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民营经济第一城的秘密

亿欧网

共 6679字,需浏览 14分钟

 ·

2024-04-21 21:00

一大批市场化VC和产业CVC已在杭州落地。




冲击万店,汉堡界能跑出下一个蜜雪冰城吗?



去年9月,全国工商联公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杭州共有42家企业上榜,连续21年蝉联全国城市第一。这个数据比排在第二位的深圳(27家)多15家,比第三位的苏州(26家)多16家。毫无疑问,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非杭州莫属。


另一组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民营经济贡献了杭州市51%的投资、61%的GDP、65%的税收、72%的出口、95%的市场主体数量(2022年数据)。可以说,民营企业是杭州经济最稳固的中坚力量,也是杭州发展最强劲的动力源泉。


而这背后,既离不开企业家精神,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浙江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高尚全就总结过:浙江(杭州)的发展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本质,企业创造财富,而政府创造环境。


最近投中网和杭州银行、杭州资本、杭州金投三家单位交流了一番。作为本土金融机构和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市属国企,在推动杭州创投生态发展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在他们看来,杭州成功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对创投生态的打造,培植适合创业的沃土。


而这一点可以从去年亚残运会上的一则故事开始讲起。


轮椅篮球运动员背后的故事


去年10月26日,在亚残运会期间,一位来自阿富汗的轮椅篮球运动员阿卜杜勒·巴塞特·哈希米,站了起来。他身穿一套外骨骼仪器,通过仪器的支撑,实现了自17岁下肢残疾后的第一次站立。


哈希米站立的视频很快在社交媒体上热播,我特地查阅了那一段视频,有1000多个点赞,数百条留言。人们对这温情的一幕感到欣喜,无不感慨科技正在改变世界。


杭州银行董事长宋剑斌提到,研发这款外骨骼仪器的正是该行服务的客户——杭州程天科技。这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创始人王天博士,于当年将公司从东北搬到了杭州。随后这家企业在钱塘江畔落地生根,致力于研发核心算法与核心元器件在内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


王天博士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希望增强每个人的行动能力,解决人类衰弱或者行动受限问题,真正做到让每一个人享受外骨骼机器人的服务。”这一目标正逐渐成为现实,程天科技推出的多款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的外骨骼设备,已经让不少残障人士重新站立起来了。


出生于医学世家的王天,先在国内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后又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在机器人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2017年他来到杭州创业,把毕生所学变为了服务社会的产品。


程天科技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杭州这座城市的创新力。杭州去年宣布,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像王天一样,在杭州创业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据投中“召募智慧招商系统”显示,2019-2023年,杭州市注册企业数量由2019年的63.66万家上升至2023年的94.20万家,合计增加30.54万家。2023年新增企业注册数达到14.54万家,为数值高峰。这意味着即使是在市场环境趋于保守的情况下,杭州的创业生态依旧火热。


创业热度不减的结果就是,来杭州的投资机构也越来越多了。一家专注于半导体赛道的投资机构去年在杭州设立了办公室,该机构的投资人向我分享了一个观察:像他们这样越来越多的外地机构,正在加速布局杭州。


杭州资本和杭州金投提供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去年杭州推出了目标3000亿的产业基金群。其中科创基金和创新基金由杭州资本管理,并购基金由杭州金投管理。经过一年的发展,杭州资本管理的两大母基金合作规模已经增长到1500亿左右,其中创新基金将近900亿,科创基金约600亿。杭州并购基金新增投资规模130亿元,累计组建规模610亿元。


比如,此前杭州创新基金已经与君联资本合作设立了“君联良道基金”,该基金聚焦先进制造、科技和医疗健康三大领域。杭州科创基金与凯风创投合作设立“杭州凯风乾德股权基金”,以硬科技&生命健康为主要投资方向。杭州金投与矽力杰达成战略合作,设立杭州矽芯二期基金,重点围绕泛模拟芯片产业链、半导体制造产业链投资布局。


