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coverage 模块提高 Python 开发效率
共 5994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0-11-29 02:29
前几天,听了公司某位大佬关于编程心得的体会,其中讲到了“测试驱动开发”,感觉自己的测试技能薄弱,因此,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对测试能有个入门。这段时间,笔者也体会到了测试的价值,一句话,学会测试,能够让你的开发更加高效。
本文将介绍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Test with Coverage
Mock
Test with Coverage
测试覆盖率
通常被用来衡量测试的充分性和完整性。从广义的角度讲,主要分为两大类:面向项目的需求覆盖率
和更偏向技术的代码覆盖率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我们更注重代码覆盖率。
代码覆盖率
指的是至少执行了一次的条目数占整个条目数的百分比。如果条目数是语句,对应的就是代码行覆盖率
;如果条目数是函数,对应的就是函数覆盖率
;如果条目数是路径,对应的就是路径覆盖率
,等等。统计代码覆盖率的根本目的是找出潜在的遗漏测试用例,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同时还可以识别出代码中那些由于需求变更等原因造成的废弃代码。通常我们希望代码覆盖率越高越好,代码覆盖率越高越能说明你的测试用例设计是充分且完备的,但测试的成本会随着代码覆盖率的提高而增加。
在Python中,coverage
模块帮助我们实现了代码行覆盖率
,我们可以方便地使用它来完整测试的代码行覆盖率。
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介绍coverage
模块的使用。
首先,我们有脚本func_add.py
,实现了add函数,代码如下:
# -*- coding: utf-8 -*-
def add(a, b):
if isinstance(a, str) and isinstance(b, str):
return a + '+' + b
elif isinstance(a, list) and isinstance(b, list):
return a + b
elif isinstance(a, (int, float)) and isinstance(b, (int, float)):
return a + b
else:
return None
在add函数中,分四种情况实现了加法,分别是字符串,列表,属性值,以及其它情况。
接着,我们用unittest模块来进行单元测试,代码脚本(test_func_add.py
)如下:
import unittest
from func_add import add
class Test_Add(unittest.TestCase):
def setUp(self):
pass
def test_add_case1(self):
a = "Hello"
b = "World"
res = add(a, b)
print(res)
self.assertEqual(res, "Hello+World")
def test_add_case2(self):
a = 1
b = 2
res = add(a, b)
print(res)
self.assertEqual(res, 3)
def test_add_case3(self):
a = [1, 2]
b = [3]
res = add(a, b)
print(res)
self.assertEqual(res, [1, 2, 3])
def test_add_case4(self):
a = 2
b = "3"
res = add(a, b)
print(None)
self.assertEqual(res, None)
if __name__ == '__main__':
# 部分用例测试
# 构造一个容器用来存放我们的测试用例
suite = unittest.TestSuite()
# 添加类中的测试用例
suite.addTest(Test_Add('test_add_case1'))
suite.addTest(Test_Add('test_add_case2'))
# suite.addTest(Test_Add('test_add_case3'))
# suite.addTest(Test_Add('test_add_case4'))
run = unittest.TextTestRunner()
run.run(suite)
在这个测试中,我们只测试了前两个用例,也就是对字符串和数值型的加法进行测试。
在命令行中输入coverage run test_func_add.py
命令运行该测试脚本,输出结果如下:
Hello+World
.3
.
