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今日北斗

共 5595字,需浏览 12分钟

 ·

2021-05-21 04:26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京发布《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图源丨人民日报海外网


01


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

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约16.9%。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1%,达到1295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2.11%,增速略高于去年。

 

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约19.9%,达到2738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67.89%。

 

图源丨人民日报海外网


同时,白皮书客观分析总结了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所呈现出的先抑后扬的整体态势。先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产业发展增速与2019年同期相比明显放缓,尤其第一季度总体营收情况甚至低于2018年同期水平,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广大业内企业积极复工达产,市场经济状况也迅速恢复,产业总体运行趋稳。特别是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开通服务,以及国家“新基建”发展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刺激和拉动了各行业对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的需求和投入,国内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获得了重大发展机遇,产业增速重回快车道。

 

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整体发展和产值增速未造成明显影响,且随着“北斗+”和“+北斗”的深化发展,在新应用、新业务、新模式方面,反而呈现出更加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前,交通、电力、铁路、石化、通信、军工等行业领域已经主动跨界进入北斗产业,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北斗机构或企业,积极探索开拓以北斗技术为赋能手段的应用场景,推进本行业北斗应用,促进自身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北斗应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保持在 14000家 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 50万 。截至2020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 84家 ,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 7.79% 左右。

 

02


北斗全面融入生产生活,产业蓬勃发展

2020年,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领域,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截至2020年底,

  • 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超过1.5亿片,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片;
  • 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含智能手机);
  • 2020年国内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的总出货量高速增长,突破100万片,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农机、工程机械、测绘仪器、机器人和物联网终端等,高精度应用明显呈现出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

 


2020年,国内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国产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8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支持双频双模的22纳米北斗导航定位芯片完成了各项关键性能的验证,已经进入量产阶段,性能再上新台阶。

 

北斗系统已经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面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车辆船舶监管、智慧港口解决方案已经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地区得到成功应用。

 


包括智能手机器件供应商在内的国际主流芯片厂商产品广泛支持北斗,国内华为、VIVO、OPPO、小米等品牌大部分款型均支持北斗功能。此外,随着移动位置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精度室内外无缝位置服务需求日益迫切,业内相关研发和产业化工作明显提速。未来,伴随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深入发展和应用,结合北斗应用的多源融合室内外无缝定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服务推广必将越发成为产业融合创新的投资热点。

 

03


产业结构趋于成熟,产业链内循环生态已形成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链大体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 上游基础产品研制、生产及销售环节,是产业自主可控的关键,主要包括基础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数据等;

  • 中游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主要包括各类终端集成产品和系统集成产品研制、生产及销售等;
  • 下游是基于各种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及运营服务环节。

 


白皮书指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结构趋于成熟,产业链自主可控、良性发展的内循环生态已基本形成。2020年产业链各环节产值较2019年均有提升。

 

随着“北斗+”和“+北斗”生态范畴的日益扩大,业内外企业对卫星导航器件、终端、软件、数据的采购的进一步增加,产业链上游产值实现384亿元,同比增长12.1%,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9.52%,其中基础器件、基础软件和基础数据等环节产值分别占比为3.64%、1.78%和4.1%。

 


在“新基建”发展带动下,终端采购和系统集成项目规模显著提高,中游产值实现1770亿元,同比增长11.9%,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43.88%,其中终端集成环节占比为27.84%,系统集成环节占比为16.04%。

 

下游运营服务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涨幅最快,疫情封闭使无人系统、医疗健康、防疫消杀、远程监控、线上服务等下游运营服务环节的应用场景非常活跃,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20年下游产值达到1879亿元,同比增长23.2%,在总体产值占比为46.6%。

 


随着未来时空服务和“+北斗”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以及投资推动,预期下游服务产值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成为产值主要增长点。

 

在知识产权方面,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以专利公开时间为准),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对中国专利授予机构的著录项目统计,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突破8.5万件,保持全球第一位。

 

04


“+北斗”持续活跃,促应用扩展市场提升

2020年“+北斗”发展更加活跃,“行业+北斗”新生业态对市场规模和应用场景扩展产生巨大影响。


白皮书显示,2020年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超4.36亿台,其中:

  • 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96亿台;
  • 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281万台;
  • 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437万台;
  • 各类监控终端销量达到419万台。

 


另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国内超70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超过30000辆邮政快递干线车辆、1400艘公务船舶已应用北斗系统,综合交通管理效率和运输安全水平全面提升,重特大事故发生起数下降93%,死亡率下降86%;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启动,推广各型号北斗终端近8000台。约300架通用飞行器安装使用北斗系统,占比11%,运输航空器上成功实现了北斗首次应用。

 

