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去高校不给编制了,读博去高校还有性价比吗?
本文转自 | 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53370902
我是几年前杀进了这个985的非升即走,但我文章发得还可以也拿到了青基和省部级基金,把课上够了第三年就升上去了。我是学院第一年有非升即走政策的,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真的赶人,其他学院听说有赶走的了。压力确实非常大,超级超级大,因为你的对手都是厉害的人,谁也不差文章,可能差的只是一点运气而已。
通常当了副教授,就有编制了,当然学校可能前几年把编制发得太多了你得等有人退休了把编制让出来才给你。但是基本上不会被赶走了,也有很多女老师就安心当咸鱼了,加入个大佬课题组项目经费分一分,每年也都过考核。只要脸皮厚点不怕那些奋斗的人瞧不起就没问题。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287491384
我在另一个问题那里曾经回答过这类问题,懒惰的我就粘贴过来吧。
1.了解清楚住房补贴的发放性质和条件。
同样是发放安家费/住房补贴/租房补贴,不同学校的发放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些学校是真的给你安家费,不管是一次性发放还是分批,好歹是到位的,而且业绩考核不和安家费关联,你万一考核差点,不会强迫你返还。但有些学校,表面上给很多安家费,但外设了一大堆【返还】的条件,机关算尽,到头来,不管你是突破重围的那个,还是被踢出局的那个,都并没有在这个学校占到什么“便宜”,反而被收割了几年的青春和精力。站在学校层面,这也许是投入和产出最大化的人事安排和经费布局,但站在求职者层面,那是一场豪赌。
2.了解清楚入编标准,量力而行。
若是求编图安稳到普通本科的青椒,在签订合同前要明明白白地看到“落实事业单位编制”这类字眼才好签订,确定入职后可以落实编制。若是想在大平台奋勇向前拼一把的,也要了解清楚考核指标,明确怎样的情况才算考核通过了,能给出来的量化指标越清晰越少坑。当然,现在的市场,基本上是国家青年基金起步了。
3.留意合同陷阱,关注离职规定。
虽然并非每个人都会在短期内考虑离职,但从合同上关于离职的规定,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城府”。如果一个学校只不过安排一个准入编/研究员岗位给你,却除了聘用合同外还有【服务期】的要求,那这算是阴阳合同了。如果一个学校确实在你入职后落实了编制,却规定服务期或聘期内离职要【返还】部分安家费/XX津贴/XX培训费的话,那就要多加衡量了。一般来说,聘期时间<服务期时间,有些是聘期4年、服务期6年,有些是聘期5年、服务期8年,甚至有聘期5年服务期10年。聘期到了而服务期未到,你想留在原单位,得续聘,你要跳槽,那不好意思,你违反了服务期规定,得赔——这样就减少了员工离职的机会。又因为聘期和服务期总是错开的,即便服务期到了,留在原单位的你已经签署了下一个聘期。
这样设置的话,你就不能那么随便就跳槽了,因为聘期到了服务期必然没到,你要跳槽的话,多多少少要赔所在单位一些款项的。当然,在业界里,这也算是默认规矩了。但是,有些学校却会刻意增加各种聘期内/服务期内离职的赔款要求。比方说:
可以说,上至科研狂人下到学历水友,都无法避免在刚进高校的时候沦为科研民工的命运。
学校的意图很明确——我给钱引诱你来,不是为了让你安稳过日子的,而是为我增产创收的,国家基金是标配,青年xx学者、x人计划是心头好,顶级刊物是砖瓦,上面这3项你要是在聘期内没留下一两项,那不好意思,出门左转不送。很多时候,你不仅要承担上述科研压力,还需要被抓去搞各种教研,以及学院老人家分给你的院务。
而根据我身边好几个朋友的情况,在某QS2020入围大学博后期间业绩第一,一开始都说了可以留下,最后还是不留你了,自己找出路吧,直接引进带职称带课题带资源的大咖比满满培养你这头还不能产奶的小奶牛高效多了。这种情况下,没编制是真的很容易惶恐,除非有大牛罩着你,给资源你,为你搭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53045645
1.编制这个事只是高校圈子高度竞争性的一个体现, 并不是根源. 我们谈论的编制一般指的是第一次入职高校后是否能享受到事业/人员编制. 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 即使能拿到编制也不能高枕无忧, 因为你时时刻刻都要和别人对比. 绩效不达标的情况下也会无法升职、降薪、调岗、甚至辞退、赔钱. 即使取消编制的情况下, 能力背景出众的人也能拿到稳定编制, 编制是客观存在的.
