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上的国货之光,如何强出天际?

卫星与网络

共 2892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8-02 22:11

北京呼风唤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微信公众号太多不好找到我们?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

置顶,或星标公众号“卫星与网络”

遇见你真好,希望能一直陪着你。





目前,核心舱组合体已经在轨运行一个多月,并顺利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按计划,后续将陆续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组合成一个T字形构型,建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支持开展大量科学研究和实验。作为太空“顶流”的“国货之光”——太空实验室里究竟有什么,又如何在太空中开展实验?现在就带你研究!


太空实验室里有什么?


高洁净、高真空、微重力……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科学家们在太空中开展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前的飞行任务中,特定的、明确的科学实验,需要的实验装置属于“专人专用”,一个能够满足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通用型“太空实验室”成为科学家们向往的“神仙之地”,而中国空间站正在实现这个目标,未来,站上的每个实验柜都将是一个高功能的小型太空实验室。


实验柜是空间站舱内实(试)验任务开展的主要支持设施。每个实验柜都是一个专业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实验研究平台,满足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空间科学实(试)验开展的需求。



作为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还将在舱内、舱外部署众多重大科学设施,用于支持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广泛领域的空间科学实(试)验研究,在轨期间预计可滚动实施近千项实验项目,中国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新时代即将开启


 第一梯队都有谁?


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搭载了“无容器”和“高微重力”两个科学实验柜顺利进驻太空,成为在轨第一梯队成员。目前两个实验柜已经完成基本功能测试,并陆续开展实验。



01
高微重力实验柜:双层“隔振”挑战极限


2013年,神舟十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向公众直播了微重力状态下的“真人秀”。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了“悬空打坐”。王亚平用手指轻轻一推,聂海胜缓缓向远处飘去。



对于科学实验而言,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能够提供地面难以企及的极限条件,有望获得新发现。但在轨运行的航天器不仅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也会受到太阳光压、大气阻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舱内微重力环境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微重力。一般而言,空间站的微重力水平大约在10-3g至10-5g。而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将微重力水平提升了两个数量级,达到10-7g水平,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高微重力柜中的悬浮实验台是实现高微重力环境的关键设备,其外体通过喷气控制姿态和位置,隔离外部各种扰动力,内部是电磁悬浮实验台,用于安装科学载荷,航天员可以通过界面来操作实验台。



其核心工作模式有两种。第一种为“柜内磁悬浮控制模式”,也被称为“单层主动隔振模式”。外体固定在实验柜中,内体通过主动隔振控制实现10-6g的微重力水平。第二种为“柜外跟随控制模式”。内外体实验系统整体在核心舱的空间内飞行,外体用控制回路对内体进行姿态、轨道跟随。内体不受引力以外的力,就能够实现10-7g的高微重力水平。



高微重力实验柜是国际上首次在空间站舱内采用双层悬浮的模式实现内体的高微重力水平。高微重力实验柜后续主要用于开展相对论物理实验和引力物理实验,包括2022年将开展的国际上首次原子层面的相对论弱等效原理检验,将助于我们在物理规律上的持续探索。


02
无容器实验柜:纯净“液滴”不是梦


除了高微重力实验柜以外,空间站第一梯队里还有一位重要角色——无容器实验柜。



“无容器”状态,是材料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一种实验条件。一幅直观而形象的画面有利于理解这一状态:熔融的金属或者非金属材料成为一个液滴,漂浮在空中。这时,“液滴”不会因为和容器壁接触而受到污染,“纯净”的材料则能够在较低温度下仍然保持液体状态。“无容器”环境下,有望实现对“深过冷凝固过程与机理”研究、新型功能材料制备研究等。


无容器,最关键是要让物质克服重力,脱离与周围物质的接触。在太空中主要通过静电悬浮的手段,实现“无容器”的关键点是:浮得住、控得稳,就是要能将样品稳定、精确地悬浮在实验位置,以此获得稳定的样品状态。



无容器实验柜采用批量样品盒,一个样品盒能容纳多个样品。每个样品完成无容器悬浮状态的加热熔化、参数测量、过冷凝固等实验过程后,通过位置控制将悬浮样品移动到样品回收入口处,然后通过前后推杆将样品夹持住,最后推送到样品盒内的样品存储位置。


目前无容器实验柜上安排了9项空间材料科学实验。航天员对无容器材料实验柜的在轨操作主要是进行样品盒更换。实验过程中主要通过指令执行,地面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实验开展。



对于有志于太空科学实验的中国科学家来说,中国空间站将为他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实验平台。与此同时,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大门也向全世界敞开。空间站阶段,大国重器震撼登场,让我们一起见证,“强出天际”的“国货之光”,为人类空间探索作出的中国贡献!


END


本文转载自“中国载人航天”,原标题《国货之光,强出天际!》,图 | 中国科学院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刘泽康;文 | 王霄,文章综合参考自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钟红恩、中国科学院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高微重力实验柜主任设计师李宗峰、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主任设计师张立宪接受采访内容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部分图片难以找到原始出处,故文中未加以标注,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





好文推荐

卫星物联网,不可估量的未来

优化科创板生态,商业航天如何做出表率?

拖拖拉拉的贝索斯和布兰森

马斯克的星链有问题,但不是这些问题

美国国防部关于卫星通信的“内外双修” 





电子杂志,扫码阅读
期期精彩,不容错过



·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编辑:艳玲、哈玫
主笔记者:李刚、张雪松、乐瑜、朝天椒、黑法丝、刀子、赵栋
策划部:杨艳
视觉总监:董宁
专业摄影:冯小京、宋炜
设计部:顾锰、潘希峎、杨小明
行政部:吴淼、姜河、林紫
业务部:记军、王锦熙、瑾怡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媒体合作等事宜,敬请加微信:Juice0212
投稿请发邮箱tougao@yinhexi.la
展览展厅设计、企业VI/CI及室内设计、企业文化建设及品牌推广;企业口碑传播及整体营销传播等,请加微信:a13810322995
· 呼风唤雨各分部:
成都分部负责人:沈淮
长沙分部负责人:宾鸿浦
西安分部负责人:郭朝晖
青岛分部负责人:江伟
· 呼风唤雨总部负责人:农燕

· 联盟负责人(惠新东桥分部):肖均
· 大会负责人:蔡凌希、周雷
· 投融资及战略层面合作:刘语霏
· 本平台签约设计公司:一画开天(北京)文化创意设计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负责人:杨艳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浏览 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