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区块链王允臻在2021 WAIC:数字化转型下的数字经济新发展

共 6396字,需浏览 13分钟

 ·

2021-07-19 23:56

在数字经济中,区块链将会扮演什么角色?万向区块链执行总裁王允臻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区块链论坛”上的主题演讲《数字化转型下的数字经济新发展》中,分享了数字经济的新发展机会、愿景与技术实现手段,并用已经推出的案例,阐述了区块链在数字经济新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技术和业务逻辑。


非常荣幸受到“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区块链论坛”的邀请。今天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以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数字经济的新发展机会、愿景与技术实现手段。然后,用一些已经推出的场景,说明区块链在数字经济新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技术和业务逻辑。


首先谈谈愿景,未来的世界,特别是未来的数字城市世界,是一个“虚实相生”的世界。什么叫虚实相生?这个世界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今天,各种行为数据,包括经济活动数据等都已经在虚拟空间、虚拟世界中进行有效地流转。


可是我们生活在实体世界当中,如何让虚的世界(虚拟世界)和实的世界(物理空间)有效互动?一个虚拟与现实高度协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将会带来更好的数字经济参与形式、互动模式以及“数字城市”市民的体验。


未来的“数字城市”动态实时结合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将是自如、自适应的城市。下面我会就自如、自适应意味着什么,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手段进行保障,分享我们的心得和实践。


目前我们处于第一阶段——数字城市的建设中。一方面是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包括服务设施、资源设施的数字化;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建立可信数字底座。可信数字底座和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相结合,就形成了“数字孪生”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和真实世界当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参与形成良好的互动。


数字孪生也可以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经济模式的高度服务化。再发展下去,在数字孪生世界的基础上发展出“数字原生”世界,即平行于物理世界的自适应、自治的数字世界。并引入合理的治理机制和数字经济参与的激励机制,从而形成了可信的平行于物理世界的数字世界。各种数字经济活动、娱乐活动、城市生活都可以做到真正的“虚实相生”,即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相互作用。


回到当前的“数字城市”建设,距离“自如”、“自适应”, 还有哪些挑战?差距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问题:数字隐私。


用户的隐私被滥采滥用,商业秘密缺乏保护。3.15晚会曾重点关注信息安全与隐私泄露问题。如某些门店安装了人脸识别,在没有得到用户同意的前提下收集信息,进行信息调用也没有建立起很好的问责机制。数字化技术在提供价值的同时也给长期的数字经济发展和个人信息保障带来隐患。


第二个问题:数据孤岛。


通过过去数十年的建设,我们国家已经走在全世界智慧城市建设前列,信息化向数据化推进取得了越来越多、非常不错的进展。但是我们看到不同部门、价值链不同环节的“数据孤岛”依然存在,数据协同与管理依然困难。


第三个问题:数据价值挖掘。


很多数据尚未被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前面提到的数据隐私挑战,让数据价值挖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忧虑和顾虑;数据孤岛的存在则影响到数据价值挖掘所需要的跨应用、跨领域延展。如果数据孤岛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就无法形成完整的数据基础设施,价值挖掘也就受到各种各样的局限。


第四个问题:数据主权不明确。


从个人到企业,再到城市治理,数据所有者不能充分享受数据带来的收益。这样,从治理和激励角度来说,不利于数字化的长期发展,不利于中国在全球数字创新中持续领先的势头。


区块链是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手段,2021年6月7日,工信部、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我们看到了几条更深入的对区块链结合数字经济、数字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进“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从去年起,万向区块链投入很多资源进行大量行业调研,建立生态,推出“分布式认知工业互联网”这一创新主张,并建立了应用平台和企业、政府应用体系;其中的“分布式认知”层,就结合了区块链、隐私计算和知识图谱等技术,对传统工业互联网进行了必要的升级完善。一方面,保障企业数据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没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进行数据价值挖掘,使企业真正从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得到实惠。


我们这一年来从产业治理、企业激励两方面推进“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的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拓展。未来,我们会携生态伙伴一起身体力行创造更多的价值。



