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始写作并持续输出(下篇)

程序视界

共 4920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1-12-13



上一篇文章《如何开始写作并持续输出?(上篇)》,我们聊了“关于写作的两点基本认知”、“怎么开始写”、“怎么写出有看点的文章”这三块内容,今天接着往下聊,内容包括“如何写出高质量的文章”和“持续输出的三个法门”。


3、怎么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能持续写出有看点的文章,算是达到了致用类写作的及格线,更高的挑战,是写出高质量文章。


高质量的文章,首先是有看点的文章,满足“受众和目标明确”、“素材合适”、“框架合适”这三个要点,然后,还要具备“层次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这三个特点中的一个或多个。


层次丰富,是指文章的论述不能总停留在一个平面上,要有层次感。


假设你要写一篇主题为“如何避免低水平勤奋”的文章,你指出仅仅在时间、精力层面上不断投入而不考虑更高效的方法,是一种低水平勤奋,然后指出要想告别低水平勤奋,就要采用更为有效的方法、工具,借助它们来提升效率,最后罗列了五种高效能方法和工具,结束文章。


那这种写法,就是在同一个平面上展开,没有层次变化,不够丰富。因为方法之上,还有可能有目标的问题,目标不对,投入越多、方法越高效,结果越背离预期。


回到本文上篇提到的文章——《职场新人不要做副业》,如果你只是单纯罗列职场新人做副业的 N 大坏处,然后得出不要做副业的结论,那就缺乏层次。但如果你就某一个坏处,如影响主业,再拆分开来,从时间、精力等方面来论证职场新人做副业是怎样影响主业的,那文章就会多出一个层次来,显得比较丰富。


要检测文章有没有层次感,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整理成一棵树(可以用思维导图或金字塔来呈现),然后计算树的深度。树的深度大于 2,就算是有层次的文章。


比如“职场新人不要做副业”这篇文章的内容树,是这样的:



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棵树的深度为 3 ,不是一个平面,所以这篇文章,是有层次的。


树形结构可以非常方便的创作层次丰富的文章,层次丰富的文章却不必都具备树形结构,像逻辑递进、抽丝剥茧、步步深入、案例差异性、时间落差、空间转换等方法,一样可以创造出立体的架构,给人层次丰富的感觉。


理解了层次丰富的含义,那问题就来了——如何写出层次丰富的文章呢?


其实,层次丰富的文章背后是富有层次的思维,而富有层次的思维,来自于结构化思考的能力。所以,要想写出层次丰富的文章,你得有结构化思考的能力。


有了结构化思考的能力,那你在写作之前,先把问题思考清楚,整理出文章的逻辑结构与时空结构,然后再动笔来写,出来的文章,自然而然就会有丰富的层次。


至于如何培养结构化思考的能力,因为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只推荐两本书,《金字塔原理》和《结构思考力》,其它的暂不展开。


说完层次丰富,再来说“系统完整”。


系统完整是优秀的方法论类文章的典型特点,它体现在文章能够覆盖实现其论述目标的各种典型路径,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一篇写时间管理的文章,从重要与否、紧急与否两个维度,把工作任务分成四个象限,然后针对每个象限的任务,详细阐述如何应对。



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你所有的工作任务,经过作者的两个维度的细分,无一不落在四个象限当中。有这样的发现,你自然会觉得,文章的系统够完整,作者够牛,那你自然也就愿意再读作者的文章。


假设我们要写一篇主题为“如何拥有有趣的工作”的文章,研究之后发现,要拥有有趣的工作,至少有三种可能的路径。


第一种可能的路径是从兴趣出发,把兴趣变成工作。第二种可能的路径,是从能力出发,找一份能够胜任的工作,做到优秀,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然后发现工作的使命和意义,对工作产生热爱。第三种可能的路径,是从回报出发,找一份能给你想要的回报的工作,在回报激励下,去发现工作中感兴趣的点,通过调整自己的看法,拥有有趣的工作。


