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月薪3w文案距离多远?
共 5410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1-07-21 04:51
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口中的文案,和月薪3万的 “文案”,根本就是两种生物。
他们理解的文案,不懂品牌和策略,不会洞察和概念提炼。就只能被锁死在文字扫雪工的层面。
我第一次在村上春树的《舞舞舞》中看到文字扫雪工的比喻时,顿觉心领神会。在这一行有太多的扫雪工。
尤其是文案新人的阶段,每天需要把大量精力花在写软文、写画册、写企业双微等工作中,就像琐碎枯燥的扫雪工作一样。久而久之,感到疲惫压抑。
如何从只会写文案,进化成有洞察、懂策略的文案新物种呢?从一件最容易被你忽视的小事做起:看案例。
也许你会说,就这?就这?是的,就这。看案例刷作品,每个文案几乎每天都在做。这件事容易让人愉悦。那些精彩的idea,让人共鸣共振的金句,还有丰富的视觉冲击,能让人颅内高潮不断。
警惕这种假高潮!它让你误以为自己得到了奖励,充满了收获感。
长此以往,你会发觉,你学会的不过是多几种修辞手法、多几个创意套路,都是浮于执行层面的small idea。不客气地说,如果你长期停留在这个层面,任何人都能指教你的文案。
那当我们看案例的时候究竟在看什么?
一流的国际象棋高手看一眼棋盘,就能瞬间判断出整个局势,哪一方占优势,下一步或更多步的招法是什么,转折点会出现在哪里等等。
这么做好难啊!好麻烦!还是算了吧!——如果你这么想,那会非常可惜。
因为,再资深的营销人恐怕也无法一年内服务上百个项目,洞察数十个细分群体吧?但你却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扎扎实实地拆解上百个案例、成千张稿子,通过刻意练习快速提升你的能力。
逼自己一把,你会发现,现在所费的时间,都在为以后的跃升省下大把时间。
谈到创意时,很多前辈们通常都会说:“先想概念,只有概念强,创意才能强。” 那概念到底是什么?
例如iPhone se的产品文案有数个版本。它们是各有各的概念吗?
大陆版写的是:「咱们这颗芯,和 iPhone 11 Pro 大哥平起平坐。」
港版和美版文案都用了反面呈现的手法,用iPhone 11的抗议反衬自己的超值。其中美版的文案,俨然一部微小说,非常有画面感。
美版:「iPhone 11 Pro called. It want its chip back」iPhone 11 Pro 打电话过来,它想要回它的芯片。
港版:「竟然用上同一晶片,iPhone 11 Pro 表示抗议。」
台版、日版、韩版都采用了对话体,但呈现的情绪,各不相同。
台版是表达钦佩和感激的小弟姿态,「谢谢 iPhone 11 Pro 大哥,你的晶片果然厉害。」
日版表达骄傲、自豪的心情:「和 iPhone 11 Pro 相同的芯片,有点骄傲。」
韩版表达惊讶、出乎意料:「咦,iPhone 11 Pro 的芯片为什么在这里?」
这些精彩版本虽然表达方式各异,但都围绕着一个概念:和iPhone 11 Pro相同强大的芯片。
如果idea是一群形形色色的人,概念就是他们的精神领袖。概念是内核,统领文案、平面、视频等种种形式。
再举个例子,“生命就是一场旅行”,是LV的创意概念。围绕这个创意概念,无论是邀请戈尔巴乔夫、登月宇航员、老牌007等拍摄平面,还是制作微电影、跨界联名等等,都是执行idea。
如果idea是一堆散落的珍珠,概念就是那根线。概念可以跨越沟通平台和传播周期。
BBDO前北美首席创意官菲尔·杜森伯里曾说:洞见远胜创意。翻译一下,他的意思其实是:执行类的idea不值钱,因为大多数人都能产生。但一个有洞见的好概念非常值钱。因为一个好的概念可以产生1000个好的idea。
