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后,还有许多观众看不懂《阿凡达》

腾云

共 4827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1-03-26 18:56


11年前,《阿凡达》首映。其惊人的影音效果,对中国观众甚至整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电影走向。


11年后,《阿凡达》重映。影片并未进行任何修复和更新,“原封不动”地归来。此时此刻,我们感受最多的可能是中国电影自身的改变与“未变”。




文 | 支菲娜

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编辑


3月26日,被形容为与《阿凡达》双王争霸的《哥斯拉大战金刚》公映。


谁会赢?这成为影迷最关心的话题,而影片能多大程度上带动“倒春寒”的电影市场回暖则更为业界关注。


曾于2010年1月在中国公映的《阿凡达》,时隔11年后匆忙于3月12日回归。14天后,在3月25日,影片斩获票房逾3亿元。但已是强弩之末,大量有IMAX银幕和其他各品牌巨幕的影院,为了给《哥斯拉大战金刚》腾开位置获得更好的放映效果,已经将《阿凡达》挪到了普通3D影厅上映。



01
11年前的《阿凡达》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潮”,意味着非凡的想象力,以及昂贵的文化消费能力。


IMAX银幕的特征是“顶天立地”——世界最大的IMAX银幕高29.42×宽35.73m,有6层楼那么高,约为普通影院银幕的40倍大。IMAX银幕能比一般银幕多出约26%的画面,主要是在银幕的上方和下方。正因如此,巨幕电影(如《星际穿越》等),在普通影厅和巨幕影厅分别观看,有可能“看的不是同一部电影”。


十一年前,2010年1月4日,《阿凡达》在中国公映,比全球重要电影市场晚了2周。


这部影片最早2009年12月10日在英国点映,美国和加拿大于12月18日正式开画。在亚洲,当仁不让的自然是日本获得首映,几天之后,便在日本斩获156亿日元票房。


彼时,世界重要商业电影的亚洲首站东京应该不会想到,几年之后,这一荣耀就会被当时只有4700块银幕、观影人次只有2亿人的中国市场抢走,且再也不会易主。


但导演卡梅隆显然注意到在产业化改革7年后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变化。2009年12月23日,詹姆斯·卡梅隆第一次来到北京,为《阿凡达》宣传造势。


《阿凡达》当时在全球106个国家和地区的14604块银幕公映,其中包含3671块3D银幕,261块IMAX银幕。《阿凡达》来的时候,全中国只有14块商用IMAX银幕,北京有3块。


一块位于双安商场对面的华星UME影城,这家影城租用的是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房产,配置之高全国闻名;一块位于东郊的中国电影博物馆,是中国电影文博研究的最高地;一块则位于北京石景山区万达广场的万达影城,它是中国龙头院线旗下的自营代表性影城,而万达院线长年占中国13%左右的市场份额。


这部IMAX 3D科幻电影终于成了中国影迷心中的圣迹。


为了一睹IMAX版《阿凡达》的风采,甚至有痴心影迷坐火车或是飞机奔赴有IMAX银幕的东莞等地,一张40块的电影票被黑市炒到1500元,连夜排队买电影票的报道屡见不鲜,仿佛回到了万人空巷观摩电影的六七十年代。


对于当时的年人均收入水平来讲,平均50块的IMAX电影票并不便宜,加上影片无中文配音只有中文字幕等因素,它更适合于贴上“高欣赏门槛”的标签。


当年,《阿凡达》在中国影院放映一个多月后,影院便接到了下映通知,报收13.82亿元票房、2762万观众。如果不是考虑到再放下去会让国产电影“挂不住面子”,该片应该还能有更多收获——毕竟在2010年101.72亿元票房中,它就占据了13.58%的比重。


《南方周末》记者李宏宇写了一篇报道名为《〈阿凡达〉:史上最牛钉子户VS史上最惨强拆队》,李承鹏也写了《宇宙最牛钉子户:〈阿凡达〉拆迁的故事》的短评,流传颇广。




02
11年后,卡神还是卡神

导演卡梅隆被业界尊称为“卡神”。


无论是电影创作的艺术水准和技术高度,还是作品在电影市场的回报能力,“只有卡神能打败卡神”——他导演了《终结者》《终结者2》《异形2》《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还监制了《阿丽塔》。