而且这只是冰山一角。包括达晨创投、仁发投资(阳光电源)、顺为资本、贝加投资、矽芯投资、红杉中国、临芯投资等一大批市场化VC和产业CVC都纷纷在杭州落地。


豪掷千亿

国资平台推动创新生态


在杭州资本董事长孙刚锋看来,投资人愿意到杭州投资,不仅仅是杭州国资LP愿意出钱而已。最根本原因的还是杭州在全国比起来相对活跃的创新创业生态,“是杭州的项目把他们引来的。”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投资机构到一座城市落户,首先要看当地的土壤是否肥沃。就像农民一样,再好的种子都很难在沙漠中发芽。”


而一座城市的希望所在,就是在于有没有肥沃的土壤,有没有创业生态。往小了说这是城市营商环境的打造,往大了说是本土商业文明的培育。所以在与杭州的国资机构的交流中,他们反复向我提到“定位”问题。国有资本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来推动城市战略发展?


去弥补市场信心不足的问题,而不是去取代市场的决策——这是杭州给出的答案。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一级市场悲观情绪弥漫。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前几年的投资模式已经难以维系。原本依靠巨额融资、快速烧钱、做大规模、推高估值的投资模式,在二级市场出现阶段性收紧的情况下,难以持续发展。市场正面临剧烈出清。


但在杭州投资人看来,“只要科技在发展,技术在创新,社会在进步,有人在创业,就会有一级市场的机会。”只不过这大浪淘沙的过程可能异常艰辛和痛苦。


而杭州资本、杭州金投等国资基金走到台前,正是为了弥补市场信心不足的问题。“金投的定位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杭州资本希望让更多企业家和投资人能够关注杭州投资杭州,让杭州的创业生态繁荣下去。”


于是在去年,这两家掌管杭州3000亿基金的国资机构,密集出手,成为全国最活跃的机构之一。


杭州资本除了设立了将近1500亿的合作基金外,还参与设立了杭州技术成果转化中心,组建杭州市人才集团,推动成立产投融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学院。“这些都是为营造杭州创投生态而服务的。创业者需要资金、市场、资源、技术、人才,这些需求都可以通过杭州资本组建的生态圈来实现。可以大大缩短创业者的运营成本。”


就以杭转中心为例,这一中心能够促进科技成果交易,或者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在这里引进科学家团队。“企业不必再浪费时间反复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情,推动科技成果的交易,能够高效实现技术资源的配置。”


数据显示,2023年,杭州“五大产业”技术交易猛增,技术市场对转换发展动力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其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基础交易额分别为976.6亿元、179.4亿元、194.5亿元、74.8亿元、94.8亿元,年增速分别为29.2%、126.5%、122.2%、144.2%、39.9%。这无疑大大推动了技术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


难怪去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全球创新指数2023》。报告显示,杭州在全球科技集群中保持第14位排名。


杭州金投管理的杭州并购基金,去年新增投资规模130亿元,累计组建规模610亿元。而且与头部机构小米-顺为资本、本土机构普华-南都、产业集团矽力杰等合作设立“机构+产业协同”子基金。同时,发挥产业基金“以投带引、招大引强”作用,获取项目线索超50个,助力招引1亿元以上项目24个,其中落地13个,百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项目3个。


杭州金投董事长沈立向我谈及,如何发挥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和控制力的问题。他直截了当地指明,“关键在于国有资本的加入是否能够帮助其他主体获得更长远发展。再说通俗点,就是能否帮助客户赚到钱。”一个典型案例是,杭州金投旗下的GP泰恒投资,不仅代表杭州金投直接投资,而且还吸引了宏华数科等上市公司的出资成立了规模5亿的产业基金。“民营上市企业愿意把钱交给我们管理,这说明他相信你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发展,能够帮助他们赚到钱。”


