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限制娱乐,穷人补贴富人。
共 11174字,需浏览 23分钟
·
2021-08-08 22:45
01
说说最近被媒体翻牌,被指责为“精神鸦片”的网游。
网游对一些人的生活,确实有一点破坏作用。
比如因搞不定网瘾少年而焦头烂额的家长,因孩子学习太差苦于无法推卸责任的父母,还有那些因自身魅力无法战胜网游和麻将而被另一半冷落的痴男怨女。
这些人值得适度同情,毕竟无法自我负责是智识欠缺的意思。
虽缺乏科学依据,仍一股脑儿将孩子的近视、学业差、性格暴躁等不良表现归因为沉迷网络游戏,使自己免受“教导无能”的焦虑和愧疚,这倒显示出一点隐隐的“智慧”。
不过,当这些父母跟着媒体起舞,高声附和“任何一个产业、一项竞技都不能以毁掉一代人的方式来发展”之时,我还是略为吃惊。
敢情他们的孩子在这个阶段,玩游戏上瘾就算被“毁掉”了,敢情他们这一撮无法自律的人就能代表“一代人”了,敢情一个商品、一项竞技的上市还要考虑14亿人每个人的接受度?
这种事情,我万万不能理解。
一个未成年孩子,如果心智和意志还没成熟到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程度,那应由监护人(家长)负责。
我认为这天经地义,不存在第三种可能——让某个产品的商家、或者一个虚拟的共同体(国家)担责。
未成年孩子无法克制地迷恋某个产品,吃甜品吃出健康问题,玩游戏玩出学习问题,如果这个时候,家人可以把责任推到食品和游戏商身上,那后者是出于什么法理承担这些义务?
就因为它是商家,就该承担无限责任?如果这样,这世界多疯狂。
从此以后,卖白酒的该为肝癌负责,哪怕全世界都知道酒和烟是一类致癌物。卖甜品蛋糕奶茶甚至大米的商家该为肥胖和糖尿病负责,哪怕所有科普材料都在一遍遍地呼喊:碳水与肥胖有因果关系。
还有,刀片、绳索、棍子以及边角锋利的产品该为凶案负责,深井、江河、大海以及会溺死人的深坑该为溺水负责。甚至,汽车跑得太快、煤气会流动也该为车祸和中毒负责。
那么,顺理成章地,色情文学影视作品该为强*奸负责。女人也难辞其咎,要是她不是女人,没生得那么好看,强*奸犯就没有冲动,也不至于坐牢啊。
02
人有追求美好的本能,没人会喜欢丑陋的东西。
因为人有无穷无尽的欲望,好了还想更好,满足了还想更满足。商家创造价值追求利润的本质就会激励他们运用更高的技术,精益求精,提供更好的商品/服务去迎合。
娱乐更是人类的本性之一。烟酒,歌舞,赌博,游戏,情色,包括现在的短视频模式,本质都是利用新技术制造让人快乐的娱乐,这不好吗?
