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决策,只讲利弊,不讲对错——互联网产品决策力


1、理性决策
2、公司决策
3、数据决策
4、数据决策的落地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潜意识中非常顽固非常深层次的心理生理防卫机制。比如前面提到的“我认为”、“我喜欢”、“我懂的”。
思维盲点,是说一个自我意识越强的人,一个经历相对不够丰富的人,往往思维盲点就越多。
计,就是向多数人征询建议,所谓“从长计议”。
策,就是把这些人的建议,一条一条列出来分析利弊。
谋,就是找少数人商量。这个阶段千万别广泛讨论了。
略,就是针对筛选下来的几条核心建议,在小范围内,进行利弊决断。


所谓对标,就是谁值得我学习?
所谓对手,就是我在替代谁?谁在替代我?
所谓对友(不是队友),就是我和谁是1+1大于2?
《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囚徒困境:选择合作还是背叛
智猪博弈:谁说没有免费的午餐
斗鸡博弈:狭路相逢,谁输谁赢
猎鹿博弈:追求双腻的格局
酒吧博弈:人群中的少数派
枪手博弈:弱者的生存之道
分蛋糕博弈:谈判中的博弈之道
信息不对称:信息承载价值
蜈蚣博弈:从终点到起点
-
群体心智模式是最大的决策资源; -
寻找决策机会比决策本身更重要; -
找准核心问题是优质决策的前提。




选取的样本容量有误:忽略了有效用户,囊括了无效用户。
错判因果关系:有时候分母不一样才是你获得错误结论的罪魁祸首。
被数据的表达技巧所蒙蔽:我们需要警惕一些数据处理的小计俩,最小区间,上下极值等,不要被数据的视觉效果所蒙蔽。
不要过度依赖数据:很多牛逼产品决策,并非通过数据发现,而是产品经理综合智慧体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