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城市与千行百业快速成为“智能体”

共 5803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0-11-06 18:47

智能体成为传统产业智能升级与新兴产业变革的“新动能”。


作 者 丨 宿艺

编 辑 丨 子淇



智慧城市与行业智能化升级正快速接入“最后一公里”。

 

11月3日-4日,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华为位列2020先进计算百强榜冠军。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在大会演讲中表示:“智能升级是未来每个城市、企业、行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智能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路径”。

 

“智能体”于今年9月华为在2020全联接大会上正式提出,是华为聚合5“机”协同技术优势,针对政企智能升级需求与未来趋势判断发布的行业首个系统化参考架构。

 

短短约一个月时间,已有包括深圳、成都、福州、南昌四个“城市智能体”宣布开启实践。截止目前,“智能体”落地与探索项目超过600个。

 

“智能体”为何甫一出场就得到了行业普遍认同?《壹观察》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维度:技术领先、架构成熟、顶层设计、生态开放,价值突显

 

就如侯金龙在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上所说:“智能体是云网边端协同的一体化智能系统,是政企智能升级的技术参考架构。华为将与客户、伙伴一起打造共生、共创、共享的开放生态,发挥各方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帮助湖南本地企业智能升级,实现全场景智慧,共创行业新价值。”

 

华为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

 

01

智能体:千行百业的“智慧进化”


 

伴随5G、AI、云、计算等重大变革技术的聚合,千行百业的智能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对于这些行业与企业来说,如何快速融合到这场技术、生态与商业的大变局之中,拥有更多选择权与主动权,而不是被技术洪流裹挟流动,是更令业界关注、思考与讨论的焦点问题。

 

“智能体”就是华为给出的答案。它以云为基础,以AI为核心,依托云网边端协同,基于全场景智慧的顶层设计,是行业首个针对政企智能升级的完整系统化参考架构。相比现阶段的“智慧大脑”形态,“智能体”的架构更灵活,通过联接、云、AI、计算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可以实现“能感知”、“会思考”、“可执行”、“能进化”。

 

具体分拆来看,“智能体”由智能交互、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慧应用四大关键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对应了智能体的“五官与手脚”、“躯干”、“大脑”与“行为”(价值创造),同时聚合了华为5“机”协同技术在各个层面的贯穿、使能与联合创新。

 

以智能联接为例,作为智能化的“躯干,其作用就是贯通大脑、五官与四肢百骸。要让智能体更聪明、身体更强壮,动作更敏捷,联接力必须做到更强。而联接天生就是华为具备全球引领的核心技术领域之一,包括5G、F5G、Wi-Fi 6、智能IP网络、智能全光网等新一代联接技术,正快速推动产业发展,并且与云、计算、AI等技术实现协同创新。

 

从政企全场景智慧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原本没有和认为不需要联接的终端、数据、项目与场景正在被快速接入网络。比如制造企业的核心是生产设备,而如今则接入了5G网络、生产设备布设的海量IoT传感器,在制造的过程中也在生产各种大数据,当所有数据实现上云,并通过机器学习系统不断优化生产流程,以及形成包括柔性制造在内的智能制造升级。

 

这一设想已经成为现实。永锋钢铁在引入智能体之后,通过AI、大数据与工业机理融合,钢材智能评级结果准确率达到95%以上,评级效率是人工的数百倍。

 

华为自身的产业转型也是最好的一个例证。在供应链管理上,华为业务遍布170个国家和地区,有190个中心仓库。全面引入智能体能力后,华为实现了订单履行周期下降了76%,每年节省70亿元供应链成本。在工程交付领域,华为每年交付站点近300万个,有超过5000万安装项需验收,引入智能体后,实现了每年可节约成本60多亿。目前华为所有的资源与数据都实现了上云,智能化已经贯穿在销售、研发、制造、供应等200多个场景应用,并创造了超过8000名数字员工。

 

