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 IT 崩盘了么?
1695万,这是这个提问在知乎上的浏览次数,可见对这个话题关注的人数有多少。
关注这个问题的人, 没毕业的忧愁自己之后能不能找到工作,毕业了的忧愁自己还能在岗位上再待几年 ,焦虑感让它很容易抓住大家的眼球,点击率屡屡提升,从而被系统纳入优质问题的列表,一次次的推荐给为自己前途奔波、焦虑的你我。
作为一名行业从业者,我斗胆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北京的IT崩盘了么?
我的观点是,北京的IT,乃至全国的IT行业,没有崩盘,只是从突飞猛进期的光芒万丈,回到了一个行业应有的样子,高情商的说法叫做进入了成熟期,低情商的说法就是泯然众人了,和曾经备受吹捧的钢铁煤矿、房地产行业一样,只不过,在科技时代,下限还是更高一些。
遇到问题,先看现象,再去思考本质,这样距离真正的答案,不会相差太远。
12-17年是移动互联网最为辉煌的时期,可以称之为黄金五年,从这往后,就开始进入瓶颈期了,对于广大投身其中的创业者来说,甚至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
从17年到现在,互联网行业一直在努力的去泡沫,市场的考验,会将那些曾经因为疯狂扩展带来的虚胖,一点点的从它们身上剥离掉。
2022年的app在线应用数量是232万款,相较于前一年降幅7.9%,短短一年时间,20万个app沉寂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快就会被世人遗忘。
这20万个app背后,很可能对应的是曾经心怀梦想,想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分得一杯羹的几十万从业者们。
如果认为这些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app,那就错了,就连互联网巨头们,也在即使的战略性的收缩,将手上的弹药聚集起来,谨慎使用。
2022年8月份,腾讯下架了数亿月活的腾讯看点,纵使受众如此广的产品,决策之后,立即下线止损。
当投资方、公司都在谨慎考虑花钱的时候,行业从蓝海时期的跑马占地,到红海时期的战略收缩、加固护城河,所能够释放出来的岗位需求自然就会急骤的萎缩。
当这些信号传递到用人市场时,就成为了我们所熟悉的,校招难、跳槽难、升职加薪难。
谁能想到三四年前,行业内普调的幅度一年是10、20%,跳槽涨薪50%屡见不鲜,而现在,百分之几的普调已经是优秀员工的专属了,大部分打工人的工资开始了年复一年的原地踏步。
而跳槽呢,大多公司都很有默契的将涨薪上限卡死在20%左右,我严重怀疑这些大公司的招聘负责人之间的信息沟通都、是畅通无阻的,大家约个饭就确定了眼下几年的行业规定。
上面所说的,好像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是不是正好说明IT行业崩盘了?
只能说这个行业曾经的泡沫太多了,去肥增瘦是必需要经历的的阵痛期,很不幸,我们赶上了。
如果大家关注互联网行业的财报,会很惊奇的发现,曾经巨亏的各家公司,近年都开始盈利了,甚至前一年还亏损几十亿,今年就盈利几十亿了,这身段也太灵活了。
为什么呢,因为之前的这些钱都在投资未来、投资预期,反正背后还有投资市场源源不断的弹药支持。
现在,当投资方变得谨慎的时候,企业们就开始关注起自身的盈利能力了,这才是真正能够活下去的关键因素。
这也说明,IT行业没有崩盘,也具备生存下来的能力,甚至韧性会超乎我们的认知。
对于大多数寒窗苦读的学子来说,IT行业仍然是数一数二的高薪选择,刚毕业就三四十万的起薪,放到任何其他的行业,应该都可以称得上是「天文数字」。
更何况,在中低职级,这个行业中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和职场斗争,只要技术够硬,基本上去哪都有饭吃,这种公平性,能够让IT、互联网行业仍然称得上是没有资历、没有背景的年轻人的第一选择。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卷了,此前十年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涌现的造富神话,加上学校培养的天然滞后性,让这个行业的就业形成了如今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场景,毕竟,谁不想找一份高薪工作呢,你努力,我更努力,谁还卷不过谁呢。
市场的供需往往是具有调节能力的,只不过往往是晚些才会被人们感知到,往未来稍稍展望一下,当大家发现往IT行业卷的性价比不高的时候,就会认真的思考自己到底要不要加入这个行业,形成一种新的共识,那这个行业的供需失衡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
得益于IT行业独有的边际成本低的特质,它还是能够有能力提供不少高薪岗位,毕竟这么多复杂的系统还是需要专业人才来更新维护的,但会如同任何一个行业内部正常的新陈代谢一样,不会有以往的那种疯狂扩张了。
你好,我是公子龙,毕业于中科院,前大型计算机竞赛冠军,现大厂工程师,拿过九家大厂的 offer 。
北漂十年,从小白到计算机竞赛冠军,读研时通过实习和比赛收入 50 万, 点击蓝字查看我的编程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