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不傻,他在等待被服务而已

共 1854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2-07-11 08:15

产品设计的过程就是一次次为用户服务的过程

产品设计就像一个「黑盒子」,用户触发一个内容,内容就会被传递到「黑盒子」里,然后输出给用户。而这个服务一定是正向的,这才有效。就好比用户微笑着触发了内容,产品给用户的反馈应该是继续微笑着的,而不是愤怒的。

 

有个非常推崇的理论:“产品经理需要把用户当成傻子,同时,自己还要有能力快速的变成傻子,你变成傻子的速度与你做产品的牛逼程度成正比。”

 

首先咱思考这个问题哈——

首先,用户并不是傻子,聪明着呢。在有利可图的时候尤见其才智,参考各种刷单场景;

其次,为什么要把用户当傻子呢?理解应该是在假想用户使用场景的时候,将用户当作是学习能力最差,最易怒的人来对待。同意吧~

 

那么你看,就是先让用户在产品中感觉很享受,等待享受被服务的感觉。对吧~

 

所以呢?我们要在最开始的时候用仆人的视角去看待用户诉求,理解他想要被服务的感受。然后再切换成上帝视角,把他的某些诉求毙掉,重点解决其痛点。而其中产品一步步丝滑体验,用户自然就会爽,活跃和留存自然高。

 

这也是我理解的所谓【把用户当成傻子】。

 

 

「黑盒子」的服务,逻辑流程很重要

大部分情况下,用户的需求是没有明确逻辑的,只是使用场景的表达;同样业务方提出的需求,通常也是无逻辑的,只是满足对应的业务目标。

 

所以呢?产品经理需要依托逻辑来对需求进行解析。通常借助流程图和线框图梳理业务路径、场景和设计的逻辑;借助版本迭代和项目管理来表达实现的逻辑。

 

而这个逻辑流程,正就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产品经理工作流》

 


“服务”——很微妙的传播过程

产品经理一定要对“服务”有深刻的认知。而这个“服务”的背后就是用户体验。对吧~比如阅读类产品在深夜提供“关灯”模式;微信在黑暗处扫码提供“手电筒”功能;在非WiFi环境下,视频类产品会提示“当前在移动流量场景下看视频,预计消耗N流量”……这都是产品为用户的“服务”。

 

再比如拼多多的文案引导,既让用户感觉很舒服,也为产品拉新留存提供了价值——


再举一个实际中的例子,餐馆都讲究翻台率,你会发现,有些餐馆可以做到让你很舒服。比如楼下的食堂,你离开座位去倒茶,回来发现餐盘不见了;然而稍微高档的餐厅,看你吃完了在聊天,在你座位不远处就有服务员一直看着你,也不说话。

 

再比如麦当劳星巴克不会赶人走,通过店内的灯光、音乐等环境的设计,让你感受到他们该下班了……

 

你发现了么?服务的传达需要通过场景。。。

 

 

服务微妙的感觉来自于对场景的理解和还原

场景对于产品梳理真的是太重要了。每次和业务沟通需求时,一定会说的是:不要先讲你们要什么功能,能不能先讲下对应的场景?

 

优秀的业务同事在对场景的描述上,会通过故事来进行串联,这个故事里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行为和描述等等,能一下Get本质。

 

这里一个常用场景的基础分类清单:


基于对应的场景,产品可做的东西太多了,再加之不同用户群关注的内容不同。产品的服务应该如何跟上,作为产品经理是不是好好思考下?

 

 

产品一定会自我讲故事

产品设计通过用户路径和用户体验为用户讲故事;用户运营通过文案、活动和激励的方式给用户讲故事;品牌营销更是讲故事了……

 

你看工具产品会通过案例为潜在的客户讲故事;电商平台会讲商品背后的故事;连区块链的数字藏品都会包装故事,比如卖出的藏品的部分收益捐赠希望小学之类的;东方甄选直播间卖货全是故事……

 

再比如,很多餐厅的墙上都有故事。过桥米线是怎么来的?跷脚牛肉又是怎么来的?如何正确的吃牛/羊部位,有什么说道……全是故事。

 

连很多卷款跑路的机构,创始人逃避责任都TM写的是故事……

 

写在结尾:

用户不傻,只是在看产品能给予的服务是否能真正的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这个被服务的过程中,产品合理有效的“投喂”策略就非常重要了。

 

那是不是要知道用户的习性哇?而这个过程就是对数据的精准把控。说着简单,做起来非常难了,因为:

之前在京东上买了A品牌空调,结果给我推荐的是B品牌空调,经过对比,发现比A品牌空调更适用,然而经过一番退款重下单B品牌空调的操作后,结果推荐C品牌空调~毛病了哦。结果就是全退款了~


本文完。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可以帮忙在看和分享哟。感谢。

浏览 4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