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梨。在上一次「产品人说」栏目中,我和嘉宾探讨了“传统企业互联网化,难吗?”(见文末推荐阅读)这个命题,大家普遍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两类产品经理之间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鸿沟呢?
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这次我们请来了重磅嘉宾何佳欢老师,既有传统行业产品经验又有头部互联网大厂经历的她又会带来什么样的视角和解读?七年产品相关从业经验,四年品牌全案营销经验,深入了解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产品管理工作;拥有2家互联网头部大厂工作经验;是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NPDP项目特邀合作讲师;往期培训认证学员包括阿里巴巴、网易、滴滴、霍尼韦尔、美的、海尔、海信、中国中车、澳柯玛、中国一汽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中高级产品管理人才。梨:何老师,NPDP2011期的学习就这样告一段落了,您感觉如何?
何:很充实,尤其是线下课程结束后,有学员告诉我某个点让他豁然开朗的时候,非常有成就感。但是也还留有一些遗憾,不过这也是我不断学习的过程。梨:很多小伙伴对您的经历感到好奇,能跟我们简单说说吗?何:其实我的经历并没有大家想象当中那么精彩,但是在每一个阶段还是都有了不错的成果,比如最开始是在一家传统的乐器制造公司,当时我负责的产品成功帮助企业整体扭亏为盈。之后进入互联网行业做的视听产品,也是做到国内Top3的位置,机缘巧合进入现在的大厂,也参与了很多现在大家熟知的头部产品的运营,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整个业态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我的两次职业转变,都是机缘巧合,不过也正是这种多元的经历,让我对NPDP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职业发展上视野也更开阔。梨:哈哈,一次成功是运气,次次成功肯定不是,更加期待接下来您能输出给大家一些宝贵的经验!我想问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觉得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和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有什么区别?何:其实没有区别,如果一定要说有,就是行业的区别,更深入一点讲,是任何行业都存在的壁垒:行业专业知识上的区别。梨:(吃惊)我想象过很多种答案,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能结合您的经历和大家解读一下吗?何:因为其实我身边一直有很多这样的声音,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人有时会“相看两厌”(笑)。我个人感觉更多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外界对互联网行业的不了解,以及社会上很多借互联网跑马圈钱的负面案例;而高薪资、高福利也会给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带来一种独有自信,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但其实前者只是互联网行业“快”属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后者只是资本主义营造的一种美好假象。本质上,这就是一种行业特性的信息差,仅此而已。何:我们现在看,可能会觉得传统行业有一些落后了,但我认为整个世界是依靠传统行业运行的,我们总说离不开手机,那和吃饭比呢?世界可以没有互联网,但是不能没有传统行业。那互联网是什么?它本质上是一个工具,一个运营工具,它的作用,就是给世界提速。比如以前是烽火联营现在是视频通讯,有什么本质变化吗?没有,只是速度变了。为什么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他的存在感会这么强烈呢?想象一下,在同一个时空,大家都在往前走,旁边突然有个人拔腿狂奔而来,又一骑绝尘而去,能不明显嘛!那它凭什么这么快?那是因为它刚开始一直在传统行业借力!我利用互联网卖产品,提供价值的载体依旧是产品。所以同样是卖饮料,同一条起跑线上,能够灵活运用互联网的企业确实更占优势。但是这个优势不是产品本身。我们学过一个知识点叫做ATAR模型。第一个A是Awareness关注,意味着你的产品被多少人知晓。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对的渠道,采用更正确地营销手段,本质上是互联网行业最大优势。但营销,或者说产品运营他只是产品还管理的一个模块,我们说7个模块,是缺一不可的。梨:前面我们提到,互联网行业的“快”属性其实带来了很多为了短期利益不惜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互联网行业的长期思维是什么样的?
何:我第一个想到的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最开始创立是为了给中小型企业提供渠道,因为当时做出口关税很高,小企业又没有大量资金开拓市场,那阿里巴巴就做了一个平台说不要钱,你们来。积累一定数量之后,又提出交一点钱可以帮忙做担保,又是省去了小企业很多麻烦,体量更大了就开始用title把用户做细分,从长远来看,马太效应就形成了。梨:确实,互联网凭借快属性,很快就区分出了拥有更大流量更多资本的头部集团,前面说到很多小公司更看重短期利益,有部分原因也是源于“虎口夺食”的艰难,您觉得现在还是进入线上市场的时机吗?
何:现实是,现在确实不是互联网行业的风口了,如果你想创业(梨:哪个产品经理没有一个创业梦呢!),需要时间、资源等资本,还要面临巨大的风险,因为用户心中位置有限。不过好消息是,机会始终是存在的,基础设施的发展会加速长尾理论,也就是需求分化,这是一点。还有就是对大市场的精准细分,像通讯行业,在过去一直是比较垄断的,但是现在也会面临视频平台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还有后来居上的拼多多,都是成功典范。另外国家政策也在不断关注各行各业的发展,对于互联网行业的行为也会做一个引导,比如要更加关注对未来发展有益的领域,而不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去缠食弱者。梨:在上一起访谈中我们提到了一个问题,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难吗?
何:就像我们学习一个新工具,难吗?肯定是有难度的,我需要花费时间经历去投入。企业也是一样,需要投入资本、时间去掌握互联网技术,但是企业发展,最关键还是在于擅长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梨:那么从人的角度出发,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或者项目经理,转型互联网行业,您觉得难吗?何:其实是完全一样的道理啊!如果你在传统行业已经深耕多年,那我建议你继续干擅长的事情,如果你真的很想去那边看看,就通盘考虑你所有的风险和成本,做出决定。
不过我想说的是,往后可能没有什么纯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了,产品经理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传统行业的产品经理需要一些互联网思维,而互联网行业的也需要更接地气,当然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梨:其实脱离出“传统”和“互联网”这两个词汇的限制,从其他行业汲取经验一直都是个有效但大家常常忽略的方法,总想着隔行如隔山,就会忘记原来他山之石,也可攻玉的道理。
何:对,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案例,学员一开始觉得这是别的行业的工具,对我来说没有用,但学完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因为工具背后的逻辑才是核心。梨:像您说的,产品经理的自我提升其实还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在这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何:正好前两天,我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他原来是海尔下属公司的总经理,现在也跳到某大厂做产品,他跟我说了三点我非常认同。第一是广阔的视野、第二是丰富的资源、第三是持续的创新能力。他们都是无形的,训练的其实是一种内力。一个个展开讲可能一整天都不够,以后有机会吧,不过现在有这种意识,就是第一步。
从你成为,或者说把自己当作产品经理那天起,就开始了一场没有对手的战争,这场战争可能会一直打下去,而他的结果可能和人生一样:死去,在另一个产品里新生。打字到这里,我知道自己应该应该停止了,太长的文章会让你们失去阅读的兴趣,但是两个小时、酣畅淋漓的深度访谈,让大梨积累了太多的内容,每个主题都值得发散,值得输出。所以在之后,我会将更多的内容整理后陆续分享在我们的社群,大家可以持续关注!【进群】添加下方微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