毫不夸张的说,联接力本身就是生产力与创造力,而智能体已经成为传统产业智能升级与新兴产业变革的“新动能”。

 

《壹观察》认为,“智能体”更像是之前业界打造“智慧大脑”的继续进化阶段,它不仅要“想得准”,还要“看得清”、“听得明”、“动作高效”,并且方案与组合由行业企业自有选择。千行百业也由此拥有了根据自身需求、特点与阶段,选择“智慧进化”的方式与能力。

 

根据华为GCI全联接指数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联接总数将达到1000亿。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产生的新联接数将超过过去40年的总和。当千行百业进入智能升级赛道,这些联接是新对象也将变成一个个新的智能体。

 

02

当城市成为“智能体”


 

智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技术、创新、方案与应用的综合体,也是对华为“智能体”的最好检验。

 

“智能城市”与“城市智能体”虽然是一词之差,背后却是理念、形态、思维与能力的巨大差别。“城市智能体”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领先,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城市能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让居民的幸福感更强、企业生产效率更高、行业创造力更强,城市未来生生不息。

 

在城市全场景智慧这一宏大命题面前,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这也是华为“智能体”迅速被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同,并在短短约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鹏城智能体”(深圳)、“蓉城智能体”(成都)、“榕城智能体”(福州)、“洪城智能体”(南昌)四大城市智能化开启落地、甚至已经深入实践的重要原因。

 

以首先落地的“鹏城智能体”为例,深圳98%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约95%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零跑动”;通过建设全市AI 智能信号灯控“一张网”等智慧交通服务,城市高峰期机动车通行速度提升10%;智慧机场建设全面实现了刷脸登机和机位智能分配,机场出港航班准点率达90%,位居全球大型机场前列,旅客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近40%;深圳已经实现了所有医院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在智慧医疗的服务支撑下,让患者平均节省40 分钟左右的排队时间,每年降低患者就医费用4000多万元。

 

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在2020华为全联接上表示:深圳将依托华为等科技企业的先进技术,建设鹏城智能体,全力创建“全国数字经济样板城市”,努力打造“全球标杆城市”。

 

10月15日亮相的“榕城智能体”同样具备代表性。

 

从智能体的四大关键组成对应来看:

 

智能交互可以归纳为"感传知用"四个要素:物理感知层即为“感”,就像人体的“眼睛”一样,感知获取城市各种数据;网络通信层即为“传”,就像人体的“脉络”一样,传导各种信息和数据;计算存储层+数据即服务融合层即为“知”,就像人体的“大脑”一样,分析处理各种信息和数据;智慧应用层即为“用”,将各类数据应用于城市各种行业场景,就像人体的"手脚"一样,驱动城市运行优化和改变。

 

智能联接作为城市智能体的“躯干”,通过5G、光网等物理联接,助力整个城市实现无缝覆盖,万物互联。


城市智能中枢是城市智能体的“大脑”和决策系统。通过混合云底座,基于大数据和AI等能力构建城市大脑IOC中心,对城市进行一体化分析和智能化管理。

 

城市智慧应用是城市智能体的直观价值呈现,也是各行业企业、公共设施、市民生活对城市全场景智能渗透在毛细血管中的感知部分。

 

如今在福州,市民公交出行时只要打开“e福州”APP,马上就能查询到公交实时位置;地铁站里,市民刷脸就能通行地铁。每年夏秋季节,福州市民总会收到汛情预警和安全出行短信,背后是福建省水利厅携手华为升级防汛系统,打造了全球单体最大的防汛视频会商指挥系统,覆盖了“省-市-县-乡”10000多个防汛指挥点,将“福建水利的高清触达能力延伸到防汛最后一公里”。针对“看病难”问题,福建某医院的5G+远程诊疗平台为全省数十家县级医联体医院提供远程查房与问诊协作......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城市群,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就有10个,超过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有88个,同时中国还是5G部署速度最快、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规模最大、拥有全球最优秀的移动互联网与开发者群体,大众用户对新科技接受程度普遍较快,伴随“新基建”作为顶级战略的加速落地,智慧城市在中国具有天然的必要性、基础性与创新优势。

