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崇远程办公的美国公司们:我们可以有哪些灵活赚钱的方式?
作者|Tracy
责编 | Zi
春节后开工两周,超过1000万家企业、2亿人开启了远程办公模式,一夜之间,#远程办公迷惑大赏#、#远程办公是什么体验#、#远程办公一周#、#在家远程办公指南#... 一系列微博超话涌现,数百万阅读、数千次讨论,“远程办公”搜索指数拉出一条完美的增长曲线。
(“远程办公”百度搜索指数:新冠肺炎爆发之初,1月23日武汉封城当日搜索指数为161,随着复工时间推迟,各公司倡导远程办公,“远程办公”关键词在2月3日、10日、13日出现三个搜索高峰,2月3日搜索指数为2806)
有人夸张的吐槽:“蔬菜棚、田地里、阳台上、玉米地、院子里… 成了Peter、Jack、Mary们的办公区。”
有人调侃—
图片来源:微博
有人焦虑,这日子啥时候结束,“从来没这么热切盼望着要上班”“迫切盼望上班的日子早点到”…
就在国内同仁们兵荒马乱、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一定要“上线”时,国外的画风一片云淡风轻—
他们自称Digital Nomad(数字游民),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周游世界,闲时远程工作,真的可以边玩边赚钱吗?
在游轮上,
在风景如画的海岛,
在西部田野上的房车里,
01
远程办公方式在美推广
从兵荒马乱到云淡风轻,美国远程办公运动从1980年代开始演化至今。
1987年,一篇题为“Telecommuting: reality sets in”(居家办公:成为现实)的文章发表,其中讲到有150万美国人享受着“穿睡衣、不化妆、不出门”的居家办公福利。当时全美大约有300家公司允许部分员工在家办公。
到2018年时,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约有430万远程工作者,至少有一半工作时间在家办公,占到总劳动人口的3.2%。
许多员工将远程办公视作公司福利,据调查,允许远程办公的公司能提升员工幸福感(增加24%)、降低人才流失率(减少25%)。因此,相比5年前,允许远程办公的公司数量增加了40%。
对于公司来说,大力推广远程办公理念,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让员工更幸福,经济利益是更为实际的激励因素。
对此,IBM很有发言权。
从1980年代开始,IBM开始在一部分员工的家里安装“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s),到1995年,IBM开始出售多余的办公楼并因此赚到19亿美金。
此后14年,IBM在家办公的员工比例越来越高,到2009年时,IBM全球38.6万员工中40%在家办公,因此节省了7800万平方英尺办公室,把每年的运营成本减少了1亿美金。
2019年Zoom上市,发行价每股36美元,发行日当天股价飙涨83%,再次在硅谷引发了关于远程办公的热议。
Zoom是一家为远程办公提供技术支持的公司,本身也是一家远程办公理念深入渗透的公司。公司产品开发团队主要位于中国,原因很简单,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的人力成本更低。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向外界透漏,其远程办公的员工人数达到了35000人,这为公司节约了5亿美元的开支;当美国运通公司采用远程办公作为工人的一种选择时,他们仅节省了1000万至1500万美元的房地产成本。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的分析结果是, 哪怕员工只有一半的时间在远程办公,每年每人可以为公司节省高达11000美金的成本。
今天在硅谷,一名码农的平均工资是14万(税前),当地房价中位数是110万美金,高昂的人力成本、生活成本,让硅谷的科技公司开始把员工安排在美国中部,甚至是中国或亚洲其他地方。
生活压力以及高房租使得许多刚起步的新创公司正考虑将办公人员搬到俄亥俄州、密执安州及印第安纳州等中西部的工业城市。
硅谷一家初创企业Zapier想出了一条妙招— 给愿意离开湾区搬去其他地方生活远程工作的员工10000美金奖励。
一位硅谷的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自己的心声:
图片来源:知乎网友Tory
目光更长远的公司还看到了鼓励远程办公对环境的好处。通勤和办公大楼都会产生巨大的碳排放,美国著名的零工求职网站Felxjobs说那些选择了远程办公的人帮助美国每年减少了360万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9100万颗树的效果。
戴尔此前计划到2020年,公司将雇佣一半的远程工作者,这是其推动“社会和环境变化”的重要一环。
戴尔人力资源主管在接受Remote.Co采访时说:“对我们的商业模式而言,远程办公极其重要。灵活的工作选择可以减少我们对地球的影响,创建快乐和更有生产力的团队,并通过吸引和保留最佳人才来帮助戴尔赢得胜利。灵活地工作只是我们在戴尔开展业务的方式。”
亚马逊也在去年宣布要新招聘3000名在家工作的员工,以满足强劲的业务增长量。中国公司VIPKID 2018年发布的远程工作职位数量全球排名第三。
02
远程办公真的好吗?
