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集成和交付流水线的8个反模式 | IDCF

共 5003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1-08-10 22:16

来源:Thoughtworks洞见
作者:冯炜
原文发表:原文发表于:https://www.rea-group.com/blog/continuous-integration-and-delivery-pipeline-mistakes/


一、CI/CD & Pipeline



随着DevOps的理念在众多公司的采纳,CI/CD也渐渐落地。

  • CI(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续集成,是把代码变更自动集成到主干的一种实践。CI的出现解决了集成地狱的问题,让产品可以快速迭代,同时还能保持高质量。它的核心措施是,代码集成到主干之前,必须通过一系列自动化测试,比如编译、单元测试、lint、代码风格检查。
  • CD包括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持续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指的是团队自动地、频繁地、可预测地交付高质量软件版本的过程,可以看做持续集成的下一个阶段,强调的是无论代码怎么更新,软件都是随时可以交付的;持续部署(continuous deployment)更强调的是使用自动化测试来保证变更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以便在测试通过后立即部署,是持续交付的更进一步。二者的区别是,持续交付需要人为介入,需要确保可以部署到生产环境时,才去进行部署。
图1 持续集成 & 持续交付 & 持续部署
CI/CD Pipeline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避免浪费的一种实践,展现了从代码提交、构建、部署、测试到发布的整个过程,为团队提供可视化和及时反馈。Pipeline推荐的实施方式是,把软件部署的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Stage),其中任务(Step)在每个阶段中运行。
在同一阶段,可以并行执行任务,帮助快速反馈,只有一个阶段中所有任务都通过时,下一阶段的任务才可以启动。比如图中,从git push到deploy to production的整个流程,就是一条CD Pipeline。可以利用Pipeline工具,如Jenkins、Buildkite、Bamboo,来帮助我们更方便的实施CI/CD。
图2 CI/CD Pipeline