推进“区块链+大数据”关联技术的结合


万向区块链从前年开始大力推进公司内部技术资源整合和整体技术能力发展,建立了“区块链+”和“+区块链”。从业务上来讲是“区块链+”,从技术上来讲是区块链与关联技术在数据架构层面的深度整合,包含区块链和大数据。


区块链和大数据的结合一方面从源头解决数据可信的问题,另一方面保障数据主权,通过知识图谱、人工智能进行有效的价值挖掘,建立合理的数据流转商业模式。我们已经在生物医药行业携手合作伙伴取得了重大课题进展。



推进“区块链+AI”


回到此前提到的3.15隐私权益问题,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的结合- AI治理,是区块链和关联技术整合的一个优秀范例,解决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相信在这些指导意见下,技术能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和数字生活中的效应,并被纳入有效的监管和个人隐私保护的框架轨道中,有序发展。


这些年来,万向区块链携手生态伙伴,重点在推进可信数字底座发展。可信数字底座包括:


1、硬件计算层。在芯片架构层面,通过区块链与可信开源架构、硬件和软件(RISC-V)的整合,从本源上解决数据安全和数据可信的问题。


2、端感知层。结合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进一步保障数据采集、数据收集中的有效整理。


3、数据通信层。利用5G和物联网所带来的巨大机会,将数据通信做到极致。


硬件计算、端感知层、数据通信层可以看作数字底座中的基础设施,从技术上进行保障;上面三层则可以看作上层建筑,是解决数据汇聚、数据资源的整合和调用、数据赋能,包括创造价值、建立商业模式的层面。



可信数据采集特别值得重点关注,现在我们处于非常有意思的技术发展历史节点,国家面临芯片安全问题,全球芯片供应链则面临供应链紧缺的问题,RISC-V作为一种可信的、开源的芯片架构,其大规模商业使用呼之欲出。万向区块链近两年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相关友商、相关关联技术行业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切磋。


我们在RISC-V国际基金会携生态伙伴发起成立了全球芯片行业在半导体发展史上第一个区块链行业工作组,目前已经得到了行业的积极反响。


在软件方面,我们致力于推动联盟链、PlatONE、密码算法链存储、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重点在隐私计算、区块链技术上发力。在此基础上结合硬件、RISC-V架构所支持的MCU微控制器以及CPU,建立完整的端到端的物联网管理平台。


其中的技术实现手段包括区块链模组应用、区块链模组联盟、可信标准推出等,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相信可信数据采集RISC-V+区块链模组、与合作伙伴摩联共同推出的BoAT,以及万向区块链的PlatONE联盟链共同搭建的物联网数据赋能平台,将会决定性地改变用技术实现可信数据采集的愿景。


下一步是可信数据流转层面,这里需要隐私计算和区块链的加持。隐私计算和区块链是如何助力数据安全流转的呢?通过隐私计算下的零知识证明、代理重加密、同态加密、安全多方计算,共同保障“区块链+数字身份体系”。


基于区块链和隐私计算,利用先进密码学知识,解决在数字城市中数据“不愿共享、不敢共享”的问题,实现数据价值的可用而不可见。这样一来,在可信数据流转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我们作为个人、城市居民、城市数字经济的用户,所看到的是城市懂我,但是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的隐私信息,主导权掌握在我手里。


同时,可信数据流转保障了政府治理和市场经济、数字经济充满活力发展之间的协同,垂直化高效的治理机制和管理机制,跟水平的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整合,集中一切资源办大事,我相信这将是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


近年,可信数据追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了大量进展,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基础设施当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大量进展。


但在技术演进过程中,如何保障用户以及基础设施的安全?一方面是防止网络攻击,另一方面是防止物理世界的安全隐患,因为这些都有复杂的供应链,甚至是跨供应链组成的产业。因此,跨供应链、跨行业的可信数据追溯就变得非常必要。


在可信数据追溯体系搭建的过程中,万向区块链成功地推出了“区块链工作站”,从医疗数据、城市数字底座上的数据出发,把私域网和平台公域中的数据互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一旦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很快地找到问题根源,同时大大降低解决问题的时间成本和规模成本。