正常人总想更多沉浸在快乐时光里。
“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热爱阅读的人捧起一本书,希望时间停留。东风恶,欢情薄,相爱的人们恨不得日日夜夜耳鬓厮磨。
越是美好的东西,显然越会让人无法自拔,这是人性,十分自然。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缤纷美食、情色影视、网络游戏和棋牌麻将,大概统统能排进人类最喜爱的活动前十,享受着这些活动的人们更应该感谢提供这一切商品和服务的商家。
人类跌跌撞撞地从“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凄苦历史里蹒跚而来,穿越千年的饥饿、黑暗和匮乏,好不容易活在现代,能享受今天如此丰富多姿的娱乐生活,却又因为太“快乐”了而希望有人来“管一管”。
这得有多贱。
娱乐本身没有任何过错,如果因为过份痴迷和投入,耽误了别的重要事情,甚至将生活过得破碎颓废,这是不够自律的人本身出了问题。
没能自我负责,却去追责商品提供者,这破坏了正常的商业伦理。
比如上世纪的美国禁酒令,比如日本在2008年曾立法限制国民最大腰围,比如新加坡成为全球首个禁止高糖广告的国家,等等。
这都是迎合不够自律的懒人民意而驱动的可笑干预。
但干预显然没用,美国禁酒失败了。美国人不仅没有因为禁酒恢复“道德水平”,甚至还使得地下酒吧泛滥,黑帮崛起。
“禁酒令”唯一的正面遗产,是让人们知道:禁止某种自然的生活方式根本行不通。
吃喝玩乐是人的天性,遏制天性在伦理上是侵犯人的自由选择权利,在结果上必然引发剧烈的人际冲突,造成比道德更严重的法律问题。
03
说网络游戏是一种“鸦片”,也很危险,这是一个不妙的信号。说明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不想对自己的堕落和无能负责,自己把生活过成一把筛子,都是漏洞,不反思自己,却到处找替罪羊。
资本和商业,总在这种时候稀里糊涂地成为背锅侠。因为表面上看,确实是他们供应了白酒、甜点、游戏等等令消费者痴爱沉沦的商品,仿佛掐灭了供应就能让迷途的人回到正轨。
可是,需求是掐不灭的,人的本能嗅觉天然懂得追逐香甜的味道,总能想方设法去满足欲望。
这必然催生地下交易。
地下交易也即黑市,因为缺了阳光下的正常法律保护,反而让供需双方陷入极大的冲突风险之中。
放任自由如果有坏处,是正常人生风险,顶多是不够自律的人喝死自己,荒废自己的事业和学习,受损面积小,且该自己负责。
而禁止交易的后果,除了无法阻止不自律的人在黑市里喝死自己,荒废年华,额外又多出另一严重后果:
禁令下的高风险交易造成供应更少,价格更高,而且因为缺少长期预期,黑市里解决冲突的手段更加倾向欺诈和暴力,而非法治,从而造成普遍的社会道德和治安问题。
所以,相比放开市场,允许人们自由交易,强行禁止显然是更糟的一种手段。
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搞不定的问题,养成动不动呼吁立法禁止的习惯,是把羊群赶在乖顺和豢养的路上。
一个人,不断丧失自主能力,总有一天,双膝一软,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个世界上很多谬论,但有些领域谬论是高度集中的。
比如吃饭,现在大家都接受应该市场化,回到人人没有任何财产,吃饭全在一个食堂吃一样的时代,估计很少有人能接受了。
但谈到教育市场化,谬论就百出,怎么都不接受市场化。
提到解决教育内卷的核心在于高校市场化,一堆人就开始杠起来了。
那要怎么看这个问题呢,其实很简单。
我先问你一个问题.
假设你是一个慈善基金的管理人员,你面对一个选择。
有两个学生,一个很笨的学生,家里很穷,学习很差,去读了一个技校;
另一个学习很好,家里也很穷,但考上了清华大学;
你管理的慈善基金是专门帮助学生的,如果你只能帮助一个人,请问,你要帮助谁。
这个问题很简单吧,现实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奖学金、各种政府奖励,不都是在给那个考上清华大学的穷学生吗?
那些初中毕业就去读技校,就去打工的年轻人,有谁理他们呢?
那好了,请问,你这么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你会回答我,帮助优秀的困难学生,还需要理由吗?
对啊,问题就在于,你都知道他优秀了,那他还需要帮助吗?
优秀意味着什么?
他的未来一片光明,你不知道吗?
他毕业后年薪二十万以上起步,你不知道吗?
他未来一生的总和收入是千万级别起步的,你不知道吗?
你脑子拎拎清楚,他需要你的帮助吗?
