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脱不花10万字分享,提炼出10点管理建议

共 7475字,需浏览 15分钟

 ·

2021-08-30 14:53

关注 ▲茅庐学堂▲ ,一起推动中国企业管理升级

 精选资料 


为了便于你理解文章内容,我们特别整理了一份干货资料《企业管理人员技能修炼充电学习培训资料193份》,长按下方图片,即可免费领取。


长按扫码▼立刻领取


内容/脱不花 编辑整理/茅庐学堂(maoluxuetang)


在不同场合下,罗振宇曾多次坦言,没有脱不花,就没有得到。


我们无法探究这是否为客套,但可以看到的是,在脱不花的带领下,得到完成了从罗振宇的“独角戏”,到拥有4000万用户、年营收逾6亿的现象级产品。


今天的得到,罗振宇做内容,快刀青衣抓产品和技术,再加上脱不花的管理和运营,形成了一个牢固的铁三角。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脱不花如何迭代得到的组织能力?以及她又是如何管理一家内容公司的?


为了探究这背后的答案,我们深扒脱不花10万字外部分享及《沟通的方法》书籍,提炼出10点管理建议,分享给你。


(以下内容整理自网络)



01

面试时,问这4个问题


我面试了这么多人,也请教了很多非常厉害的CEO,最终发现,基本上问这四个问题就够了:


1.如果你突然有半个月的带薪休假,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研究一个事儿,你会研究什么?


这个问题是用来判断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的。问题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核心是观察对方的瞬间反应,和他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比如为什么是这个研究标的、怎么使用这些时间、达到什么目标等等。


曾经有人就此提出了一个非常非常小的课题,我问他,为什么只设定了这么小的一个课题?他的回答是:“既然你的时间限定是半个月,只有这个量级的课题能够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所以不怕小。”作为面试官,你当然立即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比较务实、对具体执行和操作有手感的人。


2.你正在做的事,行业里最顶尖的人或公司是谁?他们是怎么做的?


这个问题是用来判断人的自我期望值的。它可以帮助面试官获得好几重信息,比如,他的眼界怎么样?作为一名从业者,是不是对这个行业有足够开放的视野?他知不知道这个行业里有多少顶级高手?他定义这个“最顶尖高手”的标准是什么?


其次,当他提出了一个最顶级的标准之后,那么他对于这个标杆的了解程度怎么样?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进行这些研究的?这能不能反映出他在圈子里的人脉关系?这些人脉关系能不能反向地说明他在业内的真实地位?


更重要的是,他怎么看待自己与标杆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是怎么形成的?他自己将会或者正在用什么方式缩短这个差距?


3.你在此之前的人生经历中,做过什么重要的取舍?


这个问题很像是要去判断一个人的决策能力。大部分候选人也是这么理解的,所以大家会努力重现处境和场景,试图讲一番自己的道理。


而事实上,问这一切都不是目的,目的是看他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提及其他相关人,怎么提及,特别是怎么描述其他人在这个选择和决策中的角色。


一位投资人说,十几年来,他见过几千个创业者,投了其中的两百多个项目。他的个人经验是,每个人生重大取舍都定会有一两个关键人施加过影响。对此完全避而不谈的创业者,通常都无法从商业计划书走到实际起步阶段。


4.针对刚才提到过的某个很重要的项目或者工作,如果你有机会能重新做一遍这件事,会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每个人做事的颗粒度不一样,做事颗粒度越细,就越能做成一件事。所以这个问题的价值在于,你不仅能看到一个人的反思深度,而且还能根据他的答案看到他做事的颗粒度。




02

充分尊重员工,让下属说话


管理水平没有统一标准,但有一个衡量的维度:如果这家公司只有你(老板)在说话,就很可怕。


管理者可能下意识认为自己大概率是对的,下属大概率是错的,所以就剥夺了他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如果你真要坦诚透明,就得设置“容错率”。哪怕他说的不对,你也让他说,会有一个解释和反馈的作用。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要告诉你为什么,我是从什么角度考虑的。每个人都不傻,如果有一个更好的方案摆在面前,没有人会去选择那个不好的方案。


之所以有人抱着自己的方案不放手,他肯定不是在捍卫方案,可能是在捍卫一些其它的东西,比如话语权。


不认怂,不让别人批评,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我用了你的方案显得我输了,这是很糟糕的文化,因为它缺乏建设性。


一个好的公司文化,可以让大家随便“认怂”,大方承认我错了,你的方案更对,这才是自信的表现。



03

批评别人时,要一对一


我建议绝大部分管理者批评别人时,要一对一,不要在会上当着众人的面,也不要在工作现场批评人。比如这几天公司办个大活动,有个下属接待嘉宾没做好,你只需要纠正他,但是不要在现场批评他“怎么回事,没跟你说过吗?”