数据价值挖掘,利用区块链+知识图谱,一方面在数据孤岛打通的情况下形成更丰富的数据流转,另一方面高效组织数据,链接海量的城市数据,支持快速高效的查询。通过AI技术进行预测与分析,防患于未然。一个城市复杂的管理变得更加直观、可视化,同时让执行变得更加高效和可信。


最终回到前面所说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完美结合,其中人工智能的发展,通过有效的治理保障和数据隐私保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丰富人工智能能力,这是一种可解释的智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大脑”,可以为整个城市数字经济创造更多价值。


下面分享几个具体的区块链应用案例,这些区块链应用案例基本都和数字经济有关,和数字城市的关联在于技术逻辑和业务逻辑都可以复制到数字城市的建设中,使数据有序共享。


非常有幸和一家行业内领先的基因制药的公司进行基因靶向研究。生活当中敏感的信息很少能有超过个人和意愿掌握的医疗数据,这些数据完全在公有平台上通过明文形式流转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可行的。


所以我们推出了私域数据流转和公域数据流转的有效结合,这样一来,同样的逻辑可以用在工业互联网当中,也可以用在前面所说的“数字城市”核心数据底座当中,形成隐私保护和数据流转两个貌似无法兼得的两大价值的统一。


最后,讨论三个案例,回归今天讨论的主题。


案例一:AI数字治理方案


AI数字治理是如何实现的?通过在设备端所安装的区块链BoAT,摩联实现的区块链+物联网价值层,通过端侧技术手段实现人像采集设备所拍到的人脸图像,只能在设备端存储和计算。如果要形成身份信息的流转,必须要有用户授权,也必须有监管方认可。


通过把人脸识别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拆,检索标准所需的“是”、“否”的计算结果独立出来,而不接触原始人脸图片和身份确认,这样隐私的泄露就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


设备端存储的人脸图片又可以通过合理的共识算法,定期删除,所有的数据进出记录、调用信息等等都可以上链存储,监管随时可查。这样一来,可以非常便捷地进行追溯,防止更多问题发生。这是我们在AI数字治理上所做出的尝试。


案例二:数字城市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现在有共享单车、滴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推进,相信未来智能驾驶汽车会更好地为大家提供定制化服务,同时,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出行服务会越来越成为现实。


这些都需要一个跨越平台的虚拟身份载体,把目前独立的应用领域衔接起来,并承载有效的激励机制。最终用户关心的并不是出行方式,而是从A到B、从点到点完整的出行体验,在效率上高度优化,同时在社会效益上又能够满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需要这样的体系把个人行为选择、城市治理、商业公司、商业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有效地衔接起来,通过数字城市出行绿色积分体系的搭建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和我们所说的城市物理世界可信数字底座又可以有效地进行互动。


案例三:区块链赋能碳中和


目前,城市用电是目前国家用电的30%以上,城市家电使用、城市出行中所造成的碳排放都需要有可信的计量体系。如何通过区块链赋能碳中和?我们有一些初步的想法,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取得了来自家电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动力电池等各行各业的支持。


碳足迹追踪的基本逻辑如何实现?利用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从家庭用电起步,解决碳排数据追踪过程中碳排数据精确度欠缺、可信度存疑、实时性不足等难题。


总结一下,万向区块链公司认为,在数字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中,区块链是虚实结合的虚拟世界和实体世界当中衔接的一座桥梁。通过可信数字底座以及区块链与关联技术的结合,真正在数据结构层面发挥区块链作为生产关系技术的关键作用,并推动其与其他关联技术作为提高效率、提高生产力的完美结合。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1上海区块链国际周·第七届区块链全球峰会“区块链新经济·数字化转型”将于9月10日-15日举行。点击阅读原文,现在报名峰会,可享受早鸟票优惠。


国际周详细介绍:2021上海区块链国际周主题发布,第七届万向峰会报名启动!




2021上海区块链国际周


报名参会

https://9424105689699.huodongxing.com/event/1597838435000


演讲嘉宾申请

http://wxblockchain.mikecrm.com/T7hQqtQ

商务合作,请联系

summit@blockchainlabs.org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会!

浏览 5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