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结束了,想起了大二的一件往事
共 4459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0-10-11 22:51
假期
十一期间,没更新文章,加了两天班,出门了几次,剩下的时间都在写代码,真是难得的自己的时间啊
第一次出门是去朋友家吃饺子,北方人过节就吃饺子,多好,哈哈哈,感谢朋友和阿姨的盛情款待
第二次出门是去找师弟打羽毛球了,被打的很惨的镜头我就不放了
黄色鞋子的是我,找了好久找到了个杀球并且师弟还没接住的镜头。。。00 年的在读博士就是不一样
第三次出门见了几位独立开发者,在深圳找了一加咖啡馆,在店里坐了一下午聊天
做社交、截图工具、硬件、电商和项目管理,每个人做的事情都差异很大,不过聊起来都很有意思
和写文章的感觉不同,大家都是开发者,专注于解决问题,创造工具
回家的时候我恰好和做硬件的大佬一路,聊起来我本科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嵌入式,感慨颇多
当时用很多茹毛饮血的技术方案去解决问题,用过焊锡、接过杜邦线、甚至还自己手工做过地图
于是我又想起了那段难忘的回忆,当时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去记录,放在了 QQ 空间里
节假日期间,自己依然保持着开发强度,现在假期也要结束了,这篇文章就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一看,那时候写文章还很刚硬,用了一堆排比句体现我们的不容易,哈哈哈
大二时候写的一篇文章
每当觉得自己颓废,一筹莫展的时候,想想曾经坐过三天的绿色地毯。
C 区 4 楼的绿色地毯,所谓的机器人游中国的地图,没有人比我更熟悉它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
尽管它给地砖添了一抹与众不同的绿意,却依旧又冷又硬。
我们在那里,组装着一个机器人,匍匐着身体,端着电脑,敲着代码,连续度过了四天三夜,没接触过床,没有机会洗漱,每个人睡了不超过 6 个小时。
当然,这不是全部。
事情要从两个月前说起,从接手创新项目到参加比赛,我们都知道要付出很多,却没想过要付出这么多。
两个月前,我开始着手制作场地,那个时候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原有的地毯不够大,原有的白线不能贴,没有参考图片,没有足够的工具,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应该从哪儿做起。唯一有的,就是一张官网上的 8 页规则以及不成形地图的 pdf。
但就是做出来了,从无到有,买地毯、铺地毯、贴白线,做障碍物和景点,只记得两个月中每天下午都要到 C407,用刀把快递剩下与从食堂要来的纸盒裁出形状,然后粘牢。仅仅依靠仅有的两张参考图片与规则,每天量尺寸、裁纸板、粘纸板、量尺寸、裁纸板、粘纸板,才有了今天所谓的地图。
很少有人知道,地毯有褶皱,所以找到了许多旧书来压着。 很少有人知道,转了那么多店却买不到 25mm 宽的白线。 很少有人知道,地毯上的白线是如何精准的贴上去的。 很少有人知道,白线第一次贴完之后会卷缩,就跟没贴一个样子。 很少有人知道,白线并不能很好地粘在地毯上,很容易就被揭起。 很少有人知道,每个用纸板制作的障碍与景点,测量时要考虑很多东西。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障碍与景点是如何既保证可拆除又能保证不被机器人撞变形的。 很少有人知道,地图上的那个圆形是用笤帚、麻绳、粉笔与白线做出来的。
很少有人知道,地图上最高的那个景点叫做珠穆朗玛峰,那个是如何制作并且能够承载住一量 1kg 重的小车的。 很少有人知道,明明贴着请勿踩踏,依旧在地毯上发现鞋印,还有野狗的粪便和尿迹是让人多么的无奈。
很少有人知道,地图是用吸尘器来保养的。 很少有人知道,做地图的过程中,手指多次被烫伤,为了制作珠峰,一只手的四只手指分别被不同程度的划伤与烫伤。
做地图对学软件、嵌入式根本没有任何关系,但总要有人来做,总要有人来铺路,为了我们三个人,为了这次比赛,也为了几年之后离开能够留下点儿什么东西在学院里。
两个月前,我们开始着手组装机器人,那个时候真的是什么都没有,没有成型的机器人,没有可参考的机器人图片,不知道应该使用什么传感器,不知道应该使用什么控制芯片。
但就是做出来了,从无到有,最开始组装买来的机器人,能跑能转,我们兴奋的不得了,后来按照我们的想法与实际需求,不断的拆掉、改装、拆掉、改装。威行曾经无数次的给车打孔,安装轮胎、设计传感器的位置,焊锡,粘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装。
很少有人知道,给一个新车盘打孔安装上马达就需要半天的时间。 很少有人知道,如何使用铜柱让灰度传感器离地在 1.9cm。
很少有人知道,灰度传感器由于精度问题,必须低于比赛门槛,同时会导致机器人无法通过门。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解决如何通过门,买了多少小轮,威行又粘了多久。 很少有人知道,数字指南针不能受铁和电池的干扰,是如何把它架高的。 很少有人知道,速度和爬坡能力成反比,为了找到合适的,我们先后买了整整 5 套马达,耽误了一周的进度。
很少有人知道,考虑平衡重心,把电池固定在小车上,尝试了多少种方法。
很少有人知道,把密密麻麻的杜邦线结合代码连接正确,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
很少有人知道,对于不同的器件螺丝螺母该如何选择。 很少有人知道,电池在电量不同时,小车会出现不按照代码执行的现象。 很少有人知道,焊板子即便焊的非常仔细也会出现漏电的现象。 很少有人知道,杜邦线断了或者接触不良,就跟断路一样,连接无误却不能正常运作,会让人有多苦恼。 很少有人知道,给灰度传感器遮光要考虑多少种材料,并且剪坏了一件衣服。
很少有人知道调节灰度传感器的电位器,保证白线上最多有两个灯亮,需要跪在地毯上弯着腰打着手电用最细的钟表套件去转。
两个月前,浩浩和威行开始编写控制机器人的代码,那个时候真的是什么都没有,没有能够成功循迹的代码,没有能够参考的信息,没有能够指导的老师。
