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厂优秀PM的极速职业成长心得

PMCAFF

共 9294字,需浏览 19分钟

 ·

2022-05-14 15:47

本期内容,是鹅厂10年产品人与2年优秀新人的深度对话。对谈嘉宾是内心十分丰富的宝藏姑娘,既有理想主义自我,又有务实主义才干,虽然只有2年产品工作经验,却保持极速成长,在我看来有着多年老人般的成熟度和思维视野。

我们探讨了关于做产品、职场、个人、理想、现实等常使人内心翻涌的一系列话题,内容全程高能,收到了非常多同学的好评,表示对自己的职业成长很受益。

信息量较大,可先收藏。



1、腾讯产培生的选择和选拔经历

【Summer: 】

互联网行业有句话,说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百度的技术,现在可能有字节的技术,不管这个传言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但我的经验,腾讯的产品人才培养机制还有文化,确实是非常不错的。每年有大量的,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的同学,都想进到腾讯从事产品经理,所以人才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刚刚我说很敬佩的一点,就是一一其实是在产品经理生物链顶端出来的,经过了腾讯产培生这样一个选拔机制,听说有非常多的很优秀的毕业生,能够在基础校招获得不错的结果,但参加产培生,甚至第一轮没有通过。如果我要去参加也是很难通过的。

所以就特别好奇这个机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当初为什么要做腾讯产培生这样一个选择?


【一一: 】

首先我的话,之前的经历比较杂,本科跟研究生的时候做过很多实习,包括偏科技公司的研究院以及像联合国这种非政府组织,甚至在一些创业类的公司,还有艺术咨询类的机构,都做过实习。

但是最终的话,我觉得第一份工作的想象,应该能给我一个比较扎实的学习环境,能获得一个比较明确的成长预期。我参加校招之前,在腾讯做暑期实习,知道如果真的到了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以全职身份加入的话,是怎样的情况。

第二个就是这个项目很吸引我的,就是它有轮岗机制,再加上是跟一小撮人大家一起组成一个班级一样,会定期有培训,大家在组里面交流,有group的感觉,让我觉得会很有安全感吧。


【Summer: 】

讲讲当初都经历了什么,能从那么高的淘汰率走出来?

【一一: 】

首先,我觉得产培生它有一些倾向的候选人吧,比如大家可能学习会相对好些。然后,有想法,善于表达,它招了很多经历丰富,又比较有潜力的一些人。如果你有一个做产品经理的梦想,你的经历比较多元的话,或许比较适合你。

准备建议,我觉得产培生适合对于产品经理感兴趣,但还没有非常明确我到底要在哪个赛道,它给你提供了一个探索途径。但它的轮岗机制也造成你在每个方向的探索,可能在某些人看来是不够深的。

怎么更好的准备,我当时是把所有的实习经历,真的是写得非常清楚,就是我在做每一份实习的时候,不管是过程中还是实习之后,都会写一个非常详细的复盘。包括我做了什么事情,我得到了什么样的反馈,我从这个里面发现了什么,我觉得哪里还可以做改进等等,都要做一个非常明确的记录。

就是说你对自己做的事情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这个时候,面试官不管问什么。你都能够非常有条理,能够讲清楚是说自己到底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故事讲得比较好。这个其实是当时我受益比较大的一个点。

还有一个点,我不太确定是不是有代表性啊,就对我来说比较危险的一环,就是群面,因为我我之前从来没有参加过群面,大概是十一/十二进一,在一个很混乱的环境里,每个人都想表达自己,你是不是足够冷静,是不是能够把问题的关键点出来,而不是说为了要有ownership,去强行输出观点和组织大家。


【Summer: 】

以前校招我们一天有时候要组织十来场群面,对于群面:

第一个就是不要抢着争风头;第二个就是千万不要一句话不说,完全没有给自己亮相的机会;第三个就是不要为了说而说,就是你说了半天发现这个观点特别的浅显,或者你的逻辑思维特别不清晰。就尽可能为自己争取一个比较适当的机会,把你的东西带有一定深刻见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基本上这种反而容易通过。