对文案来说,最痛苦的可能是总监让你写20个标题。大多数文案新手就像小学生被罚错字抄100遍一样,翻来覆去地换形容词,写来写去都是同一个角度。
其实,写20个标题或者50句slogan,都不是在考察你的修辞能力,而是想要训练你寻找切入角度的能力。
新手往往只能看到一个角度,一个面。例如看到一块砖就是一块砖,只能说出类似 “你看这块砖,它又长又宽” 之类的。而高手却能发现它的立体,选择不同角度切入。
你对它了解得越多,越能找到不同的角度去写。
例如大神级文案路克·苏利文在给波旁酒写文案的时候,就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诉求波旁酒的品质优势和生活方式。
切入角度1 :储藏时间
当他了解到每瓶波旁酒出厂前,需要先储存9年,就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切入角度:储藏时间。接下来的文案表达就非常轻松了。
桶中9年修炼,成就杯中片刻光彩。
树上的年轮成倍增加,冰川在水面上飞驰而过,而波旁酒还在等待着酿成的那一刻。
切入角度2 :历史悠久
110岁的高龄,仍每晚出现在酒吧里。
这种酒的问世比冰块的使用还要早50年。
当第一瓶酒装瓶时,美国的历史还没有那么多沉重的故事。
切入角度3 :产地
它不仅是以肯塔基的溪流命名,也由它酿造而成。
有点像肯塔基年迈的老驴。经典,顽固,给你刺激和挑衅。
味道如同肯塔基的日落。
切入角度4:饮用场景和生活方式
优质的波旁酒如朋友的真心,实实在在,没有水分。
生命中的安静时光,如在两次婚姻之间,少不了波旁酒的陪伴。
棒球赛不容雨水,波旁酒不容掺水。
建议大家日常无论是搜集案例,还是写文案时,都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去围绕同一个概念,发现不同的切入角度。而每个切入角度都可以再细分,延展出无数文案。
以眼镜广告为例,没有洞察的文案可能是这样的:
明眸 “视” 界,清晰演绎。
给心灵的窗户,最贴心的呵护
大视野,让您拥有大事业。
他们围绕着眼镜让人看得更清晰这个基础信息,翻来覆去换形容词。而基于人性洞察的文案呢?他们可能毫无文采,但却能引起用户的共鸣。
左:黑帮成员 右:服装设计师
左:卡车司机 右:教授
左:容易到手 右:超级难追
创意是:戴眼镜和不戴眼镜,是两种人。
概念是:秒变有范儿
而洞察是:眼镜对人来说,不只是帮助改善视力,还能帮助装饰,标榜身份。
再深入想一想,你会发现,让产品成为身份象征、标志符号,其实是很管用的一个洞察,可以延展到很多行业。我把这个叫做基于人性底层的 “通用洞察”。
发现越多通用洞察,对提升创意思维越有帮助。
举个例子,这张Dtc的钻石文案,看到它用了比喻手法,是最表层的理解。再深入一点,想一想,它的概念基于怎样的洞察。
然后围绕这个洞察,去留意和搜集相关案例,你会发现,鲜花广告也是同样的通用洞察。
她有多生气?
还有呢?例如京东电器抓到的一个场景洞察--帮女友拍照。
还有呢?例如男友求生欲测试,其实也是男生精心挑选语言的礼物,以免惹祸上身。
它们都基于同一种通用洞察,一个痛点:送对礼物,能够帮助你避免情感关系中的小麻烦。
所以在日常看案例的时候,带着寻找洞察的意识,去不断思考:它来自于什么洞察?还有哪些也运用了通用洞察?还有呢?
内容营销的时代,判断一个广告好不好,拿奖不再是唯一标准,成为现象级话题更值得重视。
这也意味着,一个概念在打磨的阶段,就要优先考虑到传播度。例如Apple决定拍摄一支广告,找陈可辛用iPhone X来拍,就让这支广告自带社会话题。至于拍什么,真的不是那么重要。
讨论内容是否具有传播度,可以从几个层面入手。
一 人群基础
它的话题设置是否足够大众化,简单来说是否能破圈,能激起更大规模群体的参与?