11年后的3月9日傍晚,传闻已久的《阿凡达》突然确凿了将于3月12日重映的消息。别的经典影片重映,一般都会有“技术增量”,做个3D版本(如《泰坦尼克号》),或者做个4K修复版本(如《海上钢琴师》)。而《阿凡达》不同——11年前什么样,11年后什么样。“旧瓶子旧酒”地来了。


这消息太过突然,导致市场一边欢呼一边“懵圈”:


一是尽管卡梅隆录制了一些宣传视频上线,但听说迪士尼的中层管理人员也是通过报道才得知消息的。本身《阿凡达》的制片公司是20世纪福斯公司,迪士尼收购20世纪福斯之后,面对《阿凡达》这个大个子的“拖油瓶儿子”,颇有些细节还没理顺。


二是电影的片源送达也比较晚。当下的影片放映,需要制片公司做好数字硬盘后快递送到影城,影城拿到硬盘后,输入指定的数字密钥获得放映权,硬盘和密钥两者缺一不可,每个影城至少需要一个数字硬盘,如果影城较大有两个以上的影厅放映同一部影片,那就需要两个以上硬盘。


全国有1.2万家影城,就算只有一半放映《阿凡达》,数字硬盘制作的量也不小,时间又紧张。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物流方便,从3月12日凌晨就拿到片源开始放。二线城市也还好,在3月12日白天就开始陆续有排片。很多边远城市到3月13日才拿到数字硬盘。为了早点放,有些影城是直接派人到机场接的硬盘。


三是国内的发行公司基本没时间做好宣传营销。影迷还能做到口口相传,但一般观众得知消息比较晚。


反而是一些院线和电影院主动做起了营销工作。比如万达院线,做了“寻找2010年观看《阿凡达》观众”的活动,持2010年票根,可以兑换2021年的《阿凡达》电影票。我朋友圈有不少人晒了2010年的票根,实现了“那一张旧影票,11年后依然可以登上前往潘多拉星球的飞船”的场景。



即便市场众多措手不及,《阿凡达》重映还是获得近900万观众的高分好评。年轻的观众留言“完全想象不出来这是11年前拍的电影”,年纪稍长的则重温了当年在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震撼,还有已经在视频网站上看过多次的观众回到IMAX影厅去感受视听冲击。


一句话,“卡神还是那个卡神”,无人超越。



03
从《阿凡达》到《阿丽塔》,中国电影市场的改变 

2010年《阿凡达》离开后,留下了两个巨大的影响:


一是为了应对美国进口大片的竞争压力,国家专门出台了一些财政金融政策,来支持国产高新技术格式影片创作生产和放映,中国电影经过艰难探索(当然不乏群嘲),终于也开出了IMAX3D版《流浪地球》等鲜艳花朵。



二是中国自有的巨幕研制和品牌开发快速发展,命名为“中国巨幕”的国产品牌巨幕不仅在国内铺开,也走到国际市场。尽管中国巨幕和IMAX、LUXE等国际高端银幕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放映品质更为高端的中国自有品牌巨幕“CINITY”已经有50余块。


中国市场的改变不仅仅如此:


中国在2012年实现了银幕数字化率99%,成为全球银幕数字化率最高的国家。


中国早在2017年6月就超过北美地区的4.5万块银幕,成为世界拥有银幕数最多的国家。


截至2020年末,中国已有75581块银幕,平均每块银幕覆盖人口1.86万。尽管与美国0.81万人/幕尚有差距,但早已超过3.7万人/幕的邻国日本。


中国的3D银幕数在全球占绝对优势。


2020年末,全球共有207650块银幕,其中数字3D银幕共122180块。而中国74076块,占全球总数的60.63%。根据笔者统计,全国共有约4000块各类巨幕影厅,其中包括716块Imax银幕,132块LUXE银幕。


