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载入数字经济史的“五一”(上)——互联网反垄断

流媒体网

共 4663字,需浏览 10分钟

 ·

2021-05-12 02:24

点蓝色字关注“流媒体网”




今年五一假期前后突如其来的一系列监管举动,或将被记录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史中,而其意义也将不仅限于反垄断,而是在更高层面上涵盖了更多领域。


一、非同寻常的2021 五一假期


疫情之后的第一个五一假期充斥着报复性消费之下的各种喜乐与人山人海。但在一片欢乐潮流之后,有些互联网机构在五一前后就不是那么乐哉了。


1、互联网反垄断力度与范围持续增强


4月22日召开的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反垄断工作会议强调:2020年是反垄断工作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而2021年则是反垄断工作“大年”。


4月26日,在此前(4月10日)阿里巴巴被处以182.28亿元巨额罚款之后,美团也在前被立案调查,原因都是强制“二选一”。


4月2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了《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倡议书》,并得到首批150家互联网企业积极响应。


4月30日阿里巴巴、滴滴、美团、苏宁等还因为在汽车、健康等领域的合营或对外投资中未及时事前申报“经营者集中”问题被处以50万元的最高行政处罚。按照市场监管总局评估,上述“经营者集中”案件虽然还未构成事实上的“垄断”,但当局此举的敲山震虎效果自不必说。同时,当局的审查领域还直接涵盖协议控制(VIE)这样的关键企业治理结构,并且作为第三轮集中针对申报问题的罚单,其涉及行业范围也更为广泛。


以上系列举措充分表明,国家对于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调查范围和执法力度正在从头部开始慢慢向下渗透逐步加强。这是继去年11月《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之后的释放的另一个重大信号。事实上,上述反垄断征求意见稿充分借鉴、总结了国内外互联网领域反垄断法律实践经验,对于广受批评的“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算法共谋”等问题进行了及时回应,对于涉及VIE架构的经营者集中申报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明确了监管态度,尤其是就平台经济中的相关市场界定及垄断行为分析等复杂技术性难题提供了解决思路。这都使得未来的反垄断工作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有意思的是,同样在4月30日,欧盟首次对苹果发起反垄断诉讼,后者被处以其全球营收10%的罚款(约为1777亿元人民币)。这或是欧盟针对谷歌发起反垄断诉讼并进行高额处罚之后的又一重大信号!



图为:平台经济与反垄断


从免费/优惠“馈赠”到“大数据杀熟”再到垄断及坐地涨价,这是多数互联网平台一贯的割韭菜套路。官方数据还显示,2020年,我国(少数)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实现业务收入4289亿元,占互联网业务收入比为33.4%。这一官方数据是否特地强调平台机构在互联网经济中的寡头地位?无论如何,从确保市场经济活力的角度而言,反垄断应是国内外所有市场经济永恒的命题;尤其针对科技公司的反垄断行为也应该是信息经济时代的重要命题。


2、监管当局着眼于互联网经济整体健康与平衡


必须强调的是,国家监管层对于“平台经济”的举措不仅限于反垄断。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提出,“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


还是在今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要求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会议指出:网络平台企业“普遍存在无牌或超许可范围从事金融业务、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监管套利、不公平竞争等严重违规问题”。可见,监管层对于互联网经济的监管着眼与整体健康发展,在反垄断之外目前的重要议题还涉及超业务范围经营(其中互联网金融风险最高)、治理机制合规性、套利等。


5月5日即五一假期最后一天,北京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平台经济监管、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有关部署要求,深入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促进互联网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有关工作。按照会议精神,平台企业被要求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检视和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完善企业内部合规控制制度,按照要求尽快整改到位,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平台内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


事实上,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互联网经济正在遭遇越来越严格管控。从约谈、点名到行政处罚,监管对象从“二选一”与“大数据杀熟”到直播电商卖假货,从虚假宣传到违规收费再到侵犯个人隐私,从共享应用到互联网教育App到最近的智能电视机SDK,从业务经营许可到治理机制合规性,当局针对各种互联网经济乱象展开的一系列监管举措表明:对于互联网平台与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已经正式进入2.0阶段,过去多年来信息经济的蛮荒阶段则将逐步进入规范化阶段。


所以,2021年的五一假期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历史上将是一个特殊的节点。在接下来的相当长时间内,以往那些动不动就将平台经济挂在嘴边的互联网公司,或许会更加谨慎地考虑这一词语的使用环境,以及相关的服务规范。笔者怀疑,以前网民喜欢以“XX爸爸”称呼某些互联网大佬,但这一词汇在某些场合或许将被赋予更多含义乃至暗含贬义。


二、信息经济迈向何处?