如果我们的文章只覆盖了其中一种路径,对另外两条路径只字不提,那这篇文章的系统,就不完整。


明眼的读者遇到这种系统不完整的文章,心中就会产生各种疑问,如“为什么他只说这种情况不提那种情况?”、“他这么做有什么目的?”。


疑问一旦在读者心中产生,ta 对文章和作者的信任就很难建立。类似情形多了,读者就很难持续跟随作者。


所以我们在写方法类、策略类的文章时,一定要全面思考,找到各种可能性,建立完整的系统,然后再来落笔。这背后,考验的又是系统思考能力。当你能够系统思考时,就容易为你的文章建立完整的系统。


有人会说,我系统思考能力一般般,万一我想不全呢,怎么办,难道就不写了吗?


那倒也不必,你可以在合适的地方点名你所写的方法、策略只是经验之谈,挂一漏万,可能只适用某种情况,然后你就只写你想到的情况,也是可以的。


比如我这篇文章,观点、方法,都是来自我的实践和观察,属于一家之谈,并非系统完整的,没有全面覆盖创造高质量文章的所有路径。所以,很可能你在别处看到过别的写出高质量文章的方法,和我的可能大相径庭。


逻辑严密指文章在论述观点时有合理的逻辑链条,同时考虑到了各种异常情况,没有明显的漏洞。


之前我在公众号“安晓辉生涯”发布过一篇文章——请给自己一个执念,我给出的观点是“执念可以引领我们取得成就,创造完美生活”,然后用了几个因为执念而取得成就的例子,来支持这个观点。这种用成功事例来论证观点的逻辑,就不严密,因为还有很多因为执念而造成悲剧的例子,我一个也没提到。


前面多次提到的“职场新人不要做副业”那篇文章,写不好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因为一定存在主业做得不错副业也蛮好的例子。


当读者发现你的文章有明显的漏洞时,会对你的专业性产生怀疑,进而会对你丧失信任。


所以我们在写作观点输出类的文章时,就要多做推敲,力求逻辑严谨。下面几个问题,对检查文章漏洞,颇有助益:

  • 有没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

  • 我论证观点时的前提假设是否成立?

  • 有没有不符合这个观点/假设的例子?


要写出逻辑严密的文章,需要很强的逻辑思考与分析能力,所以平时应当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与分析能力。


到这里,我们就介绍完了高质量文章的六个特点:“受众和目标明确”、“素材合适”、“框架合适”、“层次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


要写出符合这些特点的高质量文章,关键是思考能力(结构化思考、系统思考、逻辑分析等),对个人挑战巨大(因为多数人思考能力不够)。


以我为例,写一篇这样的文章,选题和思考阶段,往往经历十天以上,才能确认,然后搜集素材、设计结构,再到落笔成文,又要花费几天的时间,综合下来,一篇高质量文章的诞生,往往要经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你会看到,我在公众号“安晓辉生涯”的输出,多数是“有看点的文章”,高质量的文章,只有十之一二而已。


毋庸讳言,真正持续输出高质量文章的个人,的确很少,多数人都是偶一为之。但正因为稀缺,价值反倒巨大——如果你能经常写出这种高质量文章,就可以快速获得读者和同行的认可,建立自己的影响力。所以,如果你想靠高质量的文章圈粉,那就好好淬炼思考能力,为输出好文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持续输出的三个法门:储备理论框架、积累案例素材、存量变增量


聊完写作的三个核心问题,现在来说持续输出的三个法门:储备理论框架、积累案例素材、存量变增量。


1、储备理论框架


理论或框架,是前人在某个领域沉淀出来的知识晶体,能够解释该领域的很多问题。


下图是生涯三叶草模型,它指出了兴趣、能力、价值三大要素与职业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拥有完美职业。



前面“如何写出高质量文章”那一节,我就用到了这个模型,指出了“拥有有趣工作”的三种路径。


下图是施恩圆锥体模型,它指出了人在职场的三种常见发展通路。



掌握了它,你就可以回答别人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就可以写这方面的文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超越需要。


你掌握了这个理论,就可以解释工作中的动机问题,就可以解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为什么行为表现差异巨大。


