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研研究生:从算法工程师转行产品经理之后
共 4556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0-10-14 22:24
向AI转型的程序员都关注了这个号???
机器学习AI算法工程 公众号:datayx
2020年7月21日,从算法工程师转行AI产品经理的第一天,到现在满两个月了。说来我的路径也比较奇葩,在不错的实验室学了三年的CV算法,做了半年的推荐算法工程师,休息了半年,最后转成了AI产品经理。一切只因逐渐解放了自我,开始能主动去把握自己的生活方向。
2020年2月16日,今天算是在公司工作的最后一天了。对的,作为一个19届的算法校招生,在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辞职了。
辞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1)不喜欢算法工程师(程序员)这个职业;
2)由于强迫自己做事而引起的身体问题。
过去的几年
去年6月底从中科院计算机学院研究生毕业,走出校园的我,站在学校大门前无言以对,因为整个读研的过程实在很煎熬。走了之后似乎也没什么留恋的。
中科院玉泉路校区大门
回想读研的那三年,从一开始的意气风发,到后来进入完全的自我怀疑,整个过程又凑巧,又似乎命中注定。
我有幸保研到一个挺不错的实验室,在同届中,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了最早发论文的人之一。但在发完一篇论文之后,就没有然后了,渐渐地陷入了各种怀疑之中,怀疑自身能力,怀疑课题的意义,尤其看到顶会注水(你可以说我狂妄),就一直在想“为什么要花最青春的时间,做这种工作呢?”。随后就开始了失眠之旅,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直想着转行业,不当程序员了,因为本身就不喜欢计算机,也不擅长计算机。之后也没怎么好好找工作,没面几家公司,一直到了毕业。
最后还是选择了某公司的算法工程师,做推荐相关的内容。原因很简单,当时还是不愿放弃自己学习了7年的专业,没去找其他方向的工作,总觉得会不会真正工作之后会好一些。但如今也证明了,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人不必欺骗自己,浪费更多的时间。
入职两个多月后,虽然工作基本都能胜任,却觉得了无生趣。我有幸遇到了一个很牛x的leader,看着他那么年轻,意气风发,心理还是很敬佩,但很多时候会想,我那么努力最后可能也就成为他那样,可是我完全不向往他的工作和生活,那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发展方向。半年多的工作时间里,唯一让我觉得比较有趣的事情是调研思考应用游戏ltv的算法,花了几天时间整理了目前组里的方法,以及未来可能可行的做法,写了一个很详细的wiki。
说到底,我还是喜欢做思考分析类的事情,这样的事情似乎能带动我全身的细胞。
之后到了12月份,当我基本完成了手头的项目之后,和leader提了辞职。leader们劝我留下,我本去意已决,但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原因又留了下来,换了个组,做图像相关的工作(我读研时熟悉的方向)。新leader对我也很好,组内的气氛很和谐,但一个多月后的今天,由于身体状况不见好转,且对于工作内容还是提不起什么兴趣,最终还是再次提出了辞职:
“x哥!我还是决定辞职,多说无益,无需再劝,感谢关照。”
leader也理解了我的决定。
辞职之后
我其实很普通,知乎很多小伙伴私信我的时候,都觉得我是大佬,其实只是因为平台对我形象的加持而已。我只表现了我自己最不错的一面。
我和很多人说我要辞职了,大部分还是很理解的。和之前本科的学神王同学
@王宪赓
聊了之后,他说:
“You deserve better.”