打造科创金融3.0

杭州银行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而在杭州的创新创业生态中,杭州银行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在全国最早探索科创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之一,杭州银行秉持“专营、专注、专业、创新”的发展理念,从“银政合作”为主的“科创1.0”模式,“投贷联动”为主的“科创2.0”模式,目前正在向“数据与行业专业化驱动”的“科创3.0”模式转型。此次大会上杭州银行也正式发布了“科技金融服务方案暨杭州银行科创金融3.0”。


杭州银行董事长宋剑斌说,杭州银行科技金融起步虽早,但随着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篇,赋予了金融高质量服务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


在新的发展阶段,杭州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金融强国的重要战略部署,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升级科技金融服务。科创金融3.0更多依靠数据与专业驱动,旨在推进科技金融实现提质扩面,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


在宋剑斌董事长看来,“对于科技金融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做早做小,而这有赖于一家银行对行业的前瞻和深度理解。杭州银行坚持以专业创造价值,做到像投资机构一样地在研究行业”。据悉,该行连续6年开展科创行业分析大赛,形成行业知识沉淀,通过系统培训和导师带教,目前已经打造了一支500人左右的既懂产业又懂投资的科技金融人才队伍。


数据驱动方面,面向不同类型的实体企业,杭州银行通过数字系统整合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及产业链上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将传统和科技、线上和线下、标准化和场景化相结合,提供量身定制的产业链金融服务综合解决方案,以数字化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融资效率。


宋剑斌董事长表示,“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仅仅为其提供信贷支持,也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为其更多赋能”。据悉,该行财资平台服务客户已超1万户,去年发布“3+4+X”金引擎司库服务方案,加速企业司库走向精益化、集约化、智能化。


正如我们上文提到的程天科技。在2019年-2020年期间,程天科技的产品尚未商业化,只能依靠企业融资来维系。后来杭州银行通过当地管委会了解了程天科技的难点,专门拟定了贷款方案,连续两年给予了程天科技3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


2021年,这家企业的产品终于落地,开始商业化。但同时,市场推广成本也不断增加,杭州银行后来根据尽调的产品前景和实际应用情况,为公司提供了强担保服务,让其轻装上阵开拓市场。而在去年,程天科技服务亚残运会运动员的时候,企业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杭州银行通过财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了多银行账户管理难题,同时发挥投贷联动的优势,为企业对接投融资资源。


不仅如此,杭州银行还与杭州金投、杭州资本、浙商证券等机构合作,“通过资产证券化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通过知识产权ABS等途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参与产业并购、S基金、科创债等方式,向科创生态圈赋能。”


以另一个客户阳光新能源为例。作为阳光电源旗下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已经在全球户用光伏领域位居前列。不过由于新能源项目周期长,前期投入大,与上游承运商结算时存在单笔资金小、频次高等痛点,其上游承运商资金压力较大。


为确保阳光新能源供应链上资金充裕,杭州银行为其量身定制了供应链智能放款服务,客户提交融资申请后最快2小时就能放款。在过去的一年中,杭州银行已经为阳光新能源上游近60家供应商放贷365笔,投放金额近4亿元。


或许这也是阳光电源在杭州深耕的原因之一。阳光电源在今年2月,与杭州资本、富浙资本合作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基金,杭州银行也与阳光电源实现了系统直连落地首笔供应链业务。


截至去年末,杭州银行已服务的科技型企业超过1.25万家,累计信贷投放超1750亿元,其中95%以上客户为民营企业,75%以上为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例超过40%,首次获得银行贷款客户占比超过35%;累计培育近300户公司上市,其中科创板近百户。


不论是杭州资本、杭州金投还是杭州银行,他们都构成了杭州产业生态的一部分。带来的结果便是催化了杭州创新创业的进步。“如果投资机构在杭州完不成返投,那最大的可能是杭州创新创业的环境出了问题。”维护和培育这种内生创造力,才是杭州成功的一大原因。



END

推荐阅读


浏览 1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