例如杜蕾斯、喜茶等品牌天然就更容易成为话题中心,因为食色性也,每个人都感兴趣的社会话题,天生就具有更大的传播能量。一个话题的人群基础,取决于一个标准,它是否能让更多人感觉到:与我相关。
二 观点立场
它是否倡导了某个有价值的观点,或帮助 “我” 表达了某种鲜明的态度?
例如SK-II相亲角就是洞察到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帮助女性们明确表达出来,反抗外在的年龄歧视。
大多数有这种困扰的女性们从前不方便表达,或者能力有限无法很好地表达,这支影片相当于为她们提供了一面旗帜,一封宣言。她们的转发点赞,实际上是在表明自己的的态度。
三 情感传染
所有人都知道情感是利器。所有营销人都在拼命琢磨,怎么做出某某电影那样感人的名场面,怎么像某某金曲那样万人转发。
但是,大众情感是一条河,品牌只能顺着它的走向,导向自身的体验和价值观宣导上。而不是喧宾夺主,希望用品牌的力量掀起大众的情感。如何顺势而为?也许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但如何避免翻船,记得饿了么的那篇甩锅文《你愿意多等我5分钟吗》,倒是可以成为负面典范。有个梗叫做人别太xxx,以后可以多一句:做公关别太饿了么。
为什么饿了么引火上身?我们从传播度的三个要素来看。
1 人群基础:困在系统中的大众
从人群基础来讲,外卖员的职业困境的确是不会被广泛关注的话题。但《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这篇爆文,刻画了在网络和算法主宰一切的时代,一个个小人物被迫越来越快、越来越拼命的困境。
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困在系统中的人。所以,它让话题迅速地和每个人产生关联。它让每个人都想到了自己的困境,想到越来越内卷化的职场,想到小人物和大平台的冲突。所以大众对外卖员产生了深深的共情代入。
2 情感传染:小人物和大平台的冲突
当同情、愤怒、冲突等种种情绪被唤醒,大众的情绪逐步积累,就像越来越危险的堰塞湖。饿了么就在这个时候登场了。
对舆论场上正在螺旋上升的大众情感,对小人物和大平台的冲突,饿了么们毫无同理心。它像集天时地利人和的一个蠢货,主动引来了大众情绪的决堤。
3 观点立场:站到大众的对立面
一句 “系统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愿意包容吗”,实力甩锅,绑架消费者的善良,彻底让饿了站到了大众的对立面。愤怒的人们甚至已经忘记了文章中指责的美团系统……
我在网上看到一些说法,说枪打出头鸟,饿了么不该率先发言。从传播度的三个要素逐一分析,你会发现,饿了么此次翻车堪称必然,和发言顺序关系不大。
这也再次提醒我们,网络传播不分大小。只言片语可以成事,也可以乘势,最忌脑壳一拍,感动了自己,惹怒了大众。
作为普通人,我们都爱捷径。例如获得了某本秘籍,得到了某位大佬真传,立刻就能功力突飞猛进。
其实,一饮一啄日常间都是修行。做好看案例这件小事,才是平凡人超越平凡,新手进化高手的捷径。
一个概念有横向、纵向两个维度。
横向是切入角度,它需要够独特,新鲜,激发起人们的兴趣;纵向是洞察深度,它需要足够犀利,打动人,引发人们的共鸣。
而在内容营销的时代,一个案例成不成功的标准是有没有刷屏,有没有成为话题。所以,关于概念,还有第三个重要维度,即传播度。从这三个维度,可以深度剖析一个概念的好坏。
那么,从概念层再往上一步呢?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金句,“别说你爬过的山,只有早高峰。” 来自MINI COOPER。从表达和概念来看,这句的确很好。它将早高峰比拟成山,将上班族疲于奔命的窘境变得形象;它用每天挤早高峰的高频场景,去和更多人产生关联,激发共鸣。
但我觉得,它是金句,却不是好文案。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不妨也思考看看:金句和好文案的差别在哪里?
好了,如若本文对你有些许帮助,请一定帮我分享给你身边的人,顺便也点个在看啊,感谢你!
众多文案前辈大咖一直推荐的文案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