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如何降噪学习?
共
4479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0-12-14 16:25
那时候即刻APP被封,我从15年至今的资讯通道就断了,无所适从。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也就那么回事。我关注的「一觉醒来世界发生了什么」「谁谁微博饭否更新了啥」等提醒,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了,世界没啥不同。但我开始反思我获取信息的方式了。我为什么要被热闹的信息包围?我获取信息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的获取方式高效吗?诚然,获取信息是我感知世界的方式,我以此获得了存在感,但这份感知绑架了我,让我以为错过就跟不上时代和变化。现在想想,这个过程偏移了我的注意力,浪费了很多时间,无用且效率低下。站在学习的角度,我应当摒弃这种碎片化、鸡汤化、形式化的一言一句。就像知乎的道理,看一万遍世界还是那样。我必须降噪学习。学习是一件系统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强化和训练,然后才能达到听了道理也做好了事情的状态。那么,如何才能降噪学习呢?总的来说有四个层面:产品经理的工作肯定围绕项目展开,项目是我们学习的第一课。项目的核心是围绕目的展开的一系列事情,需要把想法贯彻落地,根据当下调整方向和进度,最终交付成果。这个过程,需要慢慢品味。在品味中,我们尝试产品模型与商业模型的交融,我们纠结用户体验与商业压力的取舍,我们体会产品理想与魔幻现实的割裂。要想成长,首先要最大化利用的就是我们自己负责或跟进的项目。
项目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可选方案?什么是当前最合适的方案?需要准备plan B 吗?如何修正开发过程中的偏差?上线后符合预期吗?如何快速调整完成目标呢?项目历练的过程到处都是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自己总结的知识点,观察别人做事的知识点。这是用公司的开发资源验证自己想法的过程,这是学习成长得天独厚的环境。此时学习的关键是对项目的反思,一个辗转腾挪纵横捭阖的心路历程,一个不断的迭代的PDCA循环。所以,对于自己的项目,要勇于表达想法,争取相应的资源,并用结果去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没有比这更快速的学习方式了。
很多产品经理的学习成长只做到第一步,忘了还有第二步——别人的项目。
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我们可能不负责性感的产品,也不负责公司重点扶持的项目。但我们仍要学习成长。所以,我们要留意他人的项目,关注市面上的明星产品,保持自己的敏感度。重点项目的大致情况就在那里,我们虽然拿不到核心数据,但仍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断,我们只需要思考项目的核心目标、预测后续的迭代方向,然后根据他们上线后的实际情况来修正自己的判断,用他人的项目来成长。这一步做到极致需要强大的同理心,我们就是负责项目的产品经理,是站在他的角度关注项目的发展,做出严谨的规划,思考核心要点。这个过程其乐无穷,我们可以在脑海里复盘无数个项目,然后不断学习。我们心中还有一个至尊项目,那就是身为产品经理改变世界的想法。
产品经理,你是否有改变世界的想法,你心中有没有想做的产品,有没有抑制不住的冲动?这是一个不断思考产品模型的项目。在心中不断打磨产品定位、界定用户流程、探讨商业模式。这是一个从0到1的推演,胸中有丘壑,波澜壮阔。即使没有这个项目也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在日常中锻炼,思考街边商店的关键节点和优化路径。比如多观察下实业,思考思考最近的明星奶茶饮料。每个要点,我们都可以思考降维打击和升维发展的关键。这就是修炼和学习。
综上,项目是我们成长的主要方式。珍惜自己的项目,观察他人的项目,不断修炼、强化认知、学习经验,以此不断成长。基于项目的学习成长是脱水的,是孤独的。这不是抖音快手1分钟的韵律,也不是B站10分钟的传授。这是一个降噪的过程,一个孑然一身的终身学习过程。优秀的方法技巧值得学习,但现实中的导师可遇不可求。好在我们还能读书,主动邂逅书中名师,聆听他们的教诲。基于主动的缘故,我把读书放在了第二位。看书的意义是什么?工作中有些人不看书也很强,我们为什么还要耐得住寂寞的看书?他人强有他人的道理,他们可能经历丰富在历史项目中刷够了经验,可能是天生聪慧很快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但我们还不是他们这群人。
书要看,因为书是经验的沉淀。书是我们在缺少项目的情况下,主动学习的核心载体,以此来弥补项目经验的不足。我们不是必须要看书,但最好看书。书里有他人走过的路、踩过的坑、吃过的盐,有他们对项目的复盘,有他们总结的方法。书就是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借力打力,帮助我们快速学习成长。书是作者表达认知的具象化,他会妥善的处理观点、详细描述,尽可能的使读者明白其所思所想。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的学习时刻。