其实我知道我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deserve better。只是在过去这么多年时间里,不愿承认自己浪费了年华在不喜欢的事情上,不愿放手,以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每天强迫自己把不太感兴趣的东西做好,动力完全来源于外界的夸赞。这种完全依赖于外界的正向反馈形式,最终把我带入了无意义感的世界中。
过去几年,我的思想总是走在行动的前面,因为行动之前总会想我这么做有啥意义?我真的喜欢这样的人生吗?这种思想和行动的分离,使得我总是开心不起来,也不会尽情地去做事。如今,我也算是开始诚实地面对自己了,不再纠结于过去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浪费了时间,尽量去发现去体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希望能变得刚爱敢恨吧。
单纯从目的的角度来讲,对于初学者,如果要学习好的产品经理方法论,那么必定要去有成熟产品或者流程的大公司。奈何我当初将职位的匹配度放到了第一位,平台放到了第二位,最终加入了一家AI创业公司。加入前通过查阅各种网络上的资料,对公司的现状有了些把握,面试通过与公司内部的人员交流,也对其管理层有了些了解。到公司工作之后,各个方面的状况也比较符合之前所作的设想,没有出现令我特别惊讶的事情。
转行的两个月来,大多数事情都是从0开始,现学现卖,逐步积攒经验。了解到了传统互联网产品经理的工作内容和节奏,与各种不同的人交流,协调各种资源,每天处理各种问题,大多都是我之前没有过的体验。不过在创业公司,流程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也不能确定我做产品经理多一些还是项目管理多一些,几乎其他人不想管的事情,都需要产品管。我并不厌烦如此,因为学习处理这些问题符合我自己的发展期待,再大的问题,在我的潜意识中,都会将其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机会。一段时间过来,至少我自己的耐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问题的出现,基本不会有情绪上的起伏,这也算是一大收获了。
转行的代价自然是很大的,不过基本就是那几条:
(1)你在原先领域拼死拼活弄出的成绩,以后都不会被提起;
(2)需要较强的抗压能力,在不断的错误中快速学习新技能;
(3)要面对比你年轻的同事,工作经验比你多很多年;
若你不在意以上几点,那其实还是挺开心的,至少你在人生中做了一次绝大多数人不敢做的选择。
不过,于我而言,行业跨度并不算特别大,至少还是做AI领域的产品经理,我之前三年的CV算法学习经历,对我自己的加持还是比较大的。(也许可以成为最懂CV算法的AI产品经理)转行找工作期间,有很多人说我这样挺可惜的,在这个学计算机的人都想找算法工作的年代,我这样根正苗红的CV算法出身的人,居然放弃高薪的朝阳产业,去做产品经理。但对我自己来说,完全没啥可惜的,反而是一种解脱,可以不在不属于自己的领域,为了社会主流价值的期待,浪费年华,应为自己感到庆幸。
最近一段时间,另外的一个变化就是开始看了一些实践类的书,我之前是不爱看实践类书的,最喜欢的是《何为良好生活》这类论理的书,总希望从一个较高的高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如今,接地气了很多,更多地会到实践中去,到第一线去了解问题最真实的状况,并找到方法将其解决。我想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三部分:
(1)相比于我之前的交际圈,现有工作环境中的同伴要接地气很多;
(2)产品经理需要每天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产生积极的结果;
(3)我希望通过实践去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我不希望我只是一个只会论理,而对实践没有把握的人。
虽然已经有了接地气的转变,但我自己的舒适生活依然还是追求理论上的思维逻辑完整性,希望和身边的人有观点和思维上的碰撞,希望在现实生活中,看到人类思想上的光辉,不论哪个领域,哪个时刻。这可能是在目前这个环境里,最大的无法得到满足的点,如果幸运的话,也许只能靠我自己去创造了。
想想我在这个人生阶段,对事物的热情只来自于两个方面:
(1)对于现实世界规律的好奇;
(2)因死亡焦虑(该定义可参考《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导致不愿虚度自己的年华;
总结起来还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庄子
我不知道最终会不会得出“殆已!”的结论,对我来说,结论似乎不太重要,若能知道结论,那也圆满了,不论好不好;就如对于现实世界的规律,不论好与不好,对其能有了解,就足够令人心生向往了。
讲了这么多,感觉又开始“曲高和寡”了,说好的接地气又不见了。这篇文章就是随心而写,想到啥写啥,没啥特别的目的。
最后,还是引用陈嘉映先生对良好生活的定义吧:
“良好的实践就是良好生活本身。”
翻译过来就是,当你的生活方向是你最想要的,而且你的生活内容正在使人往这个方向发展,那你现在的生活,就是良好的生活。
根据这样的定义,我现在的生活至少比我过去二十几年要良好得多。
最后的最后,祝大家好运!开开心心的噢!
原文地址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0178300
阅读过本文的人还看了以下文章:
基于40万表格数据集TableBank,用MaskRCNN做表格检测
《深度学习入门:基于Python的理论与实现》高清中文PDF+源码
2019最新《PyTorch自然语言处理》英、中文版PDF+源码
《21个项目玩转深度学习:基于TensorFlow的实践详解》完整版PDF+附书代码
PyTorch深度学习快速实战入门《pytorch-handbook》
【下载】豆瓣评分8.1,《机器学习实战:基于Scikit-Learn和TensorFlow》
李沐大神开源《动手学深度学习》,加州伯克利深度学习(2019春)教材
【Keras】完整实现‘交通标志’分类、‘票据’分类两个项目,让你掌握深度学习图像分类
如何利用全新的决策树集成级联结构gcForest做特征工程并打分?
Machine Learning Yearning 中文翻译稿
斯坦福CS230官方指南:CNN、RNN及使用技巧速查(打印收藏)
中科院Kaggle全球文本匹配竞赛华人第1名团队-深度学习与特征工程
不断更新资源
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数据分析、python
搜索公众号添加: datayx
机大数据技术与机器学习工程
搜索公众号添加: datanlp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