二、CI/CD Pipeline的反模式



虽然有Pipeline广泛的应用,但我们却会听见开发人员抱怨糟糕的Pipeline对他们的伤害,如阻塞开发流程,影响变更的部署效率,降低交付质量。我们收集了项目上经常出现的Pipeline的八大反模式,按照出现频率排序,分别阐述这些坏味道,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方式,希望能够减少抱怨,让Pipeline更大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
2.1 没有代码化
反模式
Pipeline的定义没有完全代码化,进行版本控制,存储在代码仓库,而是在Pipeline 工具上直接输入shell脚本定义Pipeline的运行过程。
原因
由于早期的CI工具不支持代码化,一直能够保留到现在,没有做重构和升级。 
影响
Pipeline的创建和管理都是通过CI工具的界面交互来的,难以维护,因此需要专门的管理员来维护,而有人工操作的部分就会出错,因此会降低Pipeline的可靠性。如果Pipeline因为一些原因丢失就没有办法很快恢复,就会影响交付速率。
解决方案
Pipeline as code这个理念已经提了很多年了,在ThoughtWorks 2016年的技术雷达里就已经采纳了,需要强调的是,用于构建、测试和部署我们应用程序或基础设施的交付Pipeline的配置,都应以代码形式展现。随着组织逐渐演变为构建微服务或微前端的去中心化自治团队,人们越来越需要以代码形式管理Pipeline这种工程实践,来保证组织内部构建和部署软件的一致性。
通常,针对某个项目的Pipeline配置,应和项目代码放在项目的源码管理仓库中。同业务代码一样要做code review。这种需求使得业界出现了很多支持Pipeline工具,它们可以以标准的方式构建、部署服务和应用,如Jenkins、Buildkite、Bamboo。这些工具用大多有一个Pipeline的蓝图,来执行一个交付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任务,如构建、测试和部署,而不用关心实现细节。以代码形式来完成构建、测试和部署流水线的能力,应该成为选择CI/CD工具的评估标准之一。
2.2 运行速度慢
反模式
一条Pipeline的执行时间超过半小时,就属于运行速度慢的Pipeline。(这里的运行速度与交付的产品有关,在不同的项目中,运行时长的限定也有所不同)
原因
很多原因都会导致运行一次Pipeline时间很长,比如:
  • 该并行的任务没有并行执行,等待的任务拉长了执行时间;
  • 执行Pipeline的agent节点太少,或者性能不足,导致排队时间太长,效率太低;
  • 执行的任务太重,相同测试场景被不同的测试覆盖了很多次。比如同样的逻辑在不同测试中都测了一遍;
  • 没有合理利用缓存,比如每个任务里都要下载全部依赖,在构建Dockerfile时没有合理利用layer,每次都会构建一个全新的image。
影响
这是开发人员抱怨最多的一个反模式。敏捷开发模式需要Pipeline快速反馈结果,受这一反模式制约,在特性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开发人员改一行代码,等半天CI的效果。如果出现一个线上事故需要修改一行代码来修复,最终需要很长的周期才能让这一更改应用在生产环境。
解决
不同的原因导致的Pipeline速度慢,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针对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去:
  • 检查Pipeline的设计是否合理,尽可能让任务并行;
  • 对代码的各种测试深入了解,让测试尽量正交,避免过多的重复;
  • 检查代码中的依赖,合理利用好缓存。包括Docker Image、Gradle、Yarn、Rubygem的缓存,以及Dockerfile是否合理的设计,最大化的将不可变的layer集中的开始阶段;
  • 检查执行构建的节点资源是否充足,能否在任务量大时做弹性伸缩,减少等待和执行时间。
2.3 执行结果不稳定
图3 执行多次结果不稳定
反模式
构建相同代码的Pipeline运行多次,得到结果不同。比如,基于同一代码基线,一条Pipeline构建了5次,只有最后一次通过了。
原因
出现执行结果不稳定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比如测试用例的实现不合理,导致测试结果时过时不过;代码中使用了不可靠的依赖源,比如来自国外的依赖源,下载依赖经常超时;由或是在Pipeline运行过程中没有合理设计各个阶段,导致有些任务同时运行冲突了。
影响
Pipeline作为代码发布的最后一道防火墙,最基本的特性是幂等性,即在一个相同的代码基线,执行Pipeline的任意任务,不管是10次、100次,得到的结果都相同。Pipeline不稳定会直接导致代码的部署速率降低。更重要的是,影响开发人员对Pipeline的信任。如果不稳定Pipeline不及时解决,慢慢这条Pipeline会失去维护,开发最后会转向手工部署。
解决
要构建幂等的、可靠的Pipeline,就要分析这些不稳定因素出现的原因。
  • 提升测试的稳定性,比如用mock替代不稳定的源。
  • 采用Pipeline的重试功能,或者采用稳定的镜像源,或者提前构建好基础镜像。
  • 引入Pipeline的插件保证任务不会并行执行。
2.4 滥用job处理生产环境数据
反模式
使用Pipeline的定时任务的特性,运行生产环境的负载。比如经常会定期做数据备份、数据迁移,数据抓取。
原因
由于对Pipeline的认识不够清晰,将重要的任务交由Pipeline做。Pipeline一旦有了某个生产环境的访问权限,做这些数据处理相关的任务就很方便,减少了很多人为的操作。
影响
Pipeline是用来做构建、部署的工具,不能用于业务逻辑的执行。由于Pipeline是一个内部服务,他的SLO/SLI必定和生产环境不同,如果强依赖势必影响生产环境的SLO。假如某天Pipeline挂掉了,生产环境就无法得到想要的数据。另外,任务和Pipeline紧密耦合,是我们后面会讨论的另一个反模式。
解决方法
用生产环境自身的工具解决这种数据问题,比如 采用AWS的lambda,定时触发数据处理任务。
2.5 复杂难懂
图4 Pipeline的定义逻辑复杂
反模式
Pipeline的定义包含了太多的逻辑,复杂难懂。只有在一条Pipeline运行起来才能知道这里会运行哪些步骤,会将这个版本部署到哪些环境。
原因
Pipeline的代码不够整洁。有人认为Pipeline只是给CI工具提供的,就随意编写,认为能完成指定的工作就够了。
影响
Pipeline的复杂性,会直接提升学习成本。如果想重复执行上一次构建,会花费较长时间。
解决
Pipeline的代码要简洁,把复杂性放在部署脚本或代码侧。通过每个阶段的的标题可以直接了解所要执行的任务。如果存在很多相同的逻辑,可以通过开发Pipeline的Plugin来简化配置。
2.6 耦合太高
图5 (左)耦合太高的Pipeline定义 (右)期待的Pipeline定义
反模式
Pipeline跟运行它的CI工具紧密耦合,以至于无法在本地重复相同的步骤。表现可能多种多样:
  • Pipeline的定义跟构建工具紧密耦合,包含了Pipeline工具特有的参数以及CLI命令。比如在配置中使用BUILDKITE_BUILD_NUMBER,BUILDKITE_QUEUE等等。结果就是本地运行的方式或结果和Pipeline上运行的方式以及结果不一致。
  • 在Pipeline的任务中写了一大段脚本,或者直接使用命令加上一堆参数,以至于在本地想跑测试需要在Pipeline的配置中找命令并且在本地粘贴。
  • 不做环境隔离, 测试,编译,部署等都依赖于运行时环境。可能出现Pipeline 因依赖的软件/库等版本不一致而导致的不一致的情况,通常还很难排查。
影响
因为本地不方便调试,所变更的失败概率会大大增加。如果变更用来修复一个Bug,由于不做环境隔离,会导致故障修复周期拉长。
解决
Pipeline的每个step都用脚本封装起来,脚本里不使用Pipeline工具特有的参数,并且保证本地运行时和Pipeline上保持一致。
2.7 僵尸Pipeline
反模式
一条Pipeline年久失修,很久没有执行过,而且最后一次的构建是失败的。
原因
这种反模式通常出现于不再活跃开发的项目上,因此很久没有执行过Pipeline。
影响
Pipeline的结果反应的是一个项目的状态。由于软件产品迭代速度快,这个软件的依赖可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旦运行,大概率会出错。假如这个项目目前出现了一个事故,需要提交代码,就得先修复项目的Pipeline,才能确保提交修复代码。
解决
针对常年没有提交的Pipeline,我们建议让Pipeline周期的执行,出现问题立即修复。如Github的Dependabot,能保证项目的依赖始终是是最新的,而且能让Pipeline执行,提早发现问题。
2.8 需要人工介入
反模式
通常项目上会有一个专职Ops,在项目可以发布的时候手动触发部署流程,或者需要传递很多参数,让Pipeline运行起来。
原因
包括项目的流程繁琐,需要反复确认;DevOps成熟度不够,没有实现持续部署;或者CI的测试覆盖不够,CI通过后还要进行更多的测试才能部署。
影响
这些Pipeline需要专人盯着,去点某些按钮。会直接影响产品的交付速率和代码部署频率。
解决
让项目的运行更加敏捷,减少Pipeline定义中的阻塞按钮,将手工测试自动化后集成到Pipeline中。

最后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意识到项目中CI/CD Pipeline的问题,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
IDCF DevOps黑客马拉松,独创端到端DevOps体验,精益创业+敏捷开发+DevOps流水线的完美结合,2021年仅有的3场公开课,数千人参与并一致五星推荐的金牌训练营,追求卓越的你一定不能错过!
9月11-12日,上海站,企业组队参赛&个人参赛均可,一年等一回,错过等一年,赶紧上车~👇
浏览 3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