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太疯狂,机器人给小猪当“乳娘”!
大数据文摘转载自机器人大讲堂
有机器人街头卖艺
有机器人进厂打工
有机器人餐厅跑堂当上菜小生
随智造升级春风袭来,机器人使用也开辟了新天地!
这不,近日机器人又点亮了“克隆二师兄”的新技能。
前段时间,一头普通的“代孕”母猪怀孕110天后,顺利诞下7头克隆纯种小长白猪成为世界首次自动化操作完成克隆全流程获得的克隆动物。赵新科研教授团队也正式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机器人操作及自动化操作克隆全流程的团队。
机器人克隆猪?魔幻但真实!
机器人与动物克隆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使用机器人进行动物克隆这种魔幻现实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机器人大讲堂了解到,南开大学赵新教授科研团队对自动化操作克隆技术的研究是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联合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完成。
赵新教授科研团队通过细胞受力分析,利用显微视觉,建立最大厘米级、最小亚微米级分辨率的全局视野,提高了自动化操作克隆技术的操作效率,从而实现了基于最小力的克隆操作自动化和克隆操作批量化。同时,通过细胞内应变评估,降低了克隆操作过程对卵母细胞的损伤,提高了克隆操作后胚胎的发育率,从而实现了克隆操作精准化。
自动化操作克隆技术的采用将克隆成功的囊胚率,从人工操作的10%提高到自动化操作的27.5%,囊胚率提升2.75倍,较之前实现大幅提升。赵新教授科研团队从机器人操作到自动化操作,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克隆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
自动化操作克隆技术的研发又为何能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赵教授团队又为什么要选择小猪进行机器人克隆呢?
原来,出于饮食习惯和人口数量,我国对二师兄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但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引进曾祖辈原种猪进行封锁,我国只能引进退化快的祖父辈原种猪,通常经3年左右繁殖即退化,不断重复着原种猪“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恶性循环,种猪产业严重缺少优良原种猪资源。而用克隆技术大量扩增祖父辈原种猪,是解决种猪育种问题的有效方案。
但人工克隆操作步骤多、难度大、效率低,胜任克隆操作的人员极度短缺,不能真正解决大量生产祖父辈原种猪需求的难题,这使得大范围推广克隆技术用于种猪育种存在瓶颈,自动化操作克隆技术对于提升克隆成功率具有显著成效,其技术难关攻克对种猪育种问题乃至其他动物育种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也因此,赵新科研教授团队的研究受到国家重点项目的支持。
机器人养猪,一直在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养殖方面还是在育种方面,包括养猪行业在内的中国畜牧业都面临诸多困境。
仍是以养猪业行业为例。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超过30公斤。2016年,国内猪肉销售额最高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年GDP的近2%。2018年,中国居民总计消费5490万吨猪肉,占肉类总量的62%以上。猪肉作为中国人最常食用的肉类,在中国无疑有着异常广阔的市场。
但相较美国等已实现现代化养殖的国家,早前中国养猪行业仍处在转型升级的阶段更依赖人工,也因此,中国养猪往往需要花费更高的人力资源成本。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专家李德发便曾表示:“我们养一头猪的成本,大致相当于在美国养两头猪的成本”,若能通过养殖方式改革升级将成本降下来,养猪行业的利润将非常丰厚。
京东、阿里、网易等同时拥有技术与资本的互联网巨头同样也发现了这一点,纷纷涌入养猪行业,尝试以科技手段改变养猪行业。
利用视觉识别技术,阿里巴巴提出了通过扫描猪身上的纹身,由智能养殖系统“ET大脑”识别猪猪身份,并建立数据库,记录其体重、饮食行为、日常活动以检测猪猪身体健康的智能化养殖方案。
京东更是另辟蹊径,基于人脸识别,提出了猪脸识别方案。在京东的“智能农场管理解决方案”中,京东部署了一批检查机器人、自动喂食器和其他物联网设备,来控制猪的生活环境、饲料供应和废物处理等劳动密集型的任务。此外,京东还提出了通过猪脸识别跟进猪崽生长情况、免疫信息和身体状况的AI应用方案。通过“猪脸识别”,若猪圈里有异常现象,AI大脑会立刻通知农场的工人,这极大降低了猪的死亡率。
同时,中国机器人领域也已有企业注意到养猪行业的转型需求,并开始进军养猪无人化机器人研发。
面向大规模养猪的疫情与疾病防控需求,艾利特机器人便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黄博教授团队,研发了一种利用“猪喝水5-9秒”时机进行疫苗输注的机器人,率先在行业内实现机器人智能注射成套设备的落地和推广。
疫苗注射机器人通过电子耳标进行猪只的身份识别,并结合快速移动的机器人与云端数据库通讯判断是否有猪需要打针。通过AI视觉进行猪侧身与猪臀位判断,机器人利用耳标与视觉信息进行“无针头”疫苗快速输注。该疫苗注射机器人已经过国内规模化生猪养殖现场落地测试和使用,机器人完成单头猪疫苗注射时间4秒;跨栏注射时间6-9秒。注射机器人可以实现整个猪场逐只全程身份与数据追溯,对于无人猪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人×畜牧业,智慧待升级
巨头涌入后,在充沛资金的加持下,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各类高科技如今均已开始用于养猪行业。牧原股份等企业自动化超级养猪厂的建设运行也正在让中国养猪行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养猪大国。
只是,相较国外而言,中国畜牧行业智慧化程度仍有待创新升级。
受人口、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以家庭小规模为生产和经济单位的自然经济,长期以来一直在中国农村生产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畜牧养殖方面这直接表现为以散养为主、养殖户规模较小、饲养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处于家庭生产副业地位。
这种散养模式与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相去甚远,用不到也根本用不起机器人产品,也因此,在之前中国机器人行业鲜少有企业涉足畜牧养殖业机器人产品研发。
但近年来,受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影响,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畜牧养殖业经营与管理方式也逐渐开始由传统畜牧业转型向现代畜牧业发展,越来越多机器人开始参与到畜牧业养殖中,智能畜牧已是大势所趋。
种植业和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在种植业,机器人领域已有丰疆智能等企业先后进行尝试。在正转型向现代化发展的畜牧业,涉足该领域的却大多仍是以科技巨头或畜牧名企为主,少有机器人企业进入。相较畜牧业自动化水平已经非常高的国外,中国畜牧业智慧化升级仍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