很多人认为这是给人留面子,我说不仅是留面子,面子其实是非常次要的。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的“注意力带宽”是有限的。越是一线员工,注意力带宽越窄,管理者级别越高,注意力带宽越宽,可以处理更多任务。


你当众或在工作现场批评,他的注意力带宽已经完全被情绪占满,大脑只分泌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你后面说的话,他根本听不见,不是价值观上不接受批评,而是生理意义上的“听不见”。


当一个人皮质醇“爆棚”时,他的大脑处理不了复杂信息,分不清这是你的爱护还是要求。而一对一批评时,他通常不会作出这样的应激反应,沟通效果会更高。


而在一对一沟通的时候,你得让他先说。“刚才发生一个事儿,我不是特别满意,但是我不了解情况,你先说说。”这时候你其实在做信息对称的工作。


批评最怕的是,管理者把话全说了。因为只要有一个细节看不准,你的批评就是偏见。


如果信息对称了,你会发现有时候不是他做错了,而是他没有资源;有时候不是他价值观问题,而是他缺少工具。如果资源没有协调好,我来教你怎么办。如果他错了,你就说“有个地方咱俩看法不一样……”说完之后他肯定分得清对错。




04

避免下属单独汇报工作


单独汇报本身是问题吗?肯定不是。大家交流一下,没什么问题。但他们为什么这样“极端”?是为了不给任何部门可乘之机。


我不允许你通过单独汇报来解决单个部门的问题,今天我答应了你,很有可能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新的困惑。一把手就得坚决,不管咱们关系多好,所有人不准单独汇报,有事在会上说。



在跨部门沟通时,只要这事涉及三个以上部门,你看吧,且得开会呢!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大家觉得“我干的是好事,你为什么不支持我?”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对别的部门进行了“有罪推定”,很少去琢磨有什么障碍困住了他。


可能人家本来就没人,你突然给他增加了新的事,他原来的事不干吗?所以你得想办法先帮他把缺人手的问题解决了。


作为管理者,学习跨部门沟通,得先把“有罪推定”去掉,人家不支持你,肯定有他的障碍,你得先研究一下人家的障碍。


你要做一个大项目,希望人家协同你,说话之前先看一下他的KPI,从他的KPI中找到一项跟你这个事相关的,不用说服他,因为完成他的KPI也是完成你的KPI。你发现人家的KPI,跟你的事完全冲突,他就很难有动力干你的事。



05

给予员工意义感



管理者不仅要学习怎么“给别人制造意义感”,还要研究“意义感来自什么地方”。


我们公司有一半人是程序员,但是我不管,因为我不懂技术。过去,我跟我们程序员交流得非常少。


直到去年有一天,我们公司有一个技术大神,懂4种编程语言,相当于是我们程序员里边的意见领袖,拦住了我,说:我来公司4年了,我要跟你聊一下。


后来我们坐在一个会议室里面,他就一直跟我聊了一个半小时。聊完之后他开玩笑说:妈呀,累死我了,我跟我老婆都没说过那么多话,真的好累。


但这一个半小时的沟通对我来说特别震撼,因为他跟我提了两个要求,或者说表达了两个不满。


第一个“不满”是我们公司不开大会。


我们公司一开始人少,就形成了“有事在工位上喊一声,不正式开会”的传统,大家觉得开会很浪费时间。


他说:是不开那种老板训话的会。


我说:老板训话,底下不是都在骂,都在打游戏吗?为什么老板不训话是个问题?


他说:因为我们特别希望知道这家公司在发生什么,希望知道你们高管在怎么想。否则的话,我每天都只是在写代码。虽然我是这家公司最好的程序员,但是我仍然是个搬砖的。我不知道我每天做的事情和你们每天在做的事情中间有什么连接?


听完这句话之后,我意识到,我需要建立工作意义的连接。


第二个“不满”是我们公司不发福利。


因为我们行政人手不够,另外我们很多人的工资不低,不缺一盒月饼或礼品,所以我们就不做这些事情。但是会发钱,觉得这样多实惠、多好。


结果我们的程序员跟我说:不行。因为你们只发钱,不发月饼、粽子,所以产生一个问题,我的家人不知道我在一个什么样的单位工作。


我说:会吗?