没有你的帮助,他就达不成这些目标吗?他就成不了才吗?当然不是。
一个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人,哪怕他就是最穷的小山村,哪怕清华北大的学费一年十万二十成刀 ,他都有办法完成学业,因为不管是民间自助金融、银行,还是父母,都看好他的未来,愿意借钱给他。
他未来的收入是可以期待的,是清晰明了的,金钱投资也好,感情投资也好,都可以看得到回报。
即使没有人愿意借钱给他,企业和他签个协议,保证毕业后为企业效力十年,企业负担学费,企业不敢下赌注到他身上吗?
不但如此,清华大学的学生,还可以轻松月入数千甚至上万,他们跑出去做家教,都是两百一小时以上,只要不怕辛苦,甚至自己都有可能承担起高额的学费。
我认识的一个清华生,一年寒暑假就赚四五万,再加上平时的努力,一年可以有七八万的收入,他们根本不缺赚钱的方法和手段。
而每年各地高考一结束,这些好学生,就被当地学校和政府各种奖励,有的奖励甚至高达百万。而这些钱,往往来自于税款。
不但如此,好的学校学费便宜,伙食便宜,住宿便宜,之所以便宜,因为财政有巨额补贴,还是税款。
而这些税是全民交的,也就是全民在做慈善,去帮助一个将来的富人。
这是不是有点搞笑,有点荒诞?
更有趣的是,现在社会,能上清华北大985的,起码有80%以上的学生是中产阶层或富家子弟,比如北京市中心区的一些小孩上清北的机率就非常高,甚至90%的学生能考上重本,而他们的父母能在二环、三环内有套房,才能上这样的学校,那是妥妥的千万级富豪。
这意味着,大部分补贴是在补贴现在的富人,少部分在补贴将来的富人。
总之一句话,穷人补贴富人。
有人说美国高校教育就有很多私人办校,市场化的,结果呢,学费超贵。
这些人的眼光,叫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学费高是问题吗?根本不是问题。
学完以后收入高不高才是问题。
教育是消费,还是投资,是有产出的。光看价格,不看产出,这完全忽略了教育的投资价值。
你光看着美国名校学费四万美金起,你有没想过,他们毕业后年收入多少美金起呢?
我告诉你吧,年收入八万美金起。
好专业二三十万美金年收入不算奇怪。
换成人民币更容易理解一点,假设现在让你家小孩一年四万的学费,出来后保证十五万一年的收入,你愿不愿意花这个钱?
没有钱,求爷爷告奶奶也得去借啊。这么赚钱的买卖,谁不干?
比如美国最贵的学费是什么学校?医学院。
为什么呢?因为医生收入高啊,就这么简单。
你能考上医学院,未来几十万美元的年薪就是十拿九稳的,学费算什么,不敢投资吗?
这是经济学里最重要的一个原理,叫作预期价格决定成本。
在市场条件下,名校的学费由名校生的收入决定,他们毕业后的收入越高,他们学习的费用就会越高。
用房价来理解吧,是地价推高房价吗?不对,是预期房价高,所以地产商竞价,把地价抬到那么高。
所以,名校价格贵,根本不是问题。
美国的名校生,很多也不依靠家里拿钱,直接银行贷款就好了,反正努力学,毕业后就一定能拿高薪,这点贷款小意思啦。
还不上贷款搞的穷困潦倒的名校生有几个?
很多人说,如果高校市场化,那就全是富人的子弟上大学了,因为谁出的钱多,谁就上好学校?这是完全鬼扯。
假如你办了一所大学,你只看学生的钱的多少,那你会办的下去吗?
毕业全部是一群成绩不好只会玩的学生,这个学校立刻就成为企业家眼里的野鸡大学,谁也不会聘请这家学校的学生了。
那第二年,富家子弟还会往你这里跑吗?你都成野鸡大学了,富人凭什么蜂拥而至?你还能收到钱吗?
