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夕:在文档里救助一座城市

阑夕

共 3073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2-04-19 14:03


文 | 阑夕


互联网公司的名声,在疫情严重的时期总是会变得好一点点。


比如西安年初以「鸡蛋未经清洗」等理由查处盒马,反而炸出了大量为盒马打抱不平的路人粉,力挺盒马在封城期间坚持平价派送的行为,认为不该被如此苛责。


最近京东努力打通上海物流的事情,也被社交媒体染上了一层悲壮色彩,为了供货而不断投入的司机,因为隔离政策,在短期内无法返回,这被形容为组建一支「自杀式车队」。


连本来用于公司内部协作的在线文档产品都被上海的市民和学生们开发出了新的用途,将其用于这座城市的自救,一边登记急缺的物资药品,一边对接能够帮扶的资源。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信息技术的价值重现,陈词滥调的虚实之争不再必要,只有被拿走之后,人们才发现生活里的庸常服务是多么的不可或缺。


无关价值判断,几十年来的扎根生长,互联网的各类产品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础设施,这不应再被质疑或是反对。


更重要的是,越是共克时艰的时候,就越要尊重各司其职,让真正的救助行为畅通无阻,技术从来不会辜负用户的需求。



  • 现代性与附近的消失


从2020年亲身经历的武汉封城,到2022年诸多艰苦的上海防控,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值得积累下去的话,就是市民邻里的守望相助,对于个体而言的意义非同凡响。


前几天,有一位上海博主为不太懂得用手机支付的隔壁阿姨代买了面粉,阿姨过来把现金还给她的时候,还送了一张「赠爱心小朋友」的字条,清芬秀雅的书写不但让人敬仰,也拽回了千金买邻的旧日记忆。



人类学家项飚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作「附近的消失」,这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演进趋势:

我们打开外卖App,可以在几百家餐馆里挑选下单,但是一旦走出家门,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它们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在对全球信息了如指掌的同时,我们对于自己在物理世界的附近,正在变得一无所知。

理智的说,人类不可能背离这条方向,因为背离就意味着反现代性,重新回到附近即天下的历史回廊里。

项飚的说法,承自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的「原子化」理论,工业城市的建成,让居民之间的关系变得日臻疏离,个体普遍孤独慎言,对自我的功利要求取代了对他人的冗余兴趣。

而互联网带来的「比特化」,甚至加剧了人类和真实环境的脱钩,如果不是饥饿和困倦的影响,很多人可以没日没夜的埋首在手机屏幕的荧光里,在打出一连串的「哈哈哈哈」时,面部肌肉始终无动于衷。

就像反乌托邦的「黑客帝国」不该是一部预言片,互联网也从来不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存在,它的本质,是消弭信息鸿沟的工具。


  • 互联网的乐观主义


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在线文档同步各类互助信息,成了这类产品意料之外的场景。

在和一个产品经理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说从去年开始,就有用户陆陆续续的在疫情严重的地区使用在线文档,传播效率惊人,以致于触发了服务器的扩容机制。

由于在线文档的适用场景主要还是以办公协作为主,很多功能的设计并不是以防疫为主导。所以像金山文档还成立了专门的抗疫小组,适配一线工作人员需求产出快捷功能,并提供技术支持。


在社交媒体的转发链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在线文档正在被成千上万的用户们实时编辑,求助药物的、对接医院的、团购拼单的、物资共享的……每一个方格里都塞满了善良和共情。

这才是互联网该有的价值,这才是人世间该有的模样。

在线文档的突然流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维基百科对于传统百科全书的颠覆,在印刷时代,很难想象能够在全球汇集数以千万计的志愿者,星火燎原式的创建并维护一个个词条,同时遵守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维基百科的创始人Jimmy Wales曾被问道,如果有人在里面捣乱怎么办,比如他会随意删掉志愿者们刚刚辛苦编撰的一个词条,而Wales的回答很是简洁:

「那我们就再编撰一个。这就叫作乐观主义。」

事实上,这些天里,在线文档的发起者也承担着不轻的责任,他们主动巡逻于各份在线文档里,清理一些恶作剧式的干扰信息,以及跟进事件动态,及时更新一些已被解决的求助线索。

在网上流传的一份「上海互助信息最全文档」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例子。这份互助文档大全通过金山文档创建,按照求助主题和救助方法分门别类整理而来,其中大部分文档仍然在更新和可编辑的状态。

是的,这就是乐观主义,对人性、对技术的永不失望。


  • 灾后响应的流程示范


2010年1月,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7.0级地震,超过20万人不幸遇难。

因为涌入了大量迫切想要查询家人安危的搜索请求,Google的一批工程师决定效仿911幸存者登记表,临时开发一款可以用于灾后寻人的开源工具,也就是Google Person Finder。

Google Person Finder的界面很简单,只有两个按钮,一个是「我在寻找谁」,另一个是「我有谁的信息」,通过提交和比对关键信息,用户可以最便捷的获悉他们的至亲是否平安无恙。


在后来的巴基斯坦水灾、日本海啸、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时,Google Person Finder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核心的在于,支持这款寻人产品的PFIF协议,是跨平台的。

比如在2013年的雅安大地震时,不止是Google,中国的百度、搜狗、360等平台均以PFIF协议打通了各自的寻人工具,共享并同步所有信息,用户不必面临选择困难,焦虑自己到底要在哪一个平台找人。

这大概也是互联网的温度所在,同为竞争对手,在市场里搏杀天经地义,但是每到关键时刻,大家都能为了同样的人道精神而站在同一战线。

而作为应激诞生的产品,Google Person Finder最终形成了一个长期运营的灾后响应项目,不断的优化迭代,省掉了重复造轮子的步骤,随时可以拿出来即插即用,这也值得称道。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 在线文档还可以做更多事情


除了「上海互助信息最全文档」,金山文档还整理出了一份「疫情必备在线文档指南」,按照社区、企业、学校等不同的场景,分类提供了各种模板,包括互助救援、团购拼单、罕见病帮助等等,用户可以直接生成排版完成的文档,不必耗神自己装修。

疫情必备在线文档指南


在动态清零的政策下,中国的防疫生活可能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各个省市也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每个人都需要做好接受封控的准备。

就像在平日里囤积足够的粮食、药品和生活必备品,已经成为了一种防疫常识,学会通过在线文档解决信息同步的问题,可能也属于有备无患的生活技巧之一。

用互联网黑话来说,这是一种「对齐」方式,「对齐」的是我们参差不齐的人生境遇,让不幸者不至于被抛下不管,给有余力的人一个反哺市井的机会。

「人类简史」的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Yuval Harari说过,尼安德特人的身体比智人更强壮,脑容量也更大,但是最后存活下来并进化成为今时人类的,却是智人。

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类懂得协作,我们依靠语言这种工具,虚构出了很多非智慧生物难以企及的东西,比如颜色、国家、神话、爱情等等,同时基于这些叙事,人类实现了大规模的协作生产,成为缔造文明的唯一物种。

在那一份份如同树根般交错流传的在线文档接力里,不止是一座拥有2500万人口的巨大城市得到救助,更有我们为何要组建城市住到一起的根本原因。


  • 说在最后的话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获得「疫情必备在线文档指南」,强烈推荐各位尽可能多的储备防疫资源,技多不会压身,关键时能救命。

也呼吁各家在线文档的开发商们能够借鉴PFIF协议,在Web端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平行兼容,让它变成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正面案例。

那些文档本身,更是值得保存下来,无论是构成历史记忆,还是积累抗疫经验,它们都具有不可替代且真实生动的价值,协作产品不仅可以改变商业,也能升级社会。
浏览 3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