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背后的轶闻趣事
日期:2020年10月08日
正文共:3741字11图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来源:数学职业家

”(这是latex中x的写法),颇有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的线条感,这在无形之间增加了这个字母的神秘感。同时这也奠定了小编小学时期的写字风格——我不仅会把“
”的四肢强行掰弯写作“
”,还把这一艺术手法扩展到了其他字母甚至汉字上,因而成为了笔者字迹拙劣的主要原因。这一习惯直到本科方才有所好转,“
”身上多年的佝偻症总算痊愈,回到了“x”的健康状态。但好景不长,笔者最近又看到一张漫画:

”(读作“凯”,例如统计学中的
方分布)。因此“
”就是“x”的老爹——外形上很难区别,只有读音能把这两父子分开来。
”和“shin”发音上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欧洲人怎么会用“
”来表示未知数?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事实上就像生物会进化一样,任何语言(包括文字和发音)都在不断发展,并且其发展规律呈树状(Tree)结构,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会感觉先秦时期的《左传》、《诗经》等古籍艰深晦涩,而明清时期沈复的散文集《浮生六记》则轻快明朗。同样的道理,在中世纪的欧洲,“
”和“shin”发音是比较相似的,但发展到今天就出现了明显的区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系统发生学(phylogeny,生物统计的一个分支,用于研究不同生物种类)这个新兴学科的迅速发展,贝叶斯统计(Bayesian statistics)和代数组合学(Algebraic combinatorics)的方法已经被用于研究语言的起源,以及不同语言间的相关性[4,5]。不同学科之间越发频繁的交汇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在人文领域往往比传统方法更客观,更有说服力。下面把汉语方言发展的树状结构图和生物的系统发生树作对比,以加深读者对系统发生学的认识。









[4] SJ. Greenhill et. Al, Austronesian languagephylogenies: Myths and misconceptions about Bayesian computational methods.
[5] M. Dunn, Phylogenetic inference from word lists using weightedalignment with empirically determined weights.
[6] Woese CR; Kandler O;Wheelis, Towards a natural system of organisms: proposal forthe domains Archaea, Bacteria, and Eucarya.
[7]F. Cajori, A Historyof Mathematical Notations.
[8] http://io9.gizmodo.com/why-do-we-use-the-letter-x-to-represent-the-unknown-1588933259.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n%C3%A9_Descartes.
— THE END —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