2、职业成长秘诀:Get hands dirty

【Summer: 】

原来我有一个担心,就是产培生都是精英同学,会眼高手低,会挑活,但我合作过产培生后,这个疑虑完全打消了,觉得你们是特别好的同学。

我记得有一次,咱们开那个产品总结茶话会,让大家讲讲过去一年的想法收获。你当时就讲了一点,我到现在就印象特别深刻,你说开始工作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一定要get hands dirty,我觉得对一个新人非常难得,能讲讲你当时怎么提出了这一点吗?


【一一: 】

这其实是我在毕业之前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我对职场有什么预期的话,就是我要把手弄脏,因为我觉得我其实并不了解这个真实的商业社会是怎么运作的,也不了解当你去真的做一个业务到底意味着什么,你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怎么样能够把事做成。所以要获得这种真实的理解的话,就不能停留在自己的幻想里,就要真的扎到业务里面。

一方面因为从自己角度来说,我一个非常目标导向或者想成事儿的人,只要我能把这个事情做成,只要我能对这个事情有充分的理解,我不介意我做什么,哪怕是最基础的事情我也做,我知道这个事情它是怎么work的。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一种成就感,给我带来很大的满足。


第二个点是说因为就我自己性格,是一个挺就是挺文艺的人。喜欢各种各样可能大家看起来比较稀奇古怪的东西的人,所以从小到大,我的家人,身边的朋友,都会形容我是一个很飘的人。这其实让我内心有种恐惧感,担心我的性格,让我变成一个对这个世界没有深刻理解的人,就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所以我反而觉得进入职场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你必须要打破幻想,要接触到这个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让你的那些观念接受锤打,你才能说这个观念是值得长期持有的观念。不然的话,你脑子里总是觉得很飘的观念,从来没有经历过挑战,你怎么知道这个东西到底是对的、是错的,它适不适合你。

我进入职场之前,就希望自己能够被挑战,希望自己能够接住抛给我的任何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去培养一个比较成熟的对事情的理解。所以我觉得get hands dirty就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一个手段吧,我从这个习惯里面收益非常多,让我变成了一个更成熟的人,变成了一个更能担事儿的人,是一个挺正的一个循环吧。



3、职场中面临的困难,如何求解

【Summer: 】

在我们这的一年,你觉得对你的锤打,符合预期吗?

【一一: 】

说实话挺符合的。我来之前,对于真实的商业世界怎么运作是完全不了解的,再加上我之前从来不知道ToG的业务到底是怎么运作的,在这一年,一个是从事儿的角度,就是企业跟企业、跟政府之间是怎么样把一个事情推动落地的,觉得有很多超出我之前理解的逻辑。其实真实的世界是很复杂的,它不是那么规则清晰,边界明确。但可能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商业社会的事情。


第二个可能也是从人的角度,就是ToB也好,ToG也好,这种业务形式的决策链条很长,利益链条也很长,在这个过程中,会跟很多个角色打交道。比如说公司内的,什么商务同学啊,架构师啊,这些我们就都不说了。这种公司外的,比如说一些地方经销商啊,代理商啊,包括一些领导啊,学校师生啊之类的。


对于人跟人之间的关系,人跟人之间怎么互动,或者是说各种力量关系之间怎么有一个微妙平衡,我不能说我理解了,我只能说意识到了他们的复杂性,以这种复杂的必要性,就是你想做成任何一个事情,其实他都是建立在你对于这种复杂性,首先你要体验过,然后体验过之后你要理解要学会跟它们共处,所以我觉得对事对人的这种复杂性的理解,是我第一年感受到了被锤打的地方吧。


【Summer: 】

还能想起你在这一年有什么困难的时候吗?

