却感受到“你伤害了我的权益”;或者员工全场嗨爆,老板全程无感,这种纠结拧巴的文化导向传导并不罕见。


当企业文化价值导向不能清晰明确地转化为一致的群体感知体验,OC同学策划的活动参与度越高,对组织内文化一致性的破坏性越强。


文化的传导应该是一个闭环流程(如下图)。传播渠道、活动、组织诊断等动作,都是OC进行“公司文化导向与员工群体感知”一致性建设的方式、手段或载体。方式手段要匹配目的,切不可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上述是我们对于“企业文化到底要怎么搞?”的一个简要回答。


我们建议:系统设计、分层实施。在战略与组织关联整合、管理承接、群体感知三方面达成一致。


“根枝叶体系”每一层具体的建设思路和操作方法,后续会以系列文章详细阐述。


最后一个问题:企业愿意为一个“非显性管理驱动要素”投入多少资源(包括时间、精力、预算、人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慢火熬汤炖味道”的过程。如果几页“文化理念体系”的Paper Work就能建设起文化,那中国90%的企业这几页纸写得都很高级。要真如此简单直接,那所谓组织文化的高阶竞争力,其实也就不存在了。文化手册里的几字箴言,你能写,友商们其实也都能写。


当然,我们绝对不主张企业大规模招聘文化工作者。


建立客户价值思维和问题导向思维,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刻意关联一些文化建设动作,企业每一层重点人群真正担负起本层的文化建设责任并形成能力,才是关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茅庐学堂立场。



关于茅庐学堂


茅庐学堂总结提炼了阿里24年战略落地、组织升级、企业管理干部培养的实践精华,并结合8年来服务超过300家行业TOP企业的实践打磨,为成长型企业战略落地组织升级提供定制式陪伴咨询服务





觉得好看,点击在看

浏览 5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