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软、谷歌到百度,大型科技公司正加速将生成式 AI 整合到他们的产品中。 刚刚,微软公司宣布将 ChatGPT 背后的技术与其低代码应用平台 Power Platform 捆绑在一起,推出新的生成式 CoPilot 人工智能体验,允许用户在很少或没有编码的情况下开发应用程序。 微软表示,Power Platform 中的一系列商业智能和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包括 Power Virtual Agent 和 AI Builder,都更新了功能:
Power Virtual Agent 是企业构建聊天机器人的工具,现在可以连接到公司内部资源以生成每周报告和客户查询的摘要;
AI Builder 中添加了生成 AI 功能,让企业可以将工作流程自动化,并推出了基于该技术的新版业务管理平台 Dynamics 365;
Dynamics 365 Copilot 是 Microsoft 工具的最新版本,包括许多用于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的应用程序,它集成了 AI 以自动执行某些任务,例如数据收集和分析或创建电子邮件活动等功能。
微软还表示,首席执行官纳德拉将在 3 月 16 日主持一场活动,讨论「用人工智能重塑生产力」,并展示其类似 ChatGPT 的人工智能将如何在 Teams、Word 和 Outlook 等 Office 生产力套件中发挥作用。 早些时候,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 的 GPT 模型已经在 Outlook 中进行了测试以改善搜索结果,同时还提供了电子邮件回复建议和 Word 文档整合的功能以改善用户写作。 回到这场 ChatGPT 竞赛的最初,微软主动出击,宣布对 OpenAI 追资数十亿美元,拥有了 OpenAI 的 49% 股份。他们将 ChatGPT 与 MS Teams 整合,使其更加「智能」,并为其流行的 Windows 操作系统和搜索引擎必应进行了 AI 更新。 经此一役,微软正朝着其十年来统治搜索引擎的梦想前进。在上个月宣布并演示了其新的必应搜索引擎中的普罗米修斯模型后,也是时候看看微软如何在生产力领域进一步采取这种新技术了。 在生成式 AI 落地的争夺战中,像微软、谷歌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势必成为推动者。由此,人们似乎看到了又一次工业革命的曙光:新机遇会出现,伴随着新的挑战。 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 的预测是:「AI 当然不会造成持续的失业。但技术进步淘汰了一些工作岗位,人们的技能可能对于新的经济体系来说已经过时了,劳动力的再次培训显得至关重要。」
Gary Marcus 与 LeCun 的理解略有不同:「从历史上看,科技的每一次进步确实只是取代了工作岗位,但话说回来,我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都活着,并不意味着我是不朽的。真正的 AGI 会取代大部分工作,不是吗?」 巨头之争,你看好谁? ChatGPT 引发的 AI 圈地震,打破了科技巨头之间的状态平衡。 微软的这些动作让谷歌迅速陷入了困境。皮查伊发布了「红色代码」,谷歌在前段时间推出了 Bard,作为 ChatGPT 的竞争对手,并在人工智能的战斗中做出了回应。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微软和 OpenAI 的「强强联合」将在人工智能大战中击败谷歌。 但一位名叫「Tibo」的科技初创公司 CEO 认为,谷歌绝对会击垮这一组合,OpenAI 并不会改变「权力游戏」的等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