2.当下的学术/高校圈是典型的金字塔行业, KPI至上. 今年国内高校公募基本明码标价, 发了啥论文有啥帽子就给啥钱和岗位. 博士生(土博)两极分化极大, 厉害的能留校副教授(水平+关系), 大多数人延毕、当临时工(博后、X聘等)、或失业. 这是一个高度竞争、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 不适合求安稳的青年.
3.高校圈区别于其他金字塔行业的一点在于自负盈亏. 例如博士阶段基本靠自我探索, 不会有领导给你下命令给指示. 因此行业性质比较像创作者(作家画家), 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和探索精神, 不适合向往体制内工作的朋友.
4.高校圈子的现状是结构性失业. 博士产出太多, 高校吸收不掉. 国内的业界又用不到大量博士人才, 导致大规模失业. 因此, 如果要走学术圈, 必须有争上游的心态, 否则很容易陷入死循环: 延毕-毕业-博后-临时工*n - 失业/去业界/去二三本.
5.高校的招聘要求是一年一小涨, 三年一大涨. 按照当前情况来看, 水平一般的211理工博士来说能在二线以下城市拿二三本院校教职, 在一线城市很难找到高校职位. 不难想象, 三五年后形势会多么严峻.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49119021
有能力者:
上课好的,未来一定会慢慢被重视,搞得好弄点慕课什么的,名声还能出校门。
能拉横向的,名片上的教授副教授头衔还是好用的。
摸鱼者:
虽然也会忙,但是时间的安排较为自由。
既然是摸鱼者,寒暑假你也不会辛苦留校,该放假就放假。
倒数第三值得注意的人:业界待遇高到发指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61672701
第二,过了前三年,还一样有考核,要发够论文,拿够项目,要不,教授降级为副教授,面子上过的去吗?
第三,就算考核勉强合格了,你的收入和你的论文和项目也是挂钩的啊,没论文,没项目,你以为学校会给你多少工资?现在高校的工资都是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基本工资很少的,绩效才是大头,没有论文就没有绩效。我就见过许多讲师比教授挣的还多,没办法,人家文章好啊!
第四,高校也是体制内啊。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第五,学农学,多半毕业后要进高校和农科所之类的,我们这农学高校甩开农科所几个段位,而且农科所搞不定哪天就从事业单位转到自负盈亏,最后就转企业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28394615
1、事业单位改革,不是这两年才开始的,已经很久了,趋势很明显,编制会越来越少,你真的对编内和编外情况非常了解吗?当然如果就算认定要编制也没错,只是像你说的,真的越来越难了。
2、如果你读博唯一的动力就是将来毕业进大学当老师,可以明确告诉你,真的太难了,难的不仅仅是能不能当上老师,更难的是就算进了大学,当了老师,事业上,生活上的难。读博真的不是想当然,读博这四五年可能是一个人一辈子最难的时期(尤其是男生),学习上的压力,经济上的窘迫,家庭上的负担,如果对科研不感兴趣,如果再遇上个不负责的导师,唉。
3、如果你顺利按时毕业了,那真的很好了;但是作为一个土博士,想去高校,真的太难了,楼上也有北大的,毕业去二本院校。你能去的高校肯定比你博士所在学校差很多,特殊情况也有,你刚好毕业,刚好你们学院有新成立的课题组,急需用人,把你留下。那就非常幸运了,但是几率很小。现在去高校安家费很少,能给到10万就很不错了(以二线末尾城市,二本院校为例),工资大概五千/月,自己算算房价,生活费多少。各种升职加薪啊,一切以文章为基础,别说什么项目,外快,没文章啥也没有。高校,讲师挺难的,尤其是男生,哎,还是男生,男人就算难啊。
4、既然你这么想进体制内,你自己也说了,可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难道这比高校差吗?高校就那么有安全感,个人觉得,现在,有钱才有安全感,嘻嘻。如果真的想读博,博士毕业可以去央企,国企啊,也是体制内,也不错啊。
5、还是想说一下自己的观点,搞科研真的看家世,家庭条件好读博很容易更上一层楼。家庭条件不太好,那真的得整个家庭艰苦奋斗五六年,是整个家庭,是很艰苦。还是那句话,别人的终究只是参考,这种事情,没有标准答案。再多了解调查调查,多考虑考虑。加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55529659
纵向和十几二十年前比,高校的性价比确实下降了。因为十几二十年前我国民营经济才刚起步不久,各个工作的工资收入也没有特别大差距,此时高校教师稳定、相对轻松、时间自由,当然是性价比很高的工作了。
就目前而言,高校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相比,仍然是有性价比的选择,但这个对比需要横向对比同样分位数的样本才合理,比如:
头部985高校——大型央企国企总部——著名企业核心岗位
总的来说,从高校到国企事业单位再到民企,基本就是工作自由度逐步下降、工资逐步上升的选择而已,比如,名校优秀博士毕业时可以选择头部985飞升即走岗位一年30万,也可以选择华为直接60万;或者普通划水博士可以选西部普通一二本一个月5000,也可以选二线城市民企一个月1万。
目前高校取消编制就是一个逐步市场化的过程,让这份工作的综合性价比与市场其他工作的性价比接轨,消除特权优待。不管如何改革,看看大家的选择就知道了,总有博士选择高校也总有博士选择企业,像之前博士毕业一股脑都往高校挤就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最后达到一个各个工作性价比的动态平衡。当然,这个平衡点的位置也会小幅变动,比如经济发展强劲时候,博士更倾向于去企业或者创业;经济发展疲软时候,博士更倾向于去高校。。。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107829026
再来说编制问题。这个就得具体分析了。现在取消编制实行合同制确实是大趋势,但也不是完全的一刀切,至少现在不是。以帝都为例,2019年北京市人社局出台了《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聘任管理办法》,要求实行考核聘期制。但目前确实还有一些高校走旧体制,这实在是一股清流。编制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编有户,有编无户,无编无户。因为户口指标原因,现在已经有高校开始实行有编制没户口的方案了。对于地方院校,具体政策要求,入职前最好也需要具体了解清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062551420
所以你博士毕业能不能进高校编制,主要参考你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但是题主不要单纯觉得读个博士进高校就稳定,现在多数高校不管聘用什么层次的人才都有考核要求,越好的学校考核要求越高,非升即走。当然实力弱一些的地方高校科研平台也相对较弱,考核压力不会那么大。
至于事业单位,农业口的比如省级农科院总体待遇都一般,一样会有职称评定考核,压力跟高校相比要小一些。
如果题主就是一心想进入高校拿个教职,首先认真评估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好读博士的准备,因为读博多少有点风险,少则三四年,多则七八年,你有没有信心和基础在博士研究生阶段拿出有质量的研究成果,毕竟科研成果是争取好职位的保证。
其实我倒觉得公务员还比在高校工作要安稳一些。如果只是考虑有个踏实工作,硕士毕业去考公务员,或者转行做其他工作,选择余地也不小,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2930972/answer/1101860994
不得不说以材料专业的就业环境,材料专业博士进高校是一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但也造成了严重的内卷化。前几年我博士毕业的时候做博后的同学还不是很多,很多人都进了高校,但是目前很多师弟师妹在博士毕业的时候都选择博后,比例还不少。
以我们学校为例,目前进来的博士还都有编制。前几年只要是国内211高校博士,有几篇SCI文章,甚至不怎么看本科学历就能进来。但这几年已经提高到基本不招普通讲师,大量招特聘副教授,条件是海外名校经历+n篇1区或国内特别优秀博士(后),达不到要求的博士想进来只能从博后做起。当然这个特聘副教授要几年后通过考核才能是正式副教授,考核不通过就是讲师。我们学校比较好的一点是达不到要求不会和你解聘。
如果有人说,我就想当个讲师,每天教教书也不搞科研,周末寒暑假就出去旅旅游享受享受生活不行吗?还真不行。一般每年学校对老师都有教学和科研的考核。教学上你要完成多少课时量,科研上就是你要发表多少篇SCI文章,完成多少业绩点。我想每个学校都有一定的考核任务。我们学校如果一年完不成,下一年的基本绩效津贴就没有,如果连续三年完不成就降薪不降级,就是教授拿副教授工资,副教授拿讲师工资,讲师拿助教工资。当然如果是一个讲师,只要不要太荒废做好规划完成学校每年给的任务问题不大。所以在我们这样层次的高校,有个编制保底一直当个讲师问题不大。
但如果你一直是讲师就有安全感了吗?以高校的发展速度,你会担心过几年对讲师的要求是不是提高了,自己会不会被淘汰。当你年终奖就几千块而别人年终奖十几甚至几十万,和你同一批进来的早已是教授、副教授而你还是讲师,我想是不大会有安全感的。我见到的身边的青椒同事都非常努力,混日子的青椒我是没见过,这说明高校风气也越来越好了。
猜您喜欢:
附下载 |《TensorFlow 2.0 深度学习算法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