他说:会,你相信我。


后来,中秋节我们公司就破天荒地给员工买了月饼礼盒。


我们公司法务总监,他把这盒月饼寄回到了山西老家,寄给了他奶奶。完了之后,他就给我们截个屏给我看,他奶奶怎么说,他二姑怎么说,他大姑怎么发的朋友圈,说他大侄子在北京一家特别好的单位工作,你看人家月饼都这么高级。


当时看完之后,我真的欲哭无泪——我们这么多年,我们自以为很得意的这些自由的管理方式,居然完全没有满足我们同事最基本的需求。


为了便于你理解文章内容,我们特别整理了一份干货资料《企业管理人员技能修炼充电学习培训资料193份》,长按下方图片,即可免费领取。


长按扫码▼立刻领取



06

不管理员工的工作时间,全部自我管理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通过刷卡机刷住他的进门和出门时间,但是只要他手上有个手机,你就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所以,我们创始人一致认为,刷卡机是管理者的耻辱,因为依赖刷卡机,就意味着你没有能力管住员工的注意力和情绪,你只能管住他的肉身。


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自己管自己,只需要与他密切协同的小伙伴协调好时间就可以。



依靠自我管理,如果他们不自觉怎么办?很简单,我们有“节操币”制度。


每个员工每个月可以获得10张节操币,每张相当于人民币25元。他们可以用这张节操币在我们周边的咖啡厅和饭馆随便消费,还可以获得打折和VIP待遇,公司月底统一与这些饭馆结账。


但是,节操币不能自己使用,必须公开赠送给小伙伴,而且要在公司公示你为什么要把节操币送给他,说明具体原因。节操币成为了我们的硬通货,每月公司会公示当月节操王。


每年收到节操币最多的节操王,会获得年底多发三个月薪的奖励。所以,每个人都能看到一个公开的数字,这个节操币的交易情况,反映了每个人与他人协作的水平。


很少收到节操币的人,一定是协作水平和态度比较低的,而且是由全体员工每天的自然协作做出的评价,是一张张真实的选票。这种落后的人,会很快自觉改善,或者离开公司,他们会感受到强烈的压力。



07

纵向编队的战斗小组


我们的组织,除了技术团队和财务之外,全部是纵向编队的战斗小组。


举个例子:一个战斗小组,从买手选品、商务谈判、策划创意和文案撰写、商品页面制作、物流监控、全程客服、财务对账,全部自己小组完成,打通从商品选择到服务的全流程。


一个小组,基本配置是三个人。他们既要懂商品,也要懂创意和内容,还要懂服务;然后,公司从利润中,直接与小组进行分红,形成内部创业机制。这样的小组非常有活力,而且他们的学习能力超出你的想象。



也许有人会担心,这样不就成了诸侯割据了么?


我们的小组的LEADER ,也不是管理者身份,通常是最优秀的买手,他找的另外两个人,是他的搭档,缺一不可,防止出现管理心态。


另外,我们的 LEADER 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师徒关系。只要在小组里工作过半年以上的徒弟,都可以自由选择出师,单挑一个小组,只是对于新的小组来说,前半年的分红中,要给师父分10%,这样,会让师父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徒弟出师。


每年评选孵化小组最多的师父,我们会把他们的照片放大,挂在公司里,命名为“一代宗师”,形成一个自动的人力资源市场,而且小组的LEADER会自动控制人员规模和严格提出人员的要求,是一个紧密的荣辱与共的战斗小组。



08

一号位要善于“翻译”愿景



作为一号位,你有一个责任——“翻译”你的使命和愿景。


不能说一百年后我们要做成一个东西,请你现在相信吧。你的员工才20岁,他连两年后的东西都不会去想。


有些创业者指责下属没有远见,我就说你们讲点理,这孩子21岁,大三实习,他人生中看到最远的事可能就是中学六年。你都40岁了,当然知道。


如果你的员工很年轻,你就把长远的目标“翻译”成若干短目标,得给员工基本抓手。


比如爬100楼,总不能飞上去,你要给人家第一个台阶。反向思考,如果你相信的东西翻译不成短目标,那么它可能就是假的。


第二,要“翻译”成跟下属相关的事情。我们见过太多愿景跟员工个人没关系。我为什么要为之奋斗呢?我就是打一份工,今天在这儿,明天还不一定呢。年轻员工越来越看重工作的意义感,如果你不能把你相信的事翻译成跟他相关的,他就不认同。


09

提早最好组织建设


如果你问我过去5年里有什么事是我可以重来的,我可以非常肯定,只有一件事,我会更早地在公司内部讨论我们的企业文化,以及讨论我们的组织建设问题。


这件事情其实在过去几年里,应该说前3年,我们是完全不重视的。因为我们觉得我们完全可以靠创意,靠风口,靠机遇,靠魅力,靠手把手地带徒弟,就可以往前去走。


但事实上,在最近两年我们突然发现,如果你没有在组织建设上提前投入足够的心力,尤其是创始人,这件事早晚会成为拖你后腿的事情。


所以在过去的一年多两年的时间里,尤其是2019年,可以说是我们公司拼命补课的一年,就是希望能够把组织力补上来。


在组织力的建设上我个人总结为两个阶段,两句话:


第一,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这里面最重要的工作,其实就是要找到一套方法,把默会的知识翻译成一套可量化的技术指标。