【一一: 】

困难的时候挺多的,首先我刚来的时候吧,可能有几个月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个时候确实很迷惑,就是在这样一个新业务,没有一个非常标准的成长路径。而且我那个时候其实有段时间比较恐慌,因为我身边可能其他的产培生在一个比较成熟的业务,他其实会有很明确的工作预期,说我要培养哪些技能,我通过做什么样的事情去培养这些技能,但于我来说不一样,就是我在一个非常新的业务里面。甚至这个业务对我的期望,到底是不是一个产品经理,还是需要我去承担更多职责,是等待我去探索或者说在跟这个环境互动过程中,去找到自己的位置的。

所以前几个月其实就是属于一个比较迷茫的状态。再加上是职场第一年嘛,哪怕你进到一个非常成熟的业务,还是会有些适应性的问题。然后到了中期的时候,把这个事情去推动落地的过程中,就遇到前面说的这个商业社会的那种复杂问题。


我为了想做成这件事情,需要暂时悬置自己的判断,不再去想说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或者是说我希望以怎样的方式做事情,而更多是说如果我想要做成这个事情,这个环境要求我用怎样的方式去应对,那个时候其实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转变,因为你意识到可能这个职场或者说这个环境对你其实是有一个不一样的要求,这个要求可能跟你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并不一样。然后你又有非常明确的想要把这个事情做成的欲望,所以,需要经历一个自我的转变吧。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先天比较适应这样的环境,因为他的性格或成长经历的原因,但对于我来说,需要有一个调整过程的。我把自己调整为一个适合这个环境的一个人,但跟那些先天就适合这样环境的人比,我还是不够的,还是不足的,那我的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我的核心到底是什么,那个时候就会比较迷茫这点。但是我觉得,如果想要做成那个事,我可以调整自己。

还有就是我并没有得到想要得那么多资源,拿到那么好的机会把一个事情做得特别圆满,除了对自己之外,我对整个大环境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如果你要做成,不只需要你自己的努力,还需要机会,反正就意识到真的做成一个事是很复杂的。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一个核心的疑问是,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在里面的位置到底是什么?这个事之所以能做成,可能也不是因为我,或者说我侥幸做成了,我也不可能把这个事情成功的原因归根于我。

我是一个主体意识非常强的人,就是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都会不断地问自己,这个事情对我意味着什么,我到底怎么理解这个事情。所以后来找到一个点,就是说,不管是事情成或者不成,哪怕他不成,我知道他为什么没成。这种理解,是没有依附于这个大平台的,是我可以带走的东西在这一年之中,我内心的起起伏伏,最终可能找到了一个自我的支点吧。


【Summer: 】

你这个剖析好像我们还没有这么深刻的讲过,以前工作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机会这样聊天。

我觉得刚刚讲的好多点,属于你自己,也属于非常多的人,它有几层东西。第一层,就是你跟他人的关系,比如说毕业生和刚进职场的新人,经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大家会特别容易去看跟我同样水平的,或者跟我原来在同一个时空里的人,他们是一个什么样子,他们发展成什么样子。比方说我的同学,他去了哪些公司的什么业务,尤其是那种有名的业务,会觉得说他是不是发展的特别好,然后我是不是落后了。

还有一种,你看别人都在做一些风口或者热门的东西,我做的东西是不是没有前途,这种东西特别容易引发焦虑,这是一个特别典型的问题,就是我们跟他人的关系。但是就像你说的,其实我们跟他人的关系,其实真的一点也不重要,看他人对我们自己一点帮助都没有,最后你都要回到自己。


第二层就是我跟我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你只有处理好我跟我的关系,所有其他的问题可能都会慢慢不存在了。这个我跟我的关系,就是经常会出现一种我预期的那个发展方式,跟实际发展方式,是岔路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比如我希望事儿做成什么样子,我的职业发展轨迹一步两步三步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希望我应该得到什么,结果是什么,想的特别明确,但你发现现实生活中,就是另外一条路,这个时候可能是怀疑自己,或者怀疑环境,就会卡在这儿。我觉得你是完全是把自己融入到新的路径里去了。


