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刷单补单,太难听,以后要叫热卖气氛组!

调皮电商

共 2814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01-28 18:13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蓝字关注我哦~

文/调皮电商 木芯
事情是这样的。今天看到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个调查:
80.9%的青年坦言当过“气氛组”成员。其中,最热门的气氛组包括:努力学习“气氛组”(54.1%)、健身减肥“气氛组”(40.0%)、考研考公“气氛组”(30.1%)等。
其他人气大组还有:赶地铁“气氛组”(28.1%)、加班“气氛组”(23.5%)、相亲脱单“气氛组”(22.0%)、鸡娃“气氛组”(8.8%)……
“气氛组”的梗,最早来源于成都20岁确诊女孩被爆在酒吧气氛组工作,随后一个调侃星巴克气氛组的段子热传,星巴克马上抓住了热度,顺势宣布在全国“招聘”气氛组,高情商会玩梗获得全网一片赞赏。
到底什么是“气氛组”呢?
网友的定义是:具体做了什么无所谓,重要的是气氛感,要营造出做事的“氛围”。
套用这个定义,你看很多事物马上有了新角度。
比如,把电商的刷单补单(防杠声明:恶意欺诈性质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代入进去,就得到了一个热销“气氛组”:
卖出去了多少无所谓,重要的是气氛感,要营造出热销的“氛围”。
怎么样,是不是毫无违和感?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就是换个说法吗。难道字面上换个说法,假装努力学习的就能考满分了?刷单还能赚到钱了?
这……当然不可能的。
“气氛组”这个词的流行,反映出的大众情绪其实是值得研究的。
你看最近冒出来各种新消费品牌,产品上的创新其实真没多少,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很会与用户沟通,知道怎么给用户的情绪“挠痒”。
这两天腾讯营销出了个年轻人注意力报告,其中讲到,95后年轻人对食品饮料的品牌偏好,你猜他们最看重的点是什么?不是大牌、营养或者口味,而是呵护与关爱(不同品类的关注点不一样,食品饮料最“随性”)。
这买的哪是食品饮料,这买的分明是心理咨询服务啊!
那么,不懂用户的情绪怎么搞?哪怕你产品再好,不在一个频道上对话,也是鸡同鸭讲。

越来越多产品开始提供情绪价值

接着说回“气氛组”,这个词的流行反映出大众情绪的什么变化呢?

1



首当其冲的还是“焦虑”,大家为了缓解焦虑,总需要做点什么。自动归入各种“气氛组”,让很多人在焦虑面前变被动为主动,就像面对病毒主动打了针疫苗,获得免疫了。
比如刚吃完自助就看到一篇“好女不过百”(严重不赞同,仅用来举例焦虑来源),赶快点开一集健身视频,看完就能甜甜入睡了,因为看过等于做过。
什么,“95后,你的同龄人都买房了”?转手就付费了一个财商课程,因为买了就等于会了,这下我也是有理财观念的人了!
健身视频马了(收藏的意思)等于做了,学习资料下载了等于会了,书买了等于读过了……这些统称“看过等于做过系列”,感兴趣的可以去各大社交网站搜,从中也能看到很多年轻人的消费心理。
与其等着不知夹带了什么私货和骗局的气氛感染我,不如我主动加入气氛组。
前几年微商流行“喜提玛莎拉蒂”,说起来不也是微商为了招徕下线营造的赚钱气氛么?但那种造氛围是用来骗别人割韭菜的。现在大家主动加入“气氛组”造气氛,是用来安慰自己的。
你再回头看电商的刷单补单,是不是一样的心路历程?最早刷单的人,是想钻空子,占别人便宜;现在刷单补单,大多是为了不吃亏。

2



其次,“气氛组”的流行,暗示营销中的信息差正被快速抹平。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个感受,我现在常常被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营销意识吓一跳。
现在的生活,真是营销过载。买个东西客服天天跪求好评,群里聊天涉及广告信息要主动发红包,吃个饭服务员告诉你点评送甜品,就连追个星也要像操盘手一样操心营销做数据。在这样的环境里,年轻人太知道流量、数据对商家的重要性了,可以说每一次点击、分享、转发、评论,在他们心里都有对价。
这种对价不是说你每一个动作都要直接付费(对很多人来说,直接给钱太俗),至少你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年轻人很反感你对这种“对价”不坦诚。
星巴克气氛组的段子,如果不是星巴克高情商接梗,而是板起脸辟谣“星巴克从未设置‘气氛组’,将对恶意造谣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可以想象风评会有怎样的反转。
当酒吧“气氛组”从运营秘术变成流行梗,营销已然是一门显学,真的可以考虑像星巴克一样让用户参与进来。

星巴克事件后,无数人自认星巴克气氛组。这种不要工资还自带销售的“员工”谁不羡慕。

电商也是一样的情况,不要以为用户不知道排名销量好评是怎么运作出来的。
关于刷单,我就看到过不少人在社交网站表示“不排斥刷单的店铺,只要东西好就行,而且刷单反而说明老板在用心经营”
你的用(shua)心(dan),用户都看得到!老板们有没有流下感动的泪水……

3



最后,你想“气氛组”是干啥的呀?
用赵丽蓉的小品形容,那就是“别人坐着,我站着;别人吃着,我看着”,再怎么自我安慰,那也是为别人烘托气氛的“实惨”小透明。毕竟学业前5%,减肥成功,考公考研成功的成功者始终是少数,超过八成人自认“气氛组”,实际上是已经接受了自己“陪跑”的命运。
这些自认普通人的消费者,是会更喜欢精英人设高高在上的品牌,还是跟自己一样有软肋有委屈的平民人设品牌呢?
虽然不同品类有不同的消费诉求,比如买约会的“战袍”可能还是偏好精英人设,买饮料又喜欢能关怀安慰你的平民人设。但总体来说,近几年,翻车的大概率是高高在上、表现傲慢的品牌,他们往往因为某几句算不上特别过分,在过去的公关实践中看来是正常操作的发言,却因为让“普通人”感受到了冒犯,而迅速点燃公众怒火。前段时间翻车的全棉时代就是一个例子。
相比之下,大公司反而越来越懂得通过示弱向普通人示好。去年腾讯跟老干妈的官司纠纷,腾讯就通过塑造一个“弱小可怜又无助”的企鹅形象,扭转了腾讯强势的印象,争取到公众的同情和支持。
再想想我们搞电商的,大部分人刷不刷也是陪跑的命运。这种与大众天然的“共鸣”点,为啥不用起来?与其偷偷摸摸叫刷单手,不如改叫热卖气氛组,听着就那么弱小可怜又无助,让人忍不住想伸出援手。
品牌调性合适,用户运营又玩得溜的,甚至可以把粉丝群都改名热卖气氛组。
就像养成系偶像一样,让用户体验一把品牌养成的感觉,让他们自觉用订单助力品牌成长。这比各种套路还半遮半掩的分享裂变更对年轻人的脾气。
最后再强调一下防杠声明,恶意刷单必被抓,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过年大扫除清洁好帮手,点击加购

往期推荐

1

快手电商靠不住?别瞎扯淡了……

2

电商吐槽大会:一杯茶,一包烟,一个破店看一天

3

探店:食品折扣店突然火爆,有哪些秘密?

别看名字很调皮,但内容都很正经
虽然内容很正经,但是视角很犀利
经常抽筋扒皮式的分析商业现象
中国电商深度报道知名新媒体
好内容、好产品、好社群
不怕你不来,就怕你不敢来
▼找电商资料,点击加入会员联盟!
浏览 16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