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第一定律:对象数字化、过程数字化、规制数字化

共 4332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3-10-14 21:23

数字化转型的AIC框架自左到右体现了从数字本源,到数字具象,到数字能力、要素、数字治理和数字资产的层层架构。



无论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追求利润”还是彼得德鲁克这位管理学之父的“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创造客户”,现代企业的形态与构成都大同小异。一个企业甚至一个社会的运行,需要的基本要素也无外乎是对象(企业活动需要的人、财、物或者商业中的人、货、场),过程(英文中为process,主要是沿时间轴的企业价值变化——主要是增加,当然也有可能逆转——的可识别可定义可管理的历程)和规制(人为定义的制度与规则及未来智能化的相应计算结论等)。如果从主客体论的角度来看,大致“对象”更多是客观存在,“过程”可能主观意志对现实的总结与归纳,而“规制”则更多是生物因素使然。

企业数字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企业层面的数字化工作可以抽象成三大数字化视角:对象数字化,过程数字化和规制数字化。我们和托马斯·西贝尔的看法一致,认定驱动数字化及其转型的技术(称之为指数级技术)主要就是ABCT(人工智能,大数据,云雾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对于对象、过程、规制的穿透性并不一样。前者(对象)在数字世界中更多是以孪生形式存在发展,而中者(过程)与后者(规制)数字化程度最高,其物理世界的存在空间就越小。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在大多数关于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的论述中,三个方面的平衡意识或表现许多时候是缺乏的。比如一个被广泛应用的企业数字化的定义是这样表述的:数字化的底层逻辑,是应用数字技术将现实世界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映射到数字世界,再将经过数字算法的结果回嵌应用到现实世界......需要对现实世界的企业经营过程进行系统拆解。这里,我们唯一看到的是如何处理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人或者机器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做决策,而自身如何被描述被洞察没有提及。于是“决策革命”常常变成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标志物。注意过程一词在英文中是process,它也被同时翻译成“流程”,于是经营管理过程和企业流程到底是一回事还是两回事,在数字化中的指向和结果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又会引起许多纷乱。

一些谈“对象”在未来数字化的组织中变化的文章指出企业管理的主体(管理者)将扩展至人与物两种基本类型。企业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仍然是人和物两大基本类型。主体的变化体现在一些具有智能的物不再是被管理的对象,亦可在某种场景中“发号施令”,参与管理工作。当这些对象能够决策时,显然单纯的自身数字化(对象数字化)就不足以解释这些变化。什么样的过程(此处用流程就不见得合适)和规则能够为机器智能背书,应当是需要专门研究与开发的。


图片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VZmlxylfKVc5QvfPHwbd9w


在许多已经初步实现数字化的组织中,其数字化更多的是在适用数字孪生的场景(比如中国的高速公路体系),而数字化的价值如何体现出来依然还没有解决。通过数字系统,高速公路的路网布局以致沿线的一车一道,一草一木都可以实时投射到运控大屏上。不论白天黑夜,整条高速的运行情况,车辆异常都尽在视野中。但单纯这样,主要解决的还是安全巡查的效率,还不是真正意义上对高速网线的数字化运营。车流的优化、调度与治理,环境的维护、保养与变级,在单纯的数字孪生中没有得到实现。过程,规制的数字化将是更为宏大的任务,最终实现的意义也更为有价值。

于是,我们数字化转型框架中的这“三化”,就被认为是本源,是数字化转型的第一定律,也是我们构建整个体系的顶层逻辑。


无论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人机料法环”、生产管理四条主线“人、财、物、产品”还是企业构成要素之“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知识、时间、空间、市场、客户、环境等”,这些看似都着眼于对象的理论背后没有过程和规制都转不起来。即使是Grieves教授定义的数字孪生模型中的现实世界物理实体、虚拟实体和联系二者的数据传输连接,说的是组织涉及的物理实体和系统的属性、结构、状态、性能、功能和行为映射到虚拟世界,并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变其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以提高效率和增加价值。作为数字孪生理论的大师,单纯的物理-虚拟的对映投射显然是一个方面。教授用“连接”的概念来泛指我们所认定的过程数字化和规制数字化两个方面的动作。

行文至此,想起了国内广为流传的“信息-物理系统”模型的错误翻译与理解,延续至今少人意识。原文为Cyber-Physical Systems,CPS里的Cyber和信息根本就是两个不同概念。物理空间与赛博空间关系的这个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把数字孪生投放进去后让物理对象有规律、有过程地在赛博空间被感知,可实时、能自智地运营起来。信息和数据、知识一样,在其中发挥作用,但本身不是和物理(physical) 融合交互的主体。不理解这些,信息化的思维就无法迈进数字化,智能化的大门。


谷歌搜索上关于Cyber-Physical Systems的各种模型列举


作者 袁道唯系亚信咨询丨艾瑞数智咨询 上海办公室 高级合伙人

作者 徐利系亚信咨询丨艾瑞数智咨询 南京办公室 咨询经理

 THE END 





    (欢迎大家加入数据工匠知识星球获取更多资讯。)


    联系我们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SZH9543
    邮箱:ccjiu@163.com
    QQ:2286075659

    热门文章

    【新书荐读】用业务视角和架构思维来构建数字资产体系,助你成为数字资产的主人


    业务架构设计方法(内附下载链接)


    下一个烂大街的会是企业架构和业务架构吗?


    一文说清楚企业级业务架构方法


    架构设计:业务逻辑和技术分离

    我们的使命:发展数据治理行业、普及数据治理知识、改变企业数据管理现状、提高企业数据质量、推动企业走进大数据时代。

    我们的愿景:打造数据治理专家、数据治理平台、数据治理生态圈。

    我们的价值观:凝聚行业力量、打造数据治理全链条平台、改变数据治理生态圈。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数据工匠俱乐部

    微信号:zgsjgjjlb

    专注数据治理,推动大数据发展。

浏览 133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