一个颇有趣而在近期由于疫情的关系成为了热门讨论话题的是,远程办公是否是未来注定的趋势,是否可以推广到所有公司?
如果参照美国的情况,有些公司在尝试远程办公后最终又取消了该项政策或开始刹车。
2012年,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决定,要求担任特定职务的员工回到办公室来工作。
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是雅虎(Yahoo)的前任首席执行官。她给每一位员工提供免费食物以及新智能手机,以方便在家办公。但是,在计划实施1年之后,2013年雅虎却废除了在家工作的政策,让12000名员工回到办公室上班。
一周后,Best Buy紧跟雅虎脚步,缩小了其4000名员工的随意选择居家办公的权利,必须获得上级主管批准后才能在家工作。
2017年,曾经远程办公模式的头号践行者IBM让它的数千名员工重新回到办公室工作。
这些消息曾引起广泛讨论,被认为是工作方式的倒退。
很多技术公司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一些最好的决定和看法通常来自走廊和餐厅里的交谈、接触新人和即兴团队会议。在家工作往往会牺牲速度和质量。”
玛丽莎·梅耶尔说取消远程办公政策并非是反对远程办公本身,而是她认为这种模式不适合当时的雅虎,因为团队作战而不是单兵作战才是当时雅虎更需要的。
这就暴露除了“远程工作”方式在团队协作效率方面的问题。
高效团队协作需要有效的交流保证,而物理空间上的割裂造成同事、上下级之间工作步调难以统一,基本的信息传递和工作进度监管很难执行。
一项在IBM进行的实验显示,当员工在办公室中面对面办公时,他们就一个工作难题的讨论次数平均为38次,而在远程工作情境下,仅有8次。
哪怕在线上交流协同工具非常发达的情况下,面对面、在同一个办公室中工作,仍是促进交流沟通的最佳手段。
IBM的一位管理者Rob Purdie曾说:“我们曾用文件记录信息并分享给所有人,为了让大家掌握同样多的信息,结果就是我们要来回传文件,最终文件有几百页长。”在设计规划将容纳5000人的办公室时,促进团队交流协作是IBM重点考虑的。
此后又有专家提出远程办公的生活方式如果可以和在办公室办公结合起来,效率反而更高。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公司允许员工每周有2天时间在家办公,效率会比一直在办公室或一直在家办公都要高。所以,许多出到硅谷的小伙伴,时不时就会得知身边某个同事今天没来上班,因为TA“Work from home”了。
虽然远程办公有种种好处,但落实到公司的实际运作中,不同公司还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决定制定怎样的政策为好。
03
数字游民:一边周游世界,一边把活儿干了
前面提到支持远程办公是许多公司招聘时的加分项,这一条对千禧一代、90后95后越来越重要了。
千禧一代正成为工作的主要劳动力,“喜欢更自由灵活的办公方式”是他们的标签,95%的千禧一代渴望远程办公的机会。有68% 的千禧一代表示,在求职时如果允许远程工作,成为考虑是否为一家公司工作的筛选要素之一。
不仅如此,还有越来越多千禧一代、90后95后与固定工作挥挥手,潇洒的离开,奔向“自由职业”。数据调查显示18~34岁的青壮年中42%选择了“自由职业”,相较2014年增长了38%。53%的Gen Z(95后)从事自由职业。
2019年,零工经济求职招聘平台UpWork上市(市值10.4亿美金),就是这个趋势的直接受益者。
这些选择了自由职业的年轻人自称“数字游民”,他们做博主、健身教练,开网店,兼职作者、设计师….通过一项或多项工作赚钱,他们喜欢旅游、热爱冒险、追求新鲜刺激,他们在全世界探险的同时远程工作,满足自己的精神和生活需求。
Lars Leetaru
“能随心所欲在全球任何一个有互联网的角落建立一个临时的家真的太棒了。“ Stephanie Lee是一位远程工作的咨询师,2016年她在亚洲背包旅行了6个月,日常工作和交流靠Slack和谷歌翻译解决。
在一篇教你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数字游民”文章中,WiFi热点、带话筒的耳机、移动电源是除电脑以外的必备设施,而会议视频工具Zoom、信息工具Slack、项目管理软件Trello则是工作必不可少的。
今天几乎每个公司都有或多或少在远程工作的职员,步入任何一个工作区,看到人们在“slacking”消息,或者“zooming”会议简直再正常不过。
图片来源:slack.com
Slack在美国今天的工作场景中扮演的角色,就像微信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一个收发消息、文件和工作软件的集成平台”Slack有两种聊天模式,Channels=微信群聊,DM=一对一私聊。
