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张图,看懂数据分析体系
讲数据分析体系的文章很多,经常是开篇一句:互联网分析体系……,下边几百个指标blabla汹涌而出。搞得很多同学很晕菜:这么多指标,实际中到底怎么看?今天系统讲解一下。话不多说,直接上场景。
场景:某视频APP内容运营,每天会固定输出游戏主题节目,节目以介绍游戏为主,目前暂无带货环节,也没有其他KPI考核,就这么先做着。
每一个视频,有:播放次数、播放人数、人均播放时长、会员观看数、10%/30%/50%/90%播放完成数、单个视频发布后首日至第七日每日播放数据。还能分成:仅PC端播放、仅移动端播放,PC+移动端播放……同时由于是自己的平台播放,所以能统计到每个用户站内其他视频浏览行为。
问题是:这一堆指标该咋看?
1
常见问题
很多同学会直接把这一堆指标铺出来。
● PC渠道的播放次数、播放人数、人均播放时长……
● 移动端的播放次数、播放人数、人均播放时长……
● 本周的、上周的、上上周的、……
● 本次的、上次的、最近10次的、……
一大堆指标摆完,发现个严重的问题:这一堆说了啥呀!
因为没有刚性考核的KPI,因此很难讲清楚到底多大算好。你说播放次数越高越好吧,播放次数本身是个经常波动指标,今天高了明天低了,这么分析法得弄死自己,还没分析完为啥不好,丫指标又变好了!
而且但看一个指标也显得不科学,比如有的视频就是播放很多但人均时长很短,还有一堆人涌过来看,然后秒退的情况。
实际情况千奇百怪,连好/坏都没法评估,咋进一步分析:为啥好/为啥坏呢?
2
解题思路
会导致晕头转向的核心问题,在于:没有明确目标。如果是销售的业务场景,目标很清晰:销售收入/GMV。但是运营的场景不见得都有如此清晰、刚性的目标。特别是内容运营,本身就有“放水养鱼”的作用,有好的内容积攒粉丝、吸引关注非常重要。
无刚性目标,导致建立评价标准很难。如果只看一个指标,比如播放量,似乎有失偏颇。如果看两个、三个、四个指标,比如播放人数、10%跳出人数、人均时长,则指标间相互交叉,情况错综复杂,很难下结论。
更不用说,很多新手会习惯性忽略建立标准环节。于是导致了大量铺陈数据,然后不知道下啥结论的晕头鸭子问题。如何在无刚性目标情况下,建立评价标准,读懂数据含义,是搭建体系的关键。
3
认识问题,从单指标开始
想理清头绪,当然得从一个指标开始。连一个指标的走势都没看清楚,就扯上二三四个,只会越看越晕。选第一个观察指标的时候,尽量选简单、直接、不用计算的指标,这样更容易看清楚情况,避免牵扯太多。因此在众多指标中,可以先看播放次数/播放人数(选一个)。
假设先看播放次数,对单指标而言,肯定是越多越好。播放量是内容运营的基础,连看都没人看,其他的更谈不上了。但是这里要注意,观察:播放量指标是否有周/月/日的规律。如果有规律性波动,就不能简单地说:昨天比今天高,所以昨天好(如下图)
假设播放量有周波动规律,则可以建立单指标的简单评价标准:
1、以周为单位观察,数值越大越好
2、以日为单位观察,数值越大越好
3、超过自身类型月平均水平,超过越多越好
4
从单指标到多指标
5
从多指标到原因解读
首先想到的是视频本身的数据,视频本身可以有多种标签:
有了这些用户标签,可以查看:
6
小结
真正阻碍搭建指标体系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