但就是做出来了,从无到有,从繁到简,最后整理出了精简的 4000 行代码,没有抄袭,完全是我们自己写出来的,通过代码能够实现机器人所有的功能,循迹,转弯,上平台,转 360 度,过减速板,过门槛,上珠峰。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保证代码上能够与实际的轮子相对应,拷问了多少次逻辑思维。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保证换了车头之后使用方向不改变,要修改多少代码。 很少有人知道,机器人的轮速有差异,跑出去的并不是一条直线。
很少有人知道,如何能够让机器人在偏出白线的情况下再调整回来,并且不出现卡顿和走 S 型的现象。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转准 360 度要实验多少次,并且每当出现问题却不知道代码哪里错误是有对令人心烦。 很少有人知道,同一段路线,昨天跑的还很正常,今天就频频出事故多让人恼火。 很少有人知道,代码上一点点的问题和错误,在实际硬件物体上会产生多么大的异常。 很少有人知道,明白一个传感器如何使用,在方法正确的情况下,至少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机器人自己能够知道它过了减速板,需要修改多少次代码,换多少次思路。 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让机器人知道它过了门槛,需要进行怎样的思考与实验。 很少有人知道,有些代码上的错误自己看半个小时也看不出来,而与别人商量一下可能马上豁然开朗。
当然,这些都只是困难的一部分。
由于考试,直到五一我们才有了大量能够用在做机器人的时间,改变了之前分头行动的情况,三个人一起商量,一起工作。
到了最后的那三天,不得不放弃所有的上课时间来进行准备,那几乎不眠不休的三天,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由于整天在地毯上写代码腿都跪青了,每天都是一个人轮流带三个人的饭。
而又有谁会想到半夜两点钟大家都睡熟的时间,我和浩浩居然会为了一个函数的修改在 C 区 4 楼的地毯上争执不休。
每到清晨四五点钟的时候,三个人不是倒在了地毯上,就是趴在了桌子上,坐着都能睡着,而休息了一个小时左右又相继起来继续工作。
期间,又一次马达损坏,险些让我们不能继续参加比赛,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在跑路线的时候轮子也频繁掉落,困难到让人感觉窒息。
由于之前的机器人撞裂的不成样子,在时间这样紧张的情况下,还是做出了新机器人,但是由于新机器人变轻,导致之前的代码完全不适用,整整延误了我们一天的时间才想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了难度高的控制,要知道,制作一个机器人,把人的想法加给它是有多么的难。其他的困难不过是一时的困惑,倒还好说,但是最影响人心情的就是三个人之间的争吵与矛盾,会让人感到压抑的氛围蔓延到每个人的心上,但无论如何,始终都没有人说过放弃,或许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即便另外两个人放弃,我也要坚持着把这件事情做完。
5 月 9 日清晨 5:47,由于疲惫和困顿,三个人在休息了不到一个小时的这个时候清醒过来,没有机会和地方洗漱,匆忙收拾好东西直奔机场,在出租车上三个人都睡着了,由于不清楚登机时间,只能匆忙的把不让带到飞机上的剪子、螺丝刀丢在了机场。到了上海,打了两个小时的出租车才到比赛现场,又进行紧张的调试,由于现场的地毯非常的滑,门槛和减速板也有很大差异,之前费尽功夫写的代码完全不适用,整整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改参数才让其能够正常跑动。
最令我们失望的是,很多机器人都是网上买来的成品,不过是稍微修改一下代码就拿来使用,机器人的轮子、提起方式、所用传感器,重复率相当的高,更有甚者,机器人完全长得一个样子,这哪里是比赛技术,这就是在砸钱!
他们的一个机器人买来就是七八千,使用集成模块非常容易控制,而我们的机器人成本不过五百,代码完全自己书写,这该是怎样的差距。
我们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也未曾放弃过,直到这个时候,我们萌生了退意,除了我们准备仓促之外,这也是我们失利的重要原因。
或许这只是我们一次特别的经历,只与个人有关,但我们所想到的却是希望能留下些什么经验给后来人,比赛,考验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他的精神力、细致程度、做事方法、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一件事情的结束更多的是需要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学院对学生学业创新的投资都投到了哪里去,所谓的创新项目实际上老师们是否真的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如果老师在经济上已经支持了学生,又有多少学生是真的在做?
不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就会一直觉得自己还很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闻者足戒”,希望能以此番经历给更多人以启发,你可以不热爱旅行,但一定要离开象牙塔,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小结
那时候的自己还是很愤青的,我、威行(大神陈)和浩浩(衣大神)在 2012 年入学的时候,我们的专业是软件工程(日语强化),这个和我们本来的目标都有出入。
大鹏是被调剂的本来我想学建筑,威行也是被调剂的我记得他想学机械,浩浩不是被调剂的,但是他不喜欢学日语
后来本科毕业了,三个人都去读研了,现在都入职工作了,慢慢接近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生活让我变得圆滑,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也有新的棱角,成为一名优秀的软件开发工程师是我一直的目标
假期结束了,希望自己依然像大二那一年一样,和小伙伴们一起勇往无前
来个直击灵魂的三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