此外,“森林防护+北斗”“公安巡逻+北斗”也得到大量应用部署,2020年各地部署手持巡护型终端、北斗应急指挥终端、北斗车载终端合计超过15000台/套用于森林防火;各地部署警用车载终端、移动警务终端合计超过12100余台/套用于公安巡逻。

 


以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式设备为代表的北斗大众领域应用也获得全面突破。随着近年来销量靠前的华为、VIVO、OPPO、小米等品牌手机使用兼容北斗芯片,北斗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渗透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华为和小米的部分穿戴式设备也已经采用北斗兼容芯片。

 

此外,近些年来,交通、电力、铁路、石化、通信、军工等行业领域主动跨界进入北斗产业,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北斗机构或企业,积极探索开拓以北斗技术为赋能手段的应用场景,推进本行业北斗应用,促进自身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了北斗应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已经成为2020年产业发展的一大新特点。

 

05


高精度应用发展迅猛,市场高速增长

2020年行业高精度应用发展迅速,在电力、精准农业、精细化施工、高精度测绘、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市场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高精度器件和产品的销售规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其中,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大力开展电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截止2020年底,已建设完成了约1700座电力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推广应用近4.5万台/套,节约50%的用工成本。

 


据了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于北斗高精度技术的测绘方案为湖北、陕西等多地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大幅缩短了前期勘察测量的时间,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无人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包括植保、物流、消杀、侦查、监视等在内的精准无人机飞行细分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大幅提升了高精度市场的总体规模。

 

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平台(北斗定位2.0版)的发布,可将民用手机的定位精度提高到1.2米,大众消费级车辆导航等也可享受高精度定位服务;国内市场各类高精度应用终端(含测量型接收机)总销量接近150万台/套,其中应用国产高精度模块和板卡的终端已超过70%左右;高精度天线出货量接近150万只。

 


白皮书指出,应大力推进“三农”、移动大健康、无人系统、智能交通和物流管理、科学普及、科技教育、科创竞赛等领域的高精度大众化应用服务创新,形成各种各样的、行业的、区域的、大众化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推进北斗高精度大众化的技术自主化、系统国产化、应用规模化、服务产业化和市场全球化。

 

06


产业区域聚集发展优势巩固,保持稳定增长

2020年,具有传统发展优势的五大产业区域和产业发展重点城市积极结合国家战略和自身特点,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布局,巩固了区域发展特色优势,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据白皮书披露,2020年,五大区域实现综合产值2958亿元,在全国总体产值中占比高达73.4%。其中,京津冀地区综合产值超越珠三角地区成为五大区域发展之首,达到 866亿元 ,珠三角地区综合产值达到 821亿元 ,长三角地区综合产值达 557亿元 ,华中地区综合产值达到399亿元,西部地区综合产值达到 315亿元 

 

据了解,上述区域中北京、上海、河北、江苏、广州等省市相继出台发展新基建政策,开展“北斗+5G”应用示范,推进北斗技术的深度应用,或以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或以推进产业创新基地集聚为主要手段,打造“北斗+”融合应用生态圈,逐步形成了产业链全面布局,并大力促进了北斗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北斗+”和“+北斗”的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实现了区域产业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07


新时空服务到来,产业生态圈不断扩大

2020年是北斗三号系统全面建成之年,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2035年前还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的起步之年。北斗正全面迈向综合时空体系发展新阶段,将带动形成数万亿规模的时空信息服务市场。

 


白皮书指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产业生态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精准时空服务正逐渐取代目前的位置服务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围绕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中国新时空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体系化融合创新,实现PNT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于移动网、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将当前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生态体系极大拓展,形成更大的产值规模是产业发展的未来总路线。


在这一过程中,以时空信息为核心的各种服务将不断涌现,各类新用户群体、新商业模式和新业务形态也将不断形成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原本属于其他领域的用户群体、科研机构群体和企事业单位群体正在与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界相融合,不断扩充着北斗应用产业生态体系,形成新的产业生态圈,使产业内涵和外沿迅速扩大,产业的范畴和边界逐渐模糊。

 


预计到2025年,综合时空服务的发展将直接形成5-10亿/年的芯片及终端市场规模,总体产值预计达到8000-10000亿元规模。到2035年,预期构建形成智能信息产业体系,创造形成中国服务品牌,直接产生和带动形成的总体产值规模将超过30000亿元左右。

 

08


推动北斗优先和标配化应用,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作为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和重要保障以及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未来北斗将全面服务国防、外交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

 


白皮书指出,为实现北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关键领域完全自主可控,应对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十四五”期间,应应从管理、政策、应用、技术和标准等方面多管齐下,积极支持北斗优先和标配化发展,全面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彻底摆脱行业“小散乱低”的局面,从而推动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内容来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更多行业动态资讯



浏览 1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