作者是如何表达一个事情,如何陈述自己的看法,如何让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又是如何证明书的价值。通过拆解骨架,我们能详细的感知到作者的思考脉络,帮助我们去表达要事。落到纸面上的文字都是经过思考的具象化表达。我们不仅可以学习书中的经验,也能学习作者的落笔构思,帮助我们总结提炼。自媒体的兴起让表达观点变的简单。我们也能找到基于文章的经验、反思和凝练。我们要善用自媒体,善于学习。我的看法是,文字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文字满足「主动」和「暂停」两大学习要点。我们主动获取跳跃阅读,我们暂停理一理思路,于是有所感有所悟。不要看视频,太被动和效率低下。比如半佛的文章,文字5分钟就读完了,但视频要15分钟。最好也不要听书,经过别人过滤的观点可能已经面目全非,最好还是自己看。音频可以听听播客。看看他人的交流碰撞,听听他们的所思所想。遇见一个个有趣的灵魂。
读书是学习的捷径,帮助我们去经历,还有总结的参考答案。主动的学习,要遵循的原则是「一手信息」,用自己的学习感悟校对书中观点,然后才能修正行为应用于工作。
人是我们学习的一大助力,我们小时候就开始跟着老师求知学习。当进入社会后,跟着老师传道解惑的机会减少,但我们在跟他人的接触中也能从其身上学习。
领导是职场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做事方式,都会对我们产生显著影响。这份影响的核心在于传授经验和责任。
经验是领导的项目总结,我们能够听到学到领导的一手经验。责任是他身为领导的担当,为了完成指标的努力坚持。平台也是重要的导师角色,一套完善的入职培训和专业晋升课程,也能缩短我们的成长路径。我们要善于从领导和公司中汲取养分,快快成长。现实中,我们不能永远奢望有一位好领导。但我们接触的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长处,那么这就是我们默默观察然后学习的机会。
有人原型画的好,有人说话条例清晰,有人执行力强会办事,有人写一手读书笔记,那么统统都要学。观察每个人的厉害之处,在日常对接中多观察,然后集百家之长。相信我,你的成长将肉眼可见。不要盯着一个人的短处,然后嫌弃的爱理不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从他身上学到,或者说能不能从他身上对自己警醒。我们要独处,要善于学习。所以,我们要从他人身上降噪学习。社会很割裂,人和人的差异很大。聊人,就是我们去了解割裂和差异。去听听别人的讲述,看看不同行业的情况和关键。然后思考别人的经验是否给他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影响?我们总说推荐算法的信息茧房,但我们接触的人和事是不是也在茧房里面呢?所以,我们要主动聊人接受差异,然后将提升后的认知应用到工作实际。
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需要一直与人交流。但交流很容易被噪声掩盖而忘了学习。比如一群人的无聊狂欢,一群人的八卦扯淡。我们确实需要一群无脑的伙伴,但站在学习的角度,降噪最重要。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在社会,即使无动于衷,社会也会推着我们向前。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向前的过程中更快更强。
有时候,我们的学习是被动的,被现实教育,被领导教育,被同事教育,被甲方教育。这些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自怨自艾吗?太无趣。我们要直面现实,正视自己的问题错误,在被教育的说教中找到成长路径,扔掉坏心情的无用言语,知来者之可追。
直面硬刚吗?没必要。我们没必要证明自己的面子,不做无谓争论。我们的目标是远方,不是眼前的斤斤计较。我们要学习成长,然后远离泥沼。
被动成长关键要放空心态、海纳百川,接受社会全方位的调教,尽快满级。我们被手机电脑裹挟,各种送货上门的服务可以让我们一天都不出门。但这样的生活带来的是可怕的缺乏真实。
但生活是源于真实的融入社会,工作是应用于真实的改变社会。我们不能离开热闹的市井气息。真实的市井气息需要去感受。我们要感受菜场大妈的生意叫卖,感受外卖骑手的风驰轨迹,感受奔跑少年的挥汗如雨,感受遛狗小姐姐的宠溺喜爱,感受公园大爷的闲庭信步,感受广场大妈的曼妙舞步。这些社会中活生生的角色,就是我们产品的真实用户。我们不能在线调研,要去真实接触。这是在真实中学习,然后用我们工作的方式,让用户更加美好。
我并不是说不感知时事,而是我们自会在日常聊天中知道这些信息,不用刻意去获取每日新闻总结。我并不是说不认识世界,而是我们有其他高效的方式,知行合一的认知了解这个世界。我们要在喧嚣热闹的互联网中,找得一份宁静;要在浮躁攒动的人群中,寻得一份独处。这才是降噪的意义。而降噪亦无他,做事读书聊人和挨打。所以,你想学习还是想挨打?最后也欢迎有问题的小伙伴加微信:chanpin628 沟通交流。此外我们的官方网站也上线了,每日分享高质量的文章、原型素材和行业报告,小伙伴可自行前往索取,支持搜索,需要的小伙伴可点击底部的阅读原文直接查看,或者复制网址:www.dadaghp.com 打开。想学习更多关于产品、职场、心理、认知等干货,可长按右边二维码,关注我们。··················END··················
浏览
9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