1、信息经济理念回溯


站在2021后疫情时代开启这个时间点,或许可以从更广泛的时空回顾和展望信息化之路。大约两个轮回年之前,尼葛洛庞帝在1996年提出“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概念: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如今,这一现实已经成真:打车要滴滴,出门进出楼宇都要扫健康宝,上公交/地铁扫码/NFC支付,买车票要上12306/高铁管家,逛公园/博物馆先预约/在线支付,在线电话/视频会议也极其便利……


不过,笔者认为还可以再回溯到大约一个甲子之前,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上世纪60年代就从媒介环境学这一更具社会性性的角度预测数字化未来。麦克卢汉最早预见到“地球村”未来场景:“电子媒介废弃了空间维度”,在感官与意识层面导致了人们彼此“深度卷入”的局面,成为“地球村”。这其中,“人突然成为游徙不定的信息采集者”。而大约一个甲子后的现实真是如此,在移动互联、SNS网络、大数据、AI等现代媒介与技术推动下,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中枢神经“连接”,并成为地球村级别的最大的“能量场”,在“媒体—镜中我”加速正反馈机制下所有地球居民都日渐深度卷入其中难以自拔!例如,在短视频这一案例中,很多观阅者正是麦氏所说的“游徙不定的信息采集者”。


图为:“互联网-镜中我”机制


2、数字化合一终局与不可缺失的规则


那么,总结以往&展望未来,我们的“数字化生存”目标应是如何?“地球村”这个最大的能量场中,除了正能量之外还要如何管控其中负能力?三年前,笔者在媒体趋势与台网协作发展研究报告中表示:信息“连接”不断创新演进的终局是,“现实”的物质世界与“虚拟”的数字世界逐渐合一!而到了现在,笔者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在“现实”物质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合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虚拟数字世界的规则要符合现实物质世界的运行规则。


但糟糕的是,在过去数十年的快速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手段连接数字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进展中,在贪婪的资本与野心驱动下,真实世界所需要的安全、责任、隐私、未成年人保护,以及非常必要的平衡机制(如反垄断、道德红线)等社会发展根基经常被遗弃。所以,此前笔者非常坚定地认为: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交叉、重叠与融合的规则,一定是未来十年最值得探索、最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图为:信息化终局?


三、当下的信息化旋涡/负能量案例


以下简单列举一些信息化过程中的陷阱/漩涡或负能量案例。


1、宠物盲盒:娱乐至死V.S.生命尊重!


在短视频狂热的时代,一个被广泛传播的视频是某父亲用两手拿自己幼小的孩子玩体操翻转动作。这种看似“好玩有趣”的视频背后则是无知与漠视生命。而最近持续发酵的案例是“宠物盲盒”。在泡泡玛特上市之后,在各种商家的追捧之下,从最初的玩具外到美妆、球鞋等诸多消费领域都掀起了“盲盒风”,电商平台上甚至出现了装有成人用品的“情趣盲盒”,以及“宠物盲盒”等等。5月3日晚微博账号“成都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举报了成都一家中通快递网点违规打包160余只猫狗作为“宠物盲盒”。这个所谓“盲盒”对于愚蠢无知的买家而言只是某种冲动性“娱乐”,而对于动物生灵而言则是“地狱”,无良的商家则是屠夫,而快递业者也是漠视生命的助纣为虐者。还有报道说,某女孩在购买盲盒后被其中的毒蛇咬死……


“宠物盲盒”此前就已受到舆论关注,但和之前被讨论、被监管后又回归“平静”一样,时至今日,在各大电商平台,“宠物盲盒”一直存在。上个世纪,作为麦克卢汉追随者的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对电子媒介的娱乐主义和浅层主义进行了批判。但波兹曼肯定想不到今天的互联网真发生了这样的“娱乐至死”现象。


图为:宠物盲盒(图片来源@pexels)


主张认真研究媒介的教皇庇护十二世(Pope Pius Ⅻ)曾在1950年表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社会的未来及精神生活是否安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传播技术和个人的回应能力之间是否能维持平衡。”笔者认为这句话很有内在的哲理:当下的互联网网民在互联网“娱乐”和现实中要如何维持平衡?


2、众筹:IPO上市V.S.“慈善”平台?!


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进行公益捐赠是很多网民都参与过的,笔者及众多友人均是如此。众筹平台一般也会提供各种详细信息。对笔者来说,这是互联网正能量的场合。不过今天水滴公司在美国上市一事则继续颠覆了我的认知。按照公开信息,目前水滴公司旗下主要有水滴筹和水滴保两块业务。水滴公司联合创始人、保险保障事业群总经理杨光明确表示:水滴筹不是公益组织或慈善组织。


图为:IPO的“水滴筹”(WDH)


一位业内友人在微信中中写道:“曾经尝试通过水滴筹……但几次尝试之后,印象完全改观”,“虽然它确实也有发挥一些公益价值,但在这个平台上我看不到像……壹基金等平台那样的务实与克制,反而从头到尾都充赤裸裸地显露着不计其余,只为追求流量和利益的扭曲渴望和不择手段。这样的平台如今能成功上市,某种意义上说,真的是一种悲哀。”对于友人的结论,笔者完全赞同。一个举着公益慈善之名的互联网机构居然在美国“上市”了,那必然是以流量吸引为手段,以盈利为目标!


这种平台本位价值与经济目标冲突&扭曲事实,再次体现了当下互联网平台的信息漩涡/陷阱。与之类似的情况还有2018年连续曝光的滴滴命案、K12在线教育的不良App……(参考庚子2020 | 反思TMT大势(3):“真实即正义!”)。尤其在泛滥过渡的互联网教育,某些不良App居然隐藏着大量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利的信息,涉及轻色情、暴力、诱导性付费网游等;在尊师重教的传统下,这种"互联网流量思维"完全击穿大众的道德底线,被笔者当作是是“互联网思维”妄图颠覆教育行业规律规则的至贱行为!


目前互联网能量场最大的漩涡是什么?相关的最新监管举措是什么?笔者将在系列文章(下)继续陈述。


▌作者:林起劲

▌本期编辑:七七

▌商务合作:17338112792(微信同号)



end


重磅推荐

入驻平台

浏览 1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