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一款产品,竟然下架了!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 2010 年左右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那一定完整经历了过去十年的产品起伏。
我们见证了很多产品的从 0 到 1,也见过了一些产品从顶峰到低谷。当然,还有那些陆续退出历史舞台的产品。
昨天,微信团队的一款产品正式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从各大应用商店下架,这款产品就是「微信电话本」。
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用过这款产品,可能有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确实,它已经是一款 8 岁的产品了。
讲真,有点出乎意料,因为这款产品已经存在很长时间,而且当年也是一款热门产品。
2014 年的 11 月 11 日,「微信电话本」正式发布。当时,在互联网圈子里还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下载人数太多,服务器一度陷入卡顿。
当时很多人围绕这款产品发表了一些观点和猜测,其中最多的就是关于微信对运营商发起的挑战。
我找到了当年的一则报道,你们可以感受下发布当时的热度,完全不亚于如今的一次热搜。
可能你们不太记得 2014 年的互联网环境是什么样了。
那时候,微信支付上线还不到一年,打车补贴大战正酣,阿里的双十一 GMV 才 571 亿(2020 年到了 4982 亿),拼多多还没成立。
在我的记忆里,那几年是新产品爆发的几年,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款引起重大关注的新产品上线,激动人心是常有的事儿。
「微信电话本」刚上线时,就有不少人激动不已,觉得这是免费通话时代的开启。要知道,那个年代很多人通话的方式还是传统收费电话。
我是这款产品的第一批用户,发布当天就下载使用了。不过说实话,这款产品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惊艳。
当时我有一个判断,随着微信活跃用户的增加,传统通讯录和电话会不断被微信取代。
虽然当时微信视频电话才刚刚上线不久,加上又受限于流量资费标准,用微信语音通话和视频电话的人还不多,并且产品的体验和稳定性也一般。
但是,随着微信用户越来越多,微信的基础功能逐渐取代运营商的传统解决方案是迟早的事。
现在看这个观点觉得顺理成章,或者说有点废话。但如果你经历了那个过程,这种感觉是非常明显的。
如今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使用微信语音电话或视频电话代替传统电话,其实也都是 2016 年以后的事了。
这背后的变化逻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以及微信用户的渗透率,另外一个就是 4G 和 5G 网络的深度覆盖以及资费降低。
而这些,都是技术驱动下的产品变革和用户行为变化。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 2014 年发布的关于「微信电话本」的帖子,我觉得和现在的普遍场景就非常契合。
我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习惯,如果我遇到很紧急的事要找一个人,会优先打电话。在我的认知里,电话的触达效率还是要比 App 更高。
现在大家之所以都习惯用微信电话,其实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流量更便宜了;第二,用微信的人多了。
要放在以前,很少有人会在没有 wifi 的情况下去用语音或视频电话。
再看现在,相比用不完的流量,我们的每月固定套餐中的通话时长更用不完。除了接听一些外卖和打车电话,外呼的电话基本已经很少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尴尬,每月固定 200 分钟的通话时长用不完,但每月的固定话费还是要交。
很有意思,这就是时代的变化。
我依然找了一个来自 2014 年的观点,你们可以感受下什么叫时代的变化。
当新产品还没有被广泛接受时,用户只会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提出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殊不知,新产品可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产物。
我记得乔布斯说过一句话,不要做用户调研,用户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除非你把产品摆在他们面前。
是啊,十年前的我想象不到十年后的今天,当时还在用 Android 2.1 系统的我也无法想象智能手机能演变成今天这样。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它会慢慢给我们解答过程中的疑问,它很慢,慢到你感觉不到这种变化。
「微信电话本」的下架不是这款产品的失败,而是这个时代的进步。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或者说,微信电话本的使命早就被微信取代了。
放在那个时代,做这么一款产品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如今下线它,也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我们总得向前,也必须跟过去告别。
产品如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当一款产品来到它生命周期的尽头,一定有新的产品去延续它曾经辉煌过的瞬间。
过去了的,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未来。
················· 唐韧出品 ·················
今天锦鲤了一把,在全国都缺货的情况下我竟然抢到了 iPhone 13 Pro 现货,当天下单当天取货,比订购节省了 50 天时间。
其实没啥妙招,就是官方 store 提前加购然后根据以往上货规律快速点下单,我点了五六次就成功了。
如果你们感兴趣,点个赞,下次从产品设计和技术角度写一篇这种抢购策略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