理论和框架是思考分析的利器,你收集的越多,能解释的现象就越多,就越能够写出有看点的文章,就越有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2、积累案例素材


在讲“先写起来”时,我们说可以从熟悉的领域写起,从自己的经历写起,但你可能只跳过三次槽、只考过两个证书、只居住过四个城市、只谈过一个女朋友……经历实在有限,既难以完美支持特定领域的各种观点,也非常容易穷尽。所以写到后来,你就会发现只写自己经历过的东西,会难以为继。


应对的策略就是——收集外部案例,积累第三方素材。


比如你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信息:



就可以保存下来,作为一个素材,用来论证很多话题。比如谭萍在白云国际机场工作了21年,可以支持“卧槽也可以比跳槽赢得更好的发展”这个观点。比如谭萍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旅游管理系餐饮企业管理专业,可以支持“学历不能最终决定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这个观点。


当你在某个写作方向上收集了超过100个案例素材后,要论证文章的观点,就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仅如此,你还可以经常审视你的素材库,选取一些素材,提炼出观点,创造出新的文章。


3、存量变增量


尽管足够多的理论框架和素材,可以支持我们来论证各种各样的文章观点,但当你在一个领域写过500篇、1000篇、或者2000篇文章时,就会遇到“无法凭空想出主题”或“明明积累很多却不知道写什么”这样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存量变增量”这个方法。


存量变增量的一种典型做法,是选择一个外部信息,运用个人所积累的知识、框架、方法、经验等对其进行解读,形成文章。


我围绕着职业生涯领域写文章,经典的理论框架就那么多,一个个写一遍,不到一百篇文章就写完了,就很难持续输出了。


这个时候,可以选取热门职场剧集中的某些人物的职场经历(比如《理想之城》中的苏筱),用生涯理论框架进行解读,组织成新的文章。


类似的,也可以到知乎上,在职场话题选择一个用户提出的问题,围绕着用户的具体情况,运用职业生涯方面的理论,演绎出回答。这就是存量变增量的过程。


存量变增量的另一种典型做法,是持续摄取外部信息,和个人所积累的东西交叉、融合、碰撞,创造新的视角或观点,围绕它们,写出新的文章。


我有一次参加线下活动,听到一位分享嘉宾讲企业战略,就联想到职业规划,其实也是一种战略规划,只是对象从企业变成了个人,进而就联想到,其实我们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来看待,按企业战略规划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职业。


我阅读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这本书,就意识到作为职场人士,可以选择一种新技能来创造第二曲线,也可以选择一份业余时间的工作来创造第二曲线,进一步,就提炼出“个人可以把自己当做企业,通过创造第二曲线保持持续增长”这个观点。


你现在读到的这篇文章,原本我没有写它的想法,是12月2号晚上我在知乎做直播,有位伙伴提了关于写作的问题,围绕着他的问题,聊了十几分钟,然后,我心中有所触动,决定把聊到的东西,丰富一下,整理出来,写成文章。


这些,也是存量变增量的实践。


以上就是持续输出的三个法门——储备理论框架、积累案例素材、存量变增量,它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增强持续输出的能力,善用它们,你就不用担心“灵感耗竭无从写起”这类问题了。


四、写作是漫漫长路,需要持续修炼


好啦,以上就是所有内容了,把思维导图放在这里,当作小结。



最后,我想说的是,写作是门手艺,多数人都可以练会,写出六七十分甚至七八十分的文章,不是多大的挑战,所以如果你想写,就只管先写起来,一旦你开始写了,有看点的文章、高质量的文章,就会渐次出现。


职业复盘线上训练营终于定档啦

一起来复盘职业,规划未来,迈向理想工作

本文发布时,前10名钜惠,已被抢去4个

具体还有几个,请识别海报二维码查看

有任何疑问,请加我微信(ID:a32352937)咨询



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怎么办?

如何开始写作并持续输出?(上篇)

职场上真正厉害的人,都拆掉了思维里这8堵墙

文字咨询请戳阅读原文,登录知乎后发起

浏览 2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