第三层,就是自己跟环境的关系了,是最常见的一种关系,就像你说的,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厉害,有时候觉得自己特别渺小,那当充满这种无力感的时候。我给自己设定的一个方式,就是说只要我在,那我保证我做的这个东西,我可控的部分,我一定保证他一百分的可控,那对于别人不可控的部分,就是我能控制多少就去控制多少,但实在控制不好的,觉得可能就只能是放手。


【一一: 】

对,有些东西是你要保持关注的,但那个东西很多是不可控的,你要从里面跳出来说哪些是我自己控制的,我会把它设成我自己的成长标尺,就当外界没有办法那么快给到一个反馈,或者这个反馈跟我自己的努力无法归因的时候,我会找到一个自己的标尺,就是当我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觉得这个阶段的learning是ok的,或者我已经努力了,就可以了,这个点确实是让我的心态变好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吧。



4、对自己负责,目标感与主观能动性

【一一: 】

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你要充分意识到对你自己负责。对你的决策负责,当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想我到底还能做什么?是不是有没拍死的东西是我可以去调整的,不管是调整我自己,还是调整这个环境。总而言之,必须是一个足够主动的人,足够主动的去雕琢你的工作边界。

你应该也是一个目标感比较强的人,这种目标感不是说它的kpi,怎么样去衡量这个事情是否成功,而是你怎么定义你自己的成长,你到底是想收获什么,想要什么,它不是这个业务对外宣称的使命愿景,而是这个业务对你意味着什么。

我觉得目标感跟主动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Summer: 】

如果没有目标感,就一步一步,你被安排到某个事情上,目标就放在那儿,这个时候你就要按照被安排的方式去做,所以你不主动也可以,你就被动去做也可以。但其实就像你说的,如果一旦积极主动起来,你会发现你能掌控的东西,有可能它是可以被扩大的。它有可能处于可控跟不可控之间,当你主动一些的时候,会更容易把那个界限往外扩一扩,把它变成你自己可控的部分。

其实工作中有非常多这样的细节。有的人可能就觉得差不多这样,也符合预期就ok了。但如果你的责任心到了那个程度,或者说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到了那个程度之后,你能抓住更多的机会,那个机会,真的是你抓来的不是别人给你的,有时候别人都没意识到。


【一一: 】

讲一个蛮有趣的事儿,就是我一个同级生吧,大家一起聊天,他看到网上有人在评价他之前在的那个业务,就说这个业务很差,团队很差,各种吧,然后他当时就很疑惑,他说这个跟他当时在的体验完全不同,他就非常困惑,为什么大家觉得很差的事情,他自己好像当时在里面还学到挺多,成长挺多。我觉得这个可能也跟我自己的想法挺一样的,哪怕大家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在同样的团队里,每天面对同样的人,但两个人的收获可能完全不同。


我特别喜欢一本书,就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有提到说一个专家跟一个新手的区别,就当你真的用心投注在一个事情上面,不管是从你自己角度,还是从别人的角度,你是真的能够感觉到那种区别,就是有没有用心做这个事,有没有一种目标感。

它不只反映在一个外在的反馈上,因为很多时候外在反馈是延时的,或者说没有那么全面,但你自己会很清楚地知道,当我用心在做这件事情,和我只是为了交差去做一件事情,体验跟收获是完全不同了。


5、产品经理和产品经理很不同

【一一: 】

产品经理跟产品经理真的差别很大,工作界面的变化,每天要做什么样的决策,要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等。我觉得产品经理要成长的话,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决策喂出来的,通过做一个决策,得到反馈,从里面获得一些成长,然后知道以后该怎么样去处理。

