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戚发轫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老白 | 撰文
“一个人如果没有爱,是绝对不可能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
2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在香港理工大学演讲时说。
戚发轫1933年出生于大连。他介绍,当时大连、旅顺都被日本占据。小时候他被日本小孩随便欺负,上小学时每天操场集合,向东京三鞠躬,再后来还练刺刀,“要是抗日战争再不胜利,我就得当‘皇军’了,和中国人自己干。”
所以,当他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中国人时,就自发地爱上了自己的国家,不想再看到国家落后挨打。
他认为,和平时期,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爱国,爱国并不是神秘、高不可攀,每个人只要把岗位工作做好,就是爱国,每个中国人都能做到,那国家就会变强。
戚发轫读高中时,正赶上抗美援朝战争,美国飞机在丹东一线边境狂轰滥炸,大批伤员被运到大连。当时,他也加入到救护伤员的行列中。
这一经历让他下定决心报考航空专业。高中毕业后,“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我都报的航空这个专业”。
1952年9月,19岁的戚发轫进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系工艺专业学习。
毕业后,他被被分配到成立不久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为研制导弹和火箭而成立的研究院,第一任院长是钱学森。
然而当时,除了钱学森外,百十人的队伍里没有一个人见过导弹。在一间由食堂改成的教室里,钱学森用自编的《导弹概论》开始给他们讲课。
1958年,工作第二年,研究导弹的年轻人遇到了去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的好机会。但是,苏联不允许戚发轫前往,“因为我是学总体的,其他搞强度的、搞工艺的、搞材料的、搞气动的都可以去,只有搞总体技术的人不能去——怕获取核心技术。”
此后不久,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当时,我国首枚导弹“东风一号”正在研制中,并于1960年底试射成功。
苏联撤走专家和技术资料后,“东风二号”已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1962年,我国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在酒泉发射失败。
戚发轫对这次失败记忆至深。
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演讲中,有人问他航天工作60多年的感慨时刻是哪次?
戚发轫回答,“一路走来,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我年轻的时候第一个研制的导弹——东风二号。当年年轻,没有经验,做了一些尚不完整的工作,所以失败了。这次失败最大的教训是什么?就是我们没有充分进行实验,匆匆忙忙上天,把问题留在天上,给国家带来这么大损失。”
两年后,“东风二号”发射成功。此后,戚发轫先后负责了“东风四号”“长征一号”的结构和总体设计工作。
1968年,戚发轫的工作正式从火箭转向卫星,并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时间来到上个世纪就是年代,1992年我国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同年,59岁的戚发轫卸下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总师职务,转而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一职。66岁那年,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升空。
之后,我国载人航天计划步步为营:
2001年神舟二号发射,2002年神舟三号、神州四号先后发射,2003年神舟五号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11年天宫一号升空,2016年天宫二号升空……
上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升空,并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三名航天员入驻我国自己的空间站!
今年,戚发轫整88岁!
在航天领域工作64年,他几乎未错过我国航天的任何重大节点:
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第一枚三级运载火箭“长征一号”,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因此,有媒体称他是“一部简写的新中国航天史”。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九大领域社群:泰伯科技大厂群、泰伯科幻文娱群、泰伯资本机构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京师律师事务所 盈科律师事务所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