对于得到来讲,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要杀死网红罗振宇。他对于这家公司流量的影响,影响力的贡献,应该越来越少,但他对于这家公司能力的贡献、人才队伍培养的贡献应该越来越大。


我想这可能是绝大部分的新媒体内容公司都会面临的挑战,怎么把创始人的魅力、创始人的水准翻译成一套技术指标?在这件事上我们做了很多事,但是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是这么4件事:


第一,“八里庄抗大”。跟罗胖一起去上班,完全脱产,每天一篇3000字的音频稿件。只要进得到内容岗的同事,都得过这一关。


第二,“我有一个问题”沙龙。以周为单位,不断有人来说过去一段时间里我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我把这个方法论打开给大家看,他解决的好我们会把这个方法论定型,变成公司操作规程的一部分。


第三,得到品控手册。每半年更新一次,最新一个版本已经更新到7万多字。我们会把在得到生产内容的所有细节全部汇聚在这个品控手册里面。


第四,得到的数据系统。每个编辑都拥有这个数据系统全部的权限,可以看到针对他上线的一讲内容在24小时内的所有使用行为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


这些工作做了差不多两年后,我们发现今天对这家公司,我们是有一点组织上的自信的,也许你的工作产品的形态会发生变化,但这个组织能够应对这些变化,即使在新的形态、新的挑战下也能持续往前走。


第二,把一个队伍变成一个人


一个内容公司不应该是一盘散沙,他们应该有极强的凝聚力和战斗能力,像一个人一样去斗。


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的经验非常有限,我试着强行总结一下,我觉得只有一条,就是打大仗,就跟阿里一定要干双11是一样的,这跟双11这个数字对阿里有没有意义没关系。


我相信他们的高管说双11主要是为了练队伍,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打大仗对一家公司来说、对于凝聚队伍和练兵,实在是太重要的一件事情了。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怎样给自己的公司建立打大仗的节奏,而不要让公司陷入庸常的节奏里,这可能变得极为重要。




10

摆脱路径依赖,切换发动机


看内容公司的组织能力,有一个非科学的标准,就是看这家公司除了创始人,除了那个主要的、最早的IP创造者之外,还有多少用户熟知且信任的人?


这张名单越长,说明这家公司的组织能力越强,这不是说你的公司厉害的人多,而是说你这家公司可能已经形成了这种机制,能够让一代代更优秀的人走上前台,能够出得来。


对我们公司来说,我们每年都会做人力资源的盘点工作,我们的HR的人,我,然后像快刀、罗胖我们一起会坐在一起讨论,我们会检讨一件事情,过去一年从非常年轻、刚刚进入公司走上我们的一线的内容岗位的人,有多少。


如果某一个半年或者某一年这种人比较少的话,我们会知道哪怕原因不确定,但这个公司的组织能力一定出了问题,这就是这个标准对我们的一个价值。


“一个团队最省力的事情是处理问题形成一个路径依赖。创始人具备某种能力,一遇到相关问题就使用这个最便宜、最省事的能力——比如,把活派给罗胖,或者把活派给脱不花,这些问题就解决了。”


最近一年,我观察到团队内部涌现出许多明星级的Leader,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否没有给足这些员工时间和空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终极决策者。这些新的决策者该如何有机组合与整合,决策链路该如何变得更加简洁,都成了我想要寻找的企业永续发展的新答案。




11

茅庐说


好,以上就是我们从脱不花身上总结出的10点管理建议:


第一,面试时,问这4个问题


第二,充分尊重员工,让下属说话


第三,批评别人时,要一对一


第四,避免下属单独汇报工作


第五,给予员工意义感


第六,不管理员工的工作时间,全部自我管理


第七,纵向编队的战斗小组


第八,一号位要善于“翻译”愿景


第九,提早最好组织建设


第十,摆脱路径依赖,切换发动机,解放创始人


参考资料:

《脱不花,一个没有情绪的人》,参加CANPLUS

《专访脱不花:公司只有老板说话,很可怕》,正和岛

《得到CEO脱不花:面试一个人,你只问他/她四个问题就够了 》,儒思

《得到App内容编辑1个月炼狱训练曝光!脱不花揭秘“八里庄抗大”》,新榜

《脱不花:别相信妖怪的床》,人物

《脱不花:终身学习就是迎接挑战》,笔记侠

《职场上的问题,说白了都是沟通问题》,笔记侠


为了便于你理解文章内容,我们特别整理了一份干货资料《企业管理人员技能修炼充电学习培训资料193份》,长按下方图片,即可免费领取。


长按扫码▼立刻领取


推荐文章:


《如何带领团队持续打胜仗?必须掌握5大思想、5个方法》






今日视频号推荐

企业生存期战略是不是只能以业绩为目标?


所有的业务问题都是管理的问题

所有的管理问题都是人的问题


长按关注“茅庐学堂”,重新定义干部培养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

浏览 12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