还有环境到底要求你扮演一个什么角色,真的是差别很大。比如我第一年,其实是在跟着商务同学在外面跑,会跟很多公司外的人打交道。但我现在的话,更加偏后端一点,跟内部的一些研发算法,一些共线的同学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发现不同角色,所适应的沟通方式、工作习惯、合作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你需要知道怎么样去把这个事情做成,怎么样去表达,自己在里面是什么样的位置等。


【Summer: 】

对可能想要转行的同学,也挺有借鉴意义的。因为现在好多人都挺想脱离原来自己的行业领域,尝试一个新领域,但因为新领域没经验没接触过,他对新领域有完全正向的一种期待。但我们知道,任何一个领域一定有它的是两面性,有它正向的部分,跟它非常现实的地方。

我觉得像你刚刚说的,这个过程中,除了get hands dirty这个原则,第二个我觉得就像水一样融入一个地方。

没有给自己画圆还是画方,让自己渗透到任何一个环境的那个形状里去。对于转行业或者转环境的人来说,尤其需要这样,可能你要放弃原来的那个形状。不是说让你完全放下自己,不做自己,而是说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要把自己先打碎变成水,去那个环境,先进去了解,渗透到所有的边边角角里去。你熟悉了这个新的环境,它的玩法、它的规则你才能知道啊。


【一一: 】

当切换环境的时候,先放弃那么多自我的判断吧,先说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什么是我可以学习的,还挺重要的。

你对自己是有期待的,外人对你也有期待,但可能短期内达不到这样期待的时候,会是一个挺难受的状态,我觉得这个心理准备要做好。



6、环境切换后的底层意识

【Summer: 】

那你觉得从第一年里带走了哪些可迁移的部分到新地方。

【一一: 】

我想起来前段时间跟我组长聊天时候,他跟我说,因为我第一年是在做ToG业务,其实跟第二年业务完全不相关。他们面候选人的时候,之前做商业化或者广告相关的业务其实更匹配。但当时面完我之后就没有再面其他人了,他就说,其实是在我身上看到那种意识,就是想把事情做成,很有目标感,有比较好的反思意识,我觉得是这些更基础的技能吧,这是一个点。


第二个点就是,因为第一年是做偏行业的事情,我有更多行业的视角。如果做策略产品,大家会更加偏向像数字游戏一样,什么机器资源啊,动态算力啊,这些就很技术,但因为我第一年对行业的事情有些关注,比较看重面临的行业趋势到底是怎样的,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这些东西帮我在工作的时候,有一种更好的语言去跟运营,跟更前线的同事打交道。


【Summer: 】

第一点我特别赞同,虽然说产品隔行如隔山,但是你真正想要把一个事情,任何一个领域,把那个产品做好,你底层的那些东西是底座一样,能支持你,走得更远一点,做得更好一点。

第二点像你说的owner意识一定非常重要,我觉得接触过的做得好的同学,owner意识都是非常好的。

另外就是行业,这一点我感受挺深的,比如团队来了新人,第一件事让他做的就是行业分析,包括政策的理解,行业生态的理解,即使前面有同学已经做了特别好的材料,也不希望你去学习别人做的材料,而是说这个事情你要从不会到会,必须亲自去做,做完之后,你再去看看别人做的是怎样的,吸取一些更好的东西形成自己的,这个可能是行业产品的优势,先天会对这些东西比较敏感。


【一一: 】

其实我还蛮喜欢这个过程的,让我意识到做业务是足够复杂的,有很丰富的层次的。我觉得要比做一个纯粹的功能有意思,你能了解到这个业务有很多面,它是依附在一个什么样的政策环境里面。



7、成长沉淀的正循环

【Summer: 】

你现在还写公众号吗?

