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一些工作思考和摘录

小狐学产品

共 147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1-11-02

每月思考专栏持续进行,下面是10月的一些工作思考和摘录,希望对你有启发~


01.用户分类方法

--运营增长常用分类:

1)用户生命周期: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失眠期、流失期

2)用户分层法(1个指标,且存在极值):例如社区产品内容生产者按照贡献度,按金字塔结构分为头部、腰部、长尾客户

3)矩阵分析法(2个指标,数据在均值上下均匀分布,且不存在极值):例如按风险和交易率划分用户,寻找低风险高交易率客群

4)RFM模型(3个指标):按最近一次消费时间、消费频率、消费金额分类


--产品增长常用分类:

1)MECE原则:按照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先划分按产品路径操作的用户和不按路径操作的用户,再从这两类用户中继续细分

2)营销增益模型:自然型、无动于衷型、反向型、营销敏感型


02.借贷行为分析

1)借贷行为的特殊性:在生产过剩的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合法的商品;但一个用户能不能借到钱,却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用户的信用、公司风控的核准、资方额度充足度、政策监管等。


2)借贷需求分析:借贷需求弹性较小,很难给用户创造借贷需求,因为用户借一笔钱要付出的成本太多了。举个例子,一个用户本身有借钱需求,投放活动引导用户借更多钱很容易实现;一个用户本身没有借钱需求,连额度都懒得申请的话,投放活动引导用户申请额度则很难实现。


03.认知漏斗

认知一般不是看几篇文章,看几本书就能提升了,而是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方法论,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直接利用方法论辅助决策,这才是认知。


认知形成过程:信息->知识->能力->认知。信息转化为知识,需要理解信息,而且跟旧知识建立连接;知识需要用于指导日常工作的决策,即可慢慢培养能力;能力需要不断锻炼,最后才形成认知。


04.汇报PPT框架

--从方案出发的调研报告

1)证明方案的作用

2)竞品分析

3)设计原理:分客群和分场景,去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客群划分可以是生命周期,可以是风险等级,可以是流程划分,可以是RFM模型划分客群等

4)推导方案

--从目标出发的方案汇报

1)现状分析

2)原因分析

3)设计原理:漏损类项目则按每一步的漏损去推导解决方案;目标类项目则划分客群和场景,去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以达到目标。

4)落地方案

5)资源支持

--月度数据汇报

1)数据趋势

2)下降或提升分析

3)后续规划


05.切换用户视角(摘录)

以前设计C端产品时比较天真,以为切换用户视角就是从自己的角度分析需求就好了。后来才慢慢发现,“自己”只是1个用户而已,不能代表全部。最近看了木木老贼的一篇文章,受到启发。作者认为切换用户视角有个技巧,就是你写的每个文案,都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就可以把文案覆盖大部分用户了。


1)关于了解:不要认为他们已经了解你所知道的信息,假设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2)关于感兴趣:不要认为他们对你的产品非常感兴趣,假设他们根本就不care;

3)关于记住:不要认为他们能记住你的信息,假设他们根本记不住;

4)关于信任:不要认为他们会非常信任你所讲的,假设他们疑心重重,顾虑很多


06.公司业务构成思考

个人认为一个公司健康的业务构成有三部分:(不一定适合所有公司)

1)短期见效业务:短时间内带来业务增长,成本低收益大。好处是能及时带来现金流,这是绝大多数公司追求的;

2)长期见效业务:需要长时间投入,拉长周期才能看到效果,成本高收益大。好处是可以建立护城河,少部分公司能做到;

3)创新业务:投入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不确定。好处是可以拓展公司业务线,寻找更多曲线增长。基本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冒险。

浏览 1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