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致谢:我退过学、被10余人拒稿,但我不曾放弃

数学算法俱乐部

共 2672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1-12-24 18:21

数学算法俱乐部

日期 : 2021年12月20日       

正文共 2331字

来源 : 德先生


我从来不曾优秀过!

我小学升初中没考上,初中升大学没考上,大学考研惨遭调剂,硕士考博士再次惨遭调剂!到了博士,我因与导师不和退学了!

“给你一支金笔也无用”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商店买铅笔,商店老板拿出一支瑕疵品。妈妈要求调换,老板说:给你一支金笔也无用

那时我很小,不理解此话何意,只看到妈妈低头不语。

博士退学后,我来到北京工作,可是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想做科研。

那年,我在北京4平米的小屋子里,一边打工,一边复习考博。

终于过了初试,可是目标导师不要我,我只能调剂。我挨个给动物所的老师打电话可惜他们名额都满了。

正当我绝望至极,收到王雁玲老师的邮件,她告诉我李明老师还有一个名额。

我立即联系李明老师,正如一个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的稻草。

我向李明老师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和感兴趣的方向。不过,李明老师告诉我,还有几个学生联系他,要我先回去,有消息通知我。


“序茅,你回来吧,就你了”

我骑着自行车,正走到半路,接到李老师电话:“序茅,你回来吧,我不考虑了,就你了。你抓紧过来补一下程序。”

就这样,我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而给予我机会的正是李明老师。

更加难得的是,李老师知道我喜欢科普,他告诉我可以一边做科研,一边做科普,恩情莫过知遇。

2015年博一,我和李明老师探讨具体的研究课题。李老师给我一个大致的范围——气候变化对于灵长类动物的影响,并且坦率地告诉我:“我自己也不懂这一块,我们组也不做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平台,你需要什么可以直接和我说。”

有了李明老师的平台,剩下的路要靠自己走,于是一边上课,一边思考课题研究。


别人所谓不可为,我却做成了

大概半年后,我发现这个选题很多人都已经研究过了,很难出东西。

我这下慌神了,可是又不知道如何给李明老师说,直接告诉他这个选题我做不做了,要换一个选题?可是换什么选题呢?

在我彷徨之际,李明老师无意中给我推荐本所李欣海老师发表的一篇文章。看到此文,我又见柳暗花明。

于是,我开始往旧酒瓶里,装新酒。借鉴欣海老师的方法,研究我关注的灵长类动物。在欣海老师的基础上,往前进一步,弥补他之前的研究局限。

经过半年的努力,有了论文的雏形。满怀信心地投稿,结果当头一盆冷水,被拒稿了。

修改后,换了一个类似期刊重投,这一次格外顺利,两位审稿人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经过小修之后,顺利发表,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篇SCI,二区,虽然不是多么出色,却给予我前进的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次发表文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别人所谓不可为,未必真的不可为。

猴子粪便找不到,我好想放弃算了

有了方向,我还要学习新的技术。正巧李丽老师来到北京,给我传授他的研究技术。跟着李丽老师,我总算实现了ArcGIS入门。

不久我再次陷入尴尬,以前是有想法没有技术,有了想法,也有了一点技术,可是没有数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时期(2016年5月),恰逢我们组里的任宝平老师来云南野外考察。于是,我跟着任老师在整个滇西北的滇金丝猴的分布区跑了一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古人所谓读“知行合一”,此言不虚,很多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


结合实地考察,我认为“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对于滇金丝猴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可是,如何量化人为干扰,成为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开始,我想借助激素的方法,测一测不同亚群的激素,以此来量化人为干扰的影响。

此后的几个月里,我在滇西北满山遍野寻找猴子粪便,从丽江老君山跑到西藏的红拉雪雪山。可是,这猴儿的便便甚是难找。跑了几周后,连猴毛都没看到。

捡便便难,要捡新鲜的粪便更是难上加难。

我重新回到丽江老君山,连续2周在山上追踪猴群,终于在一个午后,在一片密林里,发现了滇金丝猴的粪便,我凑过去趴在地下,闻了闻,不臭,比较新鲜,随后小心翼翼地把粪便放到采集瓶里。

就这样,采集到第一处粪便样品。

随后,我转战康普,去了4000m的高山草甸。在这里经历了连日大雨、向导迷路、黑熊到访,还是一只猴也没看见。我好想回家,心想算了,不干了。可是,转过头来一想,来都来了,再坚持下吧。


希望往往就产生在将要放弃的那一刻。我听到前面折断树枝的声音,于是悄悄摸索过去一看,是滇金丝猴群!

但天不遂人愿,我有了3个猴群的粪便,可是提取过后,发现样品根本无法用,前功尽弃!

我决定主动延期,给自己一个交代

既然实验不成功,我重新开始收集猴群附近的人为活动,把这些数据进行量化。

可是这里有个问题,之前没有人使用过类似的方法。没有参考文献的方法,很难发文章。

可是,科研不就是推陈出新吗,别人没做过不代表我不能做,我为何不能给别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我写了第二篇文章,开始了漫长的投稿拉锯战。

第一次投稿,一周后被拒。

换期刊第二次投。3个审稿人,一个支持,一个反对,一个不表态,编辑拒绝。

第三次投稿,3个审稿人提出很多问题,需要大修。返修后,又来了2个新的审稿人,继续修改。第二次返修,3个审稿人,一个同意,一个不同意,而第三个审稿人又不表态。

前后10余个审稿人,历时一年,就这样被拒绝了。


这个时候,我已经博三了,该毕业了。之前已经有了一篇文章,毕业是足够了。

可是我有不甘,工作还没完成呢。我思考了一周,决定延期很多人以为我犯神经了,第一次有人主动延期。

我不想思考这么多,我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别人一个交代,不留遗憾。

于是开始新一轮投稿。经过两轮审稿之后,文章被顺利接受了。经过前2篇文章的磨炼,第3篇顺利多了,修改后直接发表。

有什么后悔的,凡事要有始有终

夜深人静,我也曾问过自己:“序茅,你后悔延期吗?”有什么后悔的,凡事要有始有终,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别人一个交代。

不论将来如何艰难,至少我对得起导师的那一份信任,这就足够了。

是啊,我从不曾优秀过,也从不曾放弃过!




— THE END —


中美科技差距到底有多大?
何恺明的ResNet论文,被引量刚刚突破10万大关
天大校花,博士发Nature,30岁不到当耶鲁教授!
她被禁止在本国发表论文,还要顶着炮火做实验:诺奖得主被遗忘的“卧室科研”
线性代数学的中国根源
我们计划招收300名高数爱好者,免费攻读傅立叶变换和MATLAB
浏览 2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