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从阿里巴巴集团离职?
共 4054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1-08-13 01:10
来源:知乎
文章转载自知乎,著作权归属原作者,侵删
1. 匿名用户回答:
我是2018年9月初开始接触工作机会和视频面试,9月10日也就是马云老师在教师节宣布即将卸任的那天,我接到了电话邀请我去杭州终面,当时我乐的屁颠屁颠的,觉得啊这都是缘分啊。
面试很顺利,给了P7+,也有股票,后面的体检和背景调查都很顺利,为了体验双11,我国庆后回来就辞职,然后无缝衔接的搬家去了杭州,住进公司统一安排的维也纳酒店,火速入职加入了双11战役,看着西溪园区的灯火通明,觉得自己激情澎湃。
双11熬了几天夜,开始复盘,开始调整,开始每周六给老板写7K字+的部门周报。
开始拥抱变化。
面试时候的工作内容都打翻,每天要做的是毕业1年就可以做的重复后台操作,以及给上司写三大战役五大策略8大模块的各种歌功颂德,但是转眼就推翻不会去执行的PPT。
部门氛围很学生会,吹胡子瞪眼,拍桌子当面吵,好好话绝对不好好说。我瞠目结舌,上司说你很快就会习惯,这是阿里味儿。
工作强度真的很大,11点下班很正常,周末随时待命开会和被钉钉夺命call也很正常,每个月遇到大促上线预热和正式上线要在作战室夜里2点下班也很正常。
996算什么?我们笑称自己是007。随时待命,一周七天。
绩效考核,3.25,KPI 也确实如同一座大山一样压着,你要推进的任何项目,产品经理和后续合作部门都会问你,你这个能给我带来什么KPI ?去拉个数据证明一下吧。不然我排期也会给你排到几个月后。一位老阿里说真没错,大家都需要做提高自己KPI的工作,王道。
公司价值观 首当其冲是 拥抱变化 vs 客户第一;拥抱变化暂且不说,我的上司要求我推进的策略和客户政策里,我丝毫没觉得客户第一,甚至有LZ风险的隐患,导致我觉得步步是坑。可上司也没办法,他要往上走,就要做那些在内部看起来很高瞻远瞩,可以突破格局,动则有公关稿件定调的项目,可以邮件群发战报给所有人,感谢@ 一圈儿领导和兄弟部门的那种项目。至于是否可以给商家带来真实利润,他来不及考虑。
作为一个30+的职场老人,综上所述,在转正那天,放弃了转正提出了离职。
因为,虽然我知道来这里会做一个螺丝钉,但是不想做一个不合尺寸,逼着自己磨合的螺丝钉。
3个月,成为了我职场最短的一次体验;也成就了我人生第一次裸辞。
阿里没有错,阿里的文化和价值观,驱使了那么几万人的大经济体,高效的滚动,创造价值,推进了太多值得中国人骄傲的生活方式和支付体验。
我也非常佩服,那些有能力有毅力有耐力,本身就非常优秀的牛人大佬和青年才俊,还依然在高压环境下坚持造梦。
当然,大公司有的毛病,阿里全都有,而且还挺严重。
人浮于事,勾心斗角,该有的也都有。
阿里做的最好的应该是公关吧,集团公关部全员3.75才对。拍手~~
选择离开,只是不适合我。
朋友开玩笑说:我没有贯彻【拥抱变化】的价值观,只能选择做【拥抱平庸】的逃兵。
毕竟阿里曾经是我特别向往的乌托邦,现在去了,发现不适合自己,是真的很失落。
离开一个多月了,依然觉得惋惜,可惜自己是个不适合阿里的人,也责怪过自己是不是应该再坚持坚持,毕竟是自己曾经的梦想。
别骂我,真的是觉得可惜的,有一种跟梦中情人结婚了,然后闪离的感觉。
哈哈哈哈。
最后,
如果,你刚工作3-5年,愿意接受阿里的文化价值观重塑;
如果,你没超过30岁,身体倍儿棒,经得起熬夜和每天大约13小时的工作量。
如果,你够坚定,够坚强。
请勇敢的接受阿里的offer。
如果你像我一样,有了自己已有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不希望工作填满自己,请再三考虑一下。
当然,如果时光倒流,再来一次,我还是会接offer。
因为我始终认为,阿里是个伟大的公司。
2019年,阿里20周年了,马老师也要正式卸任了,
那个只工作了3个月的前公司,祝你依然年轻力壮,勇往直前。
2. 匿名用户回答:
阿里P6,呆了一年裸辞,休息了半年缓过来了,现在刚入职新公司。写下这个回答,也算是对自己的交代。
为什么离职?简单来讲,抑郁症确诊,扛不下去了。工作已经严重影响生活了,包括但不限于情绪的崩溃,身体的疲惫,自我的否定,社交的恐惧,糟糕的睡眠,发胖的体重等等。
为什么抑郁?客观而言,有工作的关系,也跟我自身的性格有关。本身是内敛温和的性格,不够强势不够主动。对于工作内容和工作量有意见想调整,但并没有沟通到位,造成自己被动的执行,心里有怨气。也因为某个特殊事件,在某一天突然提出了离职。
说来不怕人笑话,离职后的多个夜晚辗转反侧,反复问自己:离职的决定对吗?毕竟那是阿里啊,曾经梦寐以求的公司,让我奋不顾身投入的平台。就这么走了,不可惜吗?一边是曾经闪闪发光的平台,一边是现在自己的裸辞失业,巨大的落差,在心里筑起一道鸿沟。得失心很重,心里波澜万千。
直到现在,终于能够坚定的给出答案:从阿里离职是偶然中的必然。特殊事件只是导火索,看似冲