【一一: 】

我现在经常在即刻上发点东西,也有一些关注者吧,但我那个东西完全跟工作不相关了,就是一些比较琐碎的自己的感受。

没有写公众号的原因,是因为如果我去写公众号的话,希望是说我对这个事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一旦开始写,可能就会是一个比较长的篇幅,不会是像类似于周期一样,这周有什么新题,下周有什么新题,我觉得那个东西可能不用放在公众号里,随便发在一个别的什么地方也都ok。

另外就是,我确实觉得在广告或商业化业务,见到了挺多优秀的人,这让我觉得很有敬畏心,我觉得如果要写的话,我想发出来的声音是什么,这个事情现在还没有想的特别好,但其实我一直会有输出的习惯。


【Summer: 】

对,这点我也特别赞同,如果我写的东西没有自己的视角跟深刻的理解,写出来没有对至少一部分人有价值的话,就很难动笔。

很优秀的新同学,觉得他们有什么特点?


【一一: 】

一些很优秀的同学,很愿意帮别人解决问题的,而且他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很苦的事情,他会觉得,哎,我又学到了很多,不介意去做那些看起来比较苦、比较累的活。而这些部分往往覆盖着一些新的价值,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

另外我觉得他们都有一个很好的工作习惯,就是怎么去在内部塑造你的影响力,经常会做一些输出或者沉淀,会让更多人意识到你是一个很专业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来找你,形成一个正循环。


8、职场之外的独立自我

【Summer: 】

咱们现在讲了好多产品啊,市场啊,前面我说很佩服一一的一个点,就是职场这个角色之外,一一有另外一面,你有一颗特别文艺的心,现在还在追求这些吗?

【一一: 】

嗯,有的。

前段时间有一个电影很火,叫什么花树,一般恋爱还是什么,是一个日本电影。讲的就是很两个很文艺的男青年,女青年,他们相爱了,但他们后面成为社畜之后,慢慢各自发生了变化,最终分开的一个故事,很多人觉得很惋惜,两个灵魂百分百契合的人为什么最终没有走到一起,被现实磨灭了。

我以为我看这个电影会很受触动,因为里面描述的那个男女主角的形象,觉得跟我非常像,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各种文艺东西的人,但为什么我并没有被那个电影打动,因为我觉得在工作一年多之后,开始意识到我不能让996的生活变成我的全部,磨灭了我可能我生活以外的一面,或者说我本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立体的人,然后因为工作,变成了一个非常胆小的一个人。

我不会觉得因为工作,我的另一面被压制了,我反而觉得,因为工作,我对存在另一面,这件事情更加珍惜了,意识到,它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且我有义务不怨天尤人,而是保护好我自己的这一面。


我不会觉得必须要找一个特别清闲的工作,如果没有时间做想做的事情,每天都是打工人,非常惨,我不会这样想,我现在更多是说,如果想保留我的这一面,我要照顾好我自己。

我观察到,身边有很多人,有很多优秀的人在工作上,都是很善于自我剥削的人。在大厂这样的工作压力下,大家会不由自主的去自我剥削,而且更加可怕的是,把这种自我剥削内在化了。会觉得我需要让我的每一份每一秒都是能够创造生产价值的,要每天想要怎么搞钱,要怎么更好的晋升等等。你看不到,其实你有另外的可能。


我会对这个事情尤其的警惕,会觉得不要因为我是一个有目标感的人,因为我是一个想成事的人,所以我被拿捏了,我所有的时间都要去想这一件事情,其实不是的。反而当我有一个自己独立世界的时候,我把自己的内心照顾得更好,那当我回到职场上的时候,其实我是一个更平静,更从容的状态。


【Summer: 】

我听着特别感动,虽然我们年龄跨度非常大,但是现在听你讲这些话,觉得特别重要。如果早一点能有人这样去告诉我,就非常开心,一路走来,没有人告诉我这些,然后就像你说的,自我剥削反而成为一种正确的事,但是我觉得一定要醒过来,找到另外一种更加内在的,那个自己的部分,想办法去保护。

对,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这么做吧。



↘好文推荐:
【万字干货】产业互联网B端产品经理实操手册
【产品经理求职攻略】10年产品人经验分享
凯文·凯利:下一个5000天的12个必然趋势!

👇欢迎关注:

点个“在看”
浏览 2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