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广州黑人村,我好像来到非洲
作者:挖数
来源:挖数
我对他们一无所知,只是曾经从摩的师傅口中听说他们打的经常不给钱,或者说好给10块,下车丢了5块就走,不知真假。
中山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教授李志刚曾给出数据,他估计广州有15-20万非洲人,这个数量占了广州人口的1.5%左右,他们通常拿着一个月的驻留签证,在这里购买便宜的消费品,然后回家乡倒买倒卖。
为了加强中非友好交流,也为了满足好奇心,我决定肉身前往广州的非洲人聚集地-三元里和小北,一探究竟。
走出小北地铁站,迎面是一个麦当劳,在里边就餐的有一半是非洲人,麦当劳隔壁是一个几十层高的商贸城
这家店是整栋楼唯一卖特产的,其他店卖的都是电子产品,几家卖手机的店面非常受欢迎,聚集了不少非洲小哥,我瞄了一下手机品牌,都是一些打擦边球的山寨机,比如sansung和aiphone。
一楼有几家货运代理公司,主要负责商品从中国到非洲的清关、运输等服务,里边挤满了非洲小哥,我看到坐在老板位置的也都是非洲人。
乘着电梯上二楼,这里还是手机店为主,正当我准备好好逛逛时,突然停电了,伸手不见五指
街道入口有几家服装店,里边卖的都是非洲人订做的衣服。
服装店隔壁是一个广场,广场上坐着很多非洲小哥,广场旁边餐厅上面印着的AFRICAN FOOD(非洲食品)非常显眼。
走进街道,这时是中午12点左右,街上行人不多,跟路旁的老板打听了一下,老板说晚上非洲人才多,让我晚上过来,于是我决定转战三元里。
三元里和小北一样,都属于广州火车站外贸商圈,不同的是三元里以衣服鞋包为主,小北则以电子产品为主。
小北过去三元里仅2个地铁站,出了地铁一个非洲人都没有,问了城管才知道他们在附近一个叫瑶台的地方,旁边一个小哥补充了一句,这里的黑人没以前多了,我记住了这句话。
到了瑶台,这里有个外贸城,附近的人告诉我很多非洲人会来这里采购鞋包。
我询问了一个店老板,回答说这里的非洲人远远没有以前多,原因主要是服装价格上去了,很多黑人不接受,于是跑其他国家采购了,而服装价格高的原因主要是人力成本高了。
转了一圈,这边的服装都是为非洲人量身订造的,大多是40块左右一件的价格,这个价格大多数人会觉得便宜,但对于非洲人来说却高了。
第二天晚上6点,我特意踩着点来到小北,打算了解一下这里的晚市是什么样子的。
走出地铁站,站口的麦当劳一群小哥在排队
超市很多小哥在买日用品,一个小哥想买暖风机,结果老板价格报错了,108报成168,小哥很耐心地跟老板说你看错了,这是0不是6,我看了一下现在的温度,才22度。
酒店再往下走,经过一个广场,再走进去是一个城中村,我吓了一跳,这里非洲人真TM多。
她们与店老板用中文谈笑风生,好像已经在这里生活多年。
角落里一个缝衣服的大婶在跟一个小哥理论,小哥傲娇地说了一句:拿来,你缝的真TM难看,我自己缝(大概意思),大婶说你这个衣服就要这样缝。
我问老板说是不是很多非洲人在这里租房,老板信誓旦旦说他们都是路过的,让我放心,我当然不放心。
小哥们熟练地进出兰州拉面和其他各种小吃店,跟老板像家人一样攀谈起来。
我跟路边一个老板搭讪,老板告诉我这边的非洲人分两拨,一拨是短期过来中国采购商品带回去非洲卖的,这些人一般住在周围的酒店,在饭店就餐,消费能力较强,不会说中文。
一拨是在城中村里住了很久的,甚至小孩都是在这边出生,中文流利,他们是这边的地头蛇,会向过来采购商品的同胞提供信息,可能也会从中抽一些成。
路上遇到的非洲人个子都非常高,见到几个差不多2米高的,我感觉男的平均身高可能有1.75米以上。
离开城中村,我总结了一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产生的原因。
首先是服装贸易城黑人的减少,我猜这确实跟店铺老板说的人力成本上升有关系,近年部分服装企业把制造迁移到了东南亚,比如耐克早在2009年就关闭了最后一间中国工厂,现在市面上的耐克和阿迪标签上都写着越南或者柬埔寨制造。
第二,小北附近的电子商贸城之所以还人头涌动,源于现在电子行业的全球制造中心还是中国,电子业的供应链远比纺织业复杂,不是说搬就能搬的,工厂在的地方就有廉价产品,因此还能吸引非洲小哥远道而来采购。
但未来呢?三星在2019年10月关闭了中国的最后一间工厂,小米在印度已经建成了第7座工厂,当另一个国家的电子产品比中国便宜时,这些在城中村定居的非洲小哥们是不是又要搬家了。
而那些中国出生,从小接受中国的生活习惯,说着流利中文的黑人小孩会不会非常迷茫?
◆ ◆ ◆ ◆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数据森麟公众号的交流群已经建立,许多小伙伴已经加入其中,感谢大家的支持。大家可以在群里交流关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相关内容,还没有加入的小伙伴可以扫描下方管理员二维码,进群前一定要关注公众号奥,关注后让管理员帮忙拉进群,期待大家的加入。
管理员二维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