----------------------------------------------------------------------
Ran 2 tests in 0.000s
OK
再输入命令coverage html
就能生成代码行覆盖率的报告,会生成htmlcov
文件夹,打开其中的index.html
文件,就能看到本次执行的覆盖率情况,如下图:
我们点击func_add.py
查看add函数测试的情况,如下图:
可以看到,单元测试脚本test_func_add.py的前两个测试用例只覆盖到了add函数中左边绿色的部分,而没有测试到红色的部分,代码行覆盖率为75%。
因此,还有两种情况没有覆盖到,说明我们的单元测试中的测试用例还不够充分。
在test_func_add.py
中,我们把main函数中的注释去掉,把后两个测试用例也添加进来,这时候我们再运行上面的coverage
模块的命令,重新生成htmlcov
后,func_add.py的代码行覆盖率如下图:
可以看到,增加测试用例后,我们调用的add函数代码行覆盖率为100%,所有的代码都覆盖到了。
Mock
Mock这个词在英语中有模拟的这个意思,因此我们可以猜测出这个库的主要功能是模拟一些东西。准确的说,Mock是Python中一个用于支持单元测试的库,它的主要功能是使用mock对象替代掉指定的Python对象,以达到模拟对象的行为。在Python3中,mock是辅助单元测试的一个模块。它允许您用模拟对象替换您的系统的部分,并对它们已使用的方式进行断言。
在实际生产中的项目是非常复杂的,对其进行单元测试的时候,会遇到以下问题:
接口的依赖
外部接口调用
测试环境非常复杂
单元测试应该只针对当前单元进行测试, 所有的内部或外部的依赖应该是稳定的, 已经在别处进行测试过的。使用mock 就可以对外部依赖组件实现进行模拟并且替换掉, 从而使得单元测试将焦点只放在当前的单元功能。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mock模块的使用。
首先,我们有脚本mock_multipy.py
,主要实现的功能是Operator
类中的multipy
函数,在这里我们可以假设该函数并没有实现好,只是存在这样一个函数,代码如下:
# -*- coding: utf-8 -*-
# mock_multipy.py
class Operator():
def multipy(self, a, b):
pass
尽管我们没有实现multipy
函数,但是我们还是想对这个函数的功能进行测试,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mock模块中的Mock类来实现。测试的脚本(mock_example.py
)代码如下:
# -*- coding: utf-8 -*-
from unittest import mock
import unittest
from mock_multipy import Operator
# test Operator class
class TestCount(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_add(self):
op = Operator()
# 利用Mock类,我们假设返回的结果为15
op.multipy = mock.Mock(return_value=15)
# 调用multipy函数,输入参数为4,5,实际并未调用
result = op.multipy(4, 5)
# 声明返回结果是否为15
self.assertEqual(result, 15)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让我们对上述的代码做一些说明。
op.multipy = mock.Mock(return_value=15)
通过Mock类来模拟调用Operator类中的multipy()函数,return_value 定义了multipy()方法的返回值。
result = op.multipy(4, 5)
result值调用multipy()函数,输入参数为4,5,但实际并未调用,最后通过assertEqual()方法断言,返回的结果是否是预期的结果为15。输出的结果如下:
Ran 1 test in 0.002s
OK
通过Mock类,我们即使在multipy函数并未实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通过想象函数执行的结果来进行测试,这样如果有后续的函数依赖multipy函数,也并不影响后续代码的测试。
利用Mock模块中的patch函数,我们可以将上述测试的脚本代码简化如下:
# -*- coding: utf-8 -*-
import unittest
from unittest.mock import patch
from mock_multipy import Operator
# test Operator class
class TestCount(unittest.TestCase):
@patch("mock_multipy.Operator.multipy")
def test_case1(self, tmp):
tmp.return_value = 15
result = Operator().multipy(4, 5)
self.assertEqual(15, result)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patch()装饰器可以很容易地模拟类或对象在模块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您指定的对象将被替换为一个模拟(或其他对象),并在测试结束时还原。
那如果我们后面又实现了multipy函数,是否仍然能够测试呢?
修改mock_multipy.py
脚本,代码如下:
# -*- coding: utf-8 -*-
# mock_multipy.py
class Operator():
def multipy(self, a, b):
return a * b
这时候,我们再运行mock_example.py
脚本,测试仍然通过,这是因为multipy函数返回的结果仍然是我们mock后返回的值,而并未调用真正的Operator类中的multipy函数。
我们修改mock_example.py
脚本如下:
# -*- coding: utf-8 -*-
from unittest import mock
import unittest
from mock_multipy import Operator
# test Operator class
class TestCount(unittest.TestCase):
def test_add(self):
op = Operator()
# 利用Mock类,添加side_effect参数
op.multipy = mock.Mock(return_value=15, side_effect=op.multipy)
# 调用multipy函数,输入参数为4,5,实际已调用
result = op.multipy(4, 5)
# 声明返回结果是否为15
self.assertEqual(result, 15)
if __name__ == '__main__':
unittest.main()
side_effect
参数和return_value
参数是相反的。它给mock分配了可替换的结果,覆盖了return_value。简单的说,一个模拟工厂调用将返回side_effect值,而不是return_value。所以,设置side_effect
参数为Operator类中的multipy函数,那么return_value的作用失效。
运行修改后的测试脚本,测试结果如下:
Ran 1 test in 0.004s
FAILED (failures=1)
15 != 20
Expected :20
Actual :15
可以发现,multipy函数返回的值为20,不等于我们期望的值15,这是side_effect函数的作用结果使然,返回的结果调用了Operator类中的multipy函数,所以返回值为20。
在self.assertEqual(result, 15)
中将15改成20,运行测试结果如下:
Ran 1 test in 0.002s
OK
本次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阅读~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社区会员
点赞鼓励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