这是把办大学的企业家当傻子才会有的思维方式。
所有想办大学的企业家,都无比重视生源的质量。
中国的好学生,美国名校给全额奖学金也要给他弄到美国去,为什么,要建立名校出好学生的品牌形象。
只有这样的品牌,才能吸引别人愿意花高价来你这里读书。
高校市场化的结果,一定是宽进严出,为什么这么说?
宽进,是因为所有的高校都想增加收入,所以允许更多的人来交钱来读书,但也一定是严出,因为一个市场化的学校之所以能吸引别人来交高额费用学习,就一定要做到生产合格的人才。
如果宽进宽出,时间一长,学校就没有品牌和名声了,就变成野鸡大学,垃圾大学了,这样的大学能收到高额的学费吗?会有人天天抢着你这里学习吗?
而这种宽进严出,是对巨婴学生最大的制约。
想到大学里混四年,想的美。如果让你天天混网吧也能毕业,以后谁还进我的学校?
所以美国的大学,学业多到令人发指,学生要完成作业往往要干到深夜十二点。
对学生来说,也有非常清晰的激励和惩罚信号。
你好好学,那毕业就能有好工作,你身上的贷款就能轻易还清。
你要是不好好学,你贷款这么多上的学,连业都毕不了,那你的人生就完蛋了,没有找到好工作,还背一身的债,你还敢去网吧吗?
而在中国财政补贴的公立大学里,养出来一窝一窝的巨婴学生。
在学校就是玩游戏,上网吧,学业对付一下就行了,反正能毕业。
而很多公立学校也不追求品牌,不追求成为名校,我不管好,就没学生了吗?老师就没收入了吗?不会。
学校数量只有这么多,供不应求,垃圾学校,人家也得来。
而学生呢,也不用背贷款就是用父母的钱,最后到了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就在那里哀怨社会不公,哀怨房价太高。
你要是有本事进腾讯,房价算个毛线,在腾讯工作两三年就买房的不在少数。
因为高校不必为企业的需求负责,不必为家长花的钱负责,也不担心招不到生,他为什么要逼着学生努力达成企业所需人才的标准呢?
后果就是,中国高校中大部分高校成为巨婴生产流水线。
是大学生不好找工作吗?扯淡,是大学生不符合市场的需求,相当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是从头开始学工作技能。
那好了,今天中国的大学,如果全部市场化,全部高收费,你还担心吗?
你为什么要去担心一群高智商,高学历,毕业后就被企业哄抢一空的人呢?
这不是有病吗?
反而那个傻傻的,笨笨的,只能上技校,只能进工厂的人,无人关心。
如果你真是穷人,你反对高校教育市场化,这是完全是蠢到自残,自己本来就不富裕,还得拿钱去补贴一群现在的富人子弟或将来的富人,这不是自残是什么?
如果你是略有家资的中产,家里孩子成绩比较好,你主张教育非市场化,这就是坏了,自己不愿花钱,要去花穷人的钱,花别人的钱,来培养一个未来99%概率有高收入的人。
现实就是一群高校学霸,拿着所有人交的税收补贴,受着最好的教育,他们将来有着令人羡慕的收入,最后很多人还去美国工作去了,年入百万。
大部分这样的人家就是中产以上的家庭,他们在名校读书只要四五千块一年的学费,这就是薅羊毛!相对于名校补贴,那点培训费算个毛线!
如果你家小孩上不了清华,你不觉得亏得慌吗?让他们自己掏钱不行吗?
事实证明,没有多少穷人反对高校市场化,比如云贵山区的人,比如大凉山的人,因为他们本来就九成九上不了名校,反而是一群能上网,喜欢上微博,略有家资的中产们,天天反对教育市场化。
他们只是蠢么?不是,他们很坏,他们想沾便宜。
这才是很多小中产,很多略有知识经常上网发表所谓公共事务评论的人的真实动机。
当然他们并不会承认我的指责,因为他们嘴上一直宣称不允许高校市场化是为了穷人着想,并且自认为道德感很强。
那些还要交个人所得税的流水线工人会对着他们大喊,放NMD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