 

根据住建部发布的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截至2020年4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再加上相关部门所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

 

《壹观察》认为,作为智慧城市进化版的“城市智能化”,是聚合诸多5“机”协同变革技术,基于全场景智慧的顶层设计,对城市发展与城市治理内在规律的认知突破。其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城市长远智慧进化”两个维度,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满足市民与政企的急迫需求,同时面向未来又留出了充足的增长空间与创新想象力。

 

这才是“城市智能体”的最大魅力。

 

03

生态开放,智能体的“大智慧”


 

全场景智慧,覆盖了ICT技术有史以来最大的范围,注定并非单个企业的孤兵突进可以成功。

 

如何让千行百业共同参与到这场智能变革中,成为新产业生态的共建者,推动技术聚变走向产业生态创新裂变,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

 

华为的一贯策略就是开放,之前各个业务线一直强调的“黑土地”、“沃土”和“插座”关键词。华为是要做千行百业智能升级的基础设置和技术驱动力。

 

华为“智能体”同样如此。其并非一个单纯的技术或者应用平台,而是由华为提出、业界共享的技术参考架构。智能体不仅在技术体系上进行聚合,同时其在生态体系上实现了开放状态,由华为、客户、合作伙伴共同打造。

 

以华为与南昌合力共同打造的“洪城智能体”为例,其目标是双方共建“智慧视觉第一城”,这既是基于南昌独特的基础优势,也是城市管理者以创新之城为首的“五城”发展规划需求。

 

在“洪城智能体”的框架之下,南昌VR软件中心联合华为河图,创新展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等文旅信息,未来通过融合AI、5G能力,产学研相结合,做大做强VR产业,让文旅产业更智能;华为与南昌高新区、思创数码共建华为(南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围绕高新区电子信息、航空装备、医药健康、新材料“2+2”主导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共同打造“技术创新、生态发展、人才培养和品牌推广四大平台”,全面推进5G、人工智能及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能力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换挡升级,将南昌高新区打造为数字经济先行区。

 

由此来看,“洪城智能体”背后,是华为“智能化”与南昌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南昌千行百业优势与能力的深度融合与贯通。它摆脱了过去智能城市在交通、安防、农业防汛等单一功能设定,选择纵向打通城市功能单元,横向连通行业的数据和应用,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一体化融合,让城市全场景智慧一体化成为可能。

 

《壹观察》关注到,此次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的举办地是湖南长沙,而华为在湖南的生态能力开放落地策略也推动迅速。在通用算力方面,基于华为鲲鹏架构的全国首个“硬件+软件”生态基地——湖南湘江鲲鹏产业基地已经落地。本次大会上,长沙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区联合华为举办了湖南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云创新实验室揭牌仪式。目标通过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集群,打造公共的多样性算力平台,聚合本地企业创新,推动在千行百业与华为“智能体”的深度融合,共同实现全场景智慧行业新价值。

 

华为“智能体”的生态开放战略,给行业与合作伙伴带来了巨大的产业增长机遇。比如在软件服务与边缘计算领域,华为云定位为中立云服务提供商,应用软件与服务生态完全开放。业界预测,未来五年软件与服务全球空间会高达1万亿美金,软件产业云化、SaaS化正在全面加速。在边缘计算产业,未来5年全球空间高达5000亿美金,华为云的边缘计算产业生态同样开放。合作伙伴设备可借助IEF接入智能体,基于鸿蒙的终端生态实现互联互通,让合作伙伴共享智能升级红利。



END

「壹观察」创始人宿艺

原搜狐科技通信主编

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搜索「壹观察」

百家号、微博、抖音搜索「宿艺」关注更多

丨智能硬件丨通信丨新零售丨人工智能丨

丨智联网汽车丨智能家居丨

转载、合作联系微信:yiguancha_01

浏览 1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