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都翻篇了,综艺节目也该正常点了吧?
爱泡研究所共
3943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1-09-05 07:15
说他们的无知和狂妄近乎没有底线,连法律和道德都敢践踏。说他们浅薄且膨胀,拿着上亿的片酬,每天餐标都几千元,贡献出来的却是大量抠图,替身,嘟嘴瞪眼以及风格雷同的演技和作品。说他们立他们太多千篇一律又虚假的人设,一边表演深情一边劈腿约炮,说着“理智追星”,“不需要控评”,又放任粉丝全网流窜,网暴他人。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巨大的娱乐圈洗牌,洗的就是过去将近10年流量时代的遗毒。一直以来我都期待着,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人,真实的人,友善的人。比如我最近看了个综艺,觉得就不错,叫《我的音乐你听吗》。本来是B站选拔新生代原创音乐人的节目,但我看了两集,觉得也可以算是00后小朋友五花八门的社交状态实录,真实到可爱。来参加节目的36组选手都是95后,00后,之前是纯素人,没什么舞台经验,就连见到一起参赛的队友都会一脸迷茫,互相做完自我介绍,坐下来聊聊天,没两句话就冷场了。有人直说自己“社恐”,哪怕只是跟别人擦肩而过,都是一次新的挑战。还有女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家越热闹,她就越想躲。弹幕上有人说,搞音乐的年轻人性格古怪孤僻,其实我觉得这是刻板印象了。比如有个男生自我介绍的方式是直接给人递名片,他自己设计的,长这个样子:还有一个同学试图摆脱社恐,主动找一个话痨室友聊天,结果人家太能聊了,热情如火,直接把他“点蔫了”:更重要的一点是,社恐,在95后和00后当中算是个普遍现象,不是什么孤僻古怪,更不是某一个群体的专利。我在上海这么多年,很多年轻人多一些的公司,企业文化里都多少带点社恐。大家不太喜欢团建,老板奖励员工,比起请吃饭,请唱歌,更简单的方式就是每人发个红包或者索性放半天假。包括我自己开公司,几乎不怎么组织员工社交,除了工作需要的出差,也不要求员工非得一起吃饭,出游。说穿了,大部分人表现出的社恐并不是病理层面的,也不是故作高冷,完全不接触任何人,他们就是对很多社交关系不感兴趣。寒暄,客套,跟陌生人没话找话试图熟悉起来这些行为,他们觉得无趣,也没有必要。在我看来这真的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面对陌生人觉得不舒服,不自在,有点尴尬于找不到话题,这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都有过的体验。但00后特点是,他们会把这种尴尬和不适明确地表现出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就瘫在那里不说话,或者就离开,回自己的房间,找个地方独处。他们甚至会在节目上就明确地说,“我不喜欢主动社交,比较慢热”。从这个角度说,我从不认为“社恐”是00后年轻人的专利,它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代人身上,没什么人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应酬,喜欢和不熟的人虚与委蛇地社交,攀关系。这不是恐惧,相反,这是一种足够强大的勇气才能支撑起来的自我意识。节目里还有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女生,叫Nono(陈童言),她登台的时候,全程抱着一个大象玩偶——她说她没有安全感,也不自信,玩偶是她安全感的来源。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一个成年人在公共平台上不太好直说自己很脆弱,没有自信和安全感。我们提倡成年人的世界要把崩溃藏起来,尤其你是个参加选秀的选手,你要拿出来的是稳定,专业的舞台表现,是近乎无坚不摧的“高情商”。她想唱好歌,想展示才华,和她需要抱一个玩偶来寄托安全感并不冲突,她能这么想,也能这么做。演唱期间,她脱掉鞋坐在台上,抱着玩偶,在幽蓝色的舞台光下,像个入睡前的孩子。可能往前的几代人中,能这么自我的人也有,但总归是少数,我们会觉得他们很酷,也很另类。就像面对这个抱着玩偶的女孩子,没有哪个选手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她,觉得她幼稚,大家只会说她很可爱,歌唱得很动人。00后所谓的“社恐”并不是孤僻高傲,不好相处,相反,大家一旦有了共同话题,聊到都喜欢的音乐,立刻就成了朋友。“社恐”的同时,他们也会跟初次见面的队友说,你有要编曲的地方找我,我收费很便宜。有个男生送给队友的见面礼是自己创作的诗歌,印在小卡片上,做得非常精致。讨论喜欢的音乐人和曲风,就会马上从紧张尴尬到相谈甚欢。我们公司招实习生,从来不需要“破冰”,大家打个招呼,午休时间联机打一会儿游戏,下午茶凑单点个奶茶,发现喜欢喝的饮料都一样,而且都点去冰三分甜,立刻就熟悉起来了。我不用刻意组织什么团建,周末他们自己就能约着去逛街,打桌游。这是年轻人特有的交朋友方式——结交你不是因为利益,也不是碍于面子,就是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我在你身上看到亲切感,就足够一秒拉近距离。很多论坛,社交app,兴趣小组,会把天南地北的年轻人通过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你喜欢动漫,游戏,音乐,电影,喜欢某种服装风格,喜欢bjd娃娃,都可以讯速地找到“同好”。可能在别人眼里,这是“亚文化”,是不被完全理解和认同的。但在你们的小圈子里,这就是因为共同的热爱,彼此遇见,互为知己。其实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这种“自我”也好,对无效社交的排斥也好,选择朋友的方式和标准也好,真的是00后的专利吗?我觉得不完全是,我一直提到,很多情绪和想法是人们所共通的。但有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00后确实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它足够包容。我是90后,比他们也不算大非常多,但我能明确地感觉到,我在大学毕业前后,还会有长辈和公司前辈不停地告诉我,社交能力非常重要,内向是不好的,你要学会主动“合群”等等。我们更愿意让00后相信,如果你性格内向,没那么想交朋友,那么“社交”并不是必需品,你不必为此过于困扰;而如果你想认识志同道合的人,也有无数个平台为你准备着,让你展示你的才华,让你被同类看见和了解。社恐的年轻人被尊重,被接纳,无论喜欢民谣,喜欢布鲁斯,还是喜欢国风的人,可以和和气气地坐在一起,平等友善地讨论大家喜爱的东西。有抱着玩偶浅吟低唱的邻家女孩,也有模仿传统文化“口技”,用各种乐器组合进行自我介绍的民族风组合。他们演唱自己原创的古风歌曲《戏歌》时,穿上了西域民族服饰,拿着各种各样的民族乐器,声音清亮悠远,像是从遥远的塞外飘来。当下的音乐环境,尤其是年轻人的创作普遍偏向流行,说唱,但国风作为小众创作能有这样的诚意,也同样可以得到认可,找到自己的受众。我相信在未来,这种自由和互相之间的尊重包容,会愈发普及。这是一档选秀节目应有的包容,也是当下的乐坛,乃至整个文艺圈子,整个社会都应有的包容。如果说过去的流量明星,都有千篇一律的外形,气质,声音,台风。成为“爱豆”之后,也说着千篇一律的话,唱着风格类似的歌,拍同类型的影视剧,抹杀掉自我去迎合观众和粉丝,宁愿同质化到不真实。他们的粉丝也在这个过程中忽视自我,用同样的头像和话术打榜,对“异见者”喊打喊杀。那么我希望未来,我们可以迎来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时代,所有的特立独行都不再是孤注一掷,所有的小众爱好,小众文化,也都有在台前绽放异彩的一天。
浏览
7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