图片来源:slack.com
Slack 2009年成立,它设计的用户交互界面简单友好,当时还没有可媲美的产品。设计和了解用户需求,是Slack迅速走红的核心秘密。用参与Slack设计的设计师Andrew Wilkinson的话说“大多数企业服务软件长得就跟70年代老旧过时的宴会服似的。”另外,开放也是Slack的一大特点,用户可以在Slack集成其他工作软件到Slack平台,比如GitHub、Google Analytics、ServiceNow、MailChimp… 多达1500多种。
图片来源:blog.zoom.us
Zoom最多可以支持1000人同时在线视频,支持屏幕分享和全套协作功能,还可以录制会议内容后续自动转录成文字。高清、高质量、稳定,让Zoom在企业客户间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国外用户还习惯用谷歌日历记录会议时间,用微软Outlook收发邮件,Zoom也与谷歌浏览器、微软Outlook邮箱等打通,方便大家使用多个工作软件。
图片来源:zoom.us
10多年前,有一款小而美的tips”随手贴“软件,80后的大叔们应该都还记得这款在当时来看好用的不得了的软件。放在桌面上若干个排开,就像是把真实的随手贴平铺在看板墙上一样。
图片来源:trello.com
而今的Trello软件就是进化了一千倍的随手贴软件。它的视觉化任务看板效果体验使体验者忙而不乱。可控性好,也是这个产品最大的卖点之一。它的另一个特点是允许我们像用纸和笔一样划去to do list 的待办事项,成为了管理者最贴心的服务管家。和Slack一样,它也具有高扩展性,因为开放了API, 可以打通Google Calendar,Facebook,Evernote等。
图片来源:blog.trello.com
04
中国的远程办公,刚刚起步
远程办公在中国的渗透率尚不足1%。虽然如此,中国远程办公人数的增长率却颇高: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仅180万名远程办公员工,到2014年上升到360万,九年间年均复合增长为8%。
按照这一增速进行推断,2018-2019年远程办公人数或已经达到490万人。
在最新的报告中,疫情的推波助澜,使得数据跳跃式的增长到2亿人。中国15年的远程发展速度赶超了美国50年的积累。
字节跳动在近期的疫情发布和沟通直播会上,提到了公司开发的远程开会软件-飞阅会,以作为对“飞书“ 同步攻占市场的战略产品。并用在线直播的形式和观众们分享了“在家办公指南”,以帮助各位用户共同度过难关。
阿里巴巴在抗击疫情方面似乎更有发言权。马云是经历过“非典”的。那一次,马云和所有员工一样,被关在各自家里,12天不许出门。每天两次由穿着“太空服”的防疫人员,到家里喷药消毒。
2003年的“非典“也恰好是触发马云思考并最终完成把产业链布局到to C端的时期,之后淘宝上线,开启了电商购物时代。
新年过后,阿里旗下的钉钉发布了支持“在家办公”的全套免费解决方案。主要包括远程视频会议、保障企业组织疫情期间消息精准触达的DING功能、日程共享、远程打卡等功能。(不知道这次马云会不会受启发推出类似淘宝的革命性办公软件)
腾讯企业微信在去年年度发布会上,发布全新3.0版本。并且特别强调“对内让信息流转高效,对外连接11亿微信用户“的功能。
企业微信目前已经服务超过了250万家真实企业,6000万活跃用户使用着企业微信服务。其中,医药、保险、汽车、银行、能源等行业的Top 10企业覆盖率平均达80%以上。
中国一直以来因为低成本的劳动力,企业没有动力推广协同办公软件,相比使用软件的花费以及教育员工的成本,对多数企业来说不如再雇一名员工来的高效。
而这次的疫情,没有给我们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远程办公成为了这一阶段的刚需。中国的大科技企业也在行动,力争在最短的时间,拿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虽然,远程办公未必会在未来短时间内成为主流工作方式,但这场正在进行的大型社会实验却给我们每个人都上了一课。
参考:
https://www.fastcompany.com/90330393/the-surprising-history-of-working-from-home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7/11/when-working-from-home-doesnt-work/540660/
- End -
本文同步首发于腾讯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