此外,中国还有装载了杜比全景声或DTS临境音这两种沉浸式声音的商业影厅约3500个。毋庸置疑,中国的影院建设水平在全球来看都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在北京,已有23块IMAX银幕,是2010年的7倍多。


更多的高新技术格式电影在中国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比如高帧率。李安的120帧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口碑。从无声电影时期以来,电影帧率为每秒16到24帧(fps)。24帧较为符合人眼的视觉感受。但在高清晰度、高亮度的银幕上,24帧的影像会出现抖动、模糊等问题。这时候就需要高帧率也即以每秒48帧、60帧、120帧画面频率拍摄电影。


比如高亮度。一般的3D电影,只要到3.5万流明(亮度单位,普通40瓦白炽灯为340流明)就能看,但是如果银幕不够新、放映机功率不够大或者照明用的氙灯老化,就会出现画面昏暗、鬼影、观众头晕等问题。而3D电影在6万流明以上,人眼看着就会很舒服。


卢米埃影管公司的总裁胡其鸣先生跟我回忆,2019年,卡梅隆监制的《阿丽塔》上映,专门为中国市场做了10万流明的高亮调光版本。卡梅隆对他感慨说,这个版本全世界只在中国发行,因为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么多高配置的影院。


硬件设施的领先,助推中国自2012年以来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且在全球的票房份额逐年提高。遭遇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中国影市跌去68.23%,只获得204.17亿元票房。但这在全球已是非常傲人的成绩——全球跌掉了72%,北美下跌80%。由此中国一不小心成了全球第一大市场。不知道这个成绩能否延续。




04
大量观众仍不懂《阿凡达》 

经过春节档78亿元票房、1.6亿观影人次的狂欢,3月以来中国电影进入传统的淡季,缺乏影片补充的电影市场,已经连续多日徘徊在亏本线以下。《阿凡达》带来的3亿元票房,让影院一定程度上“回血”。


但即便银幕建设如此快速高效,中国的大量观众仍然不甚懂得《阿凡达》。


有网友留言:“这么老的片子没加任何新东西,还要我花50块?”也有人说:“早都在电脑上看好几遍了,没必要去影院花钱。”也有大学教授指责《阿凡达》故事老套、结构简单。我想,恐怕这些观众是从“看故事”的角度发表的评价。


电影发展到今天,作为关于想象力的艺术的意义更加重要。


优质电影院存在的一大价值在于,使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从摄影棚或工作室到影院得到完美无损的再现,从而让观众能够获得最大阈值的接收,去感受与领悟技术支撑之下的想象力。如果只是看故事,那手机看网剧或者电视剧就能解决。


评价一部影片的维度,我觉得有四个,艺术、技术、商业、国力。


前三个维度比较好理解。国力维度,是因为电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科幻作家韩松曾将科幻与现代化、大国崛起的命题并置在一起观照。他说,“为了一目瞭然地看明白我们的实力,我建议,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中,尽快增设科幻电影的指标。” 支撑科幻电影的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超强工业化水平和科研水平。


《阿凡达》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科幻电影和美国存在明显差距。背后的问题,恐怕是我们对想象力的“想象”依然存在差距。


在影院重温《阿凡达》,还有很大一部分意义在于感受视听效果。


尽管很多普通3D影厅也有排片,但整体上座率一般。一线城市因巨幕影厅数量多,观众文化消费能力强,周末Imax和其他各类巨幕几乎满场。龙头院线万达,旗下有350多块Imax银幕,占全国716块银幕的约50%,又采取了49.9元的低价惠民策略,这次放映的人次份额明显高于其他院线的巨幕。


但其中也暴露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北京有影院用LED厅排《阿凡达》,却用高亮度的LUXE巨幕排《你好,李焕英》这样的普通2D电影,让人忍不住心疼卡梅隆;许多小城市甚至没有排《阿凡达》,原因在于:没有巨幕,影院银幕数量少、排不开,但核心还是当地观众观影习惯依然保守。


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的“扫盲”工作或许还没做好。



-----------------  往期回顾  -----------------


点击关注腾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喜欢本文?快点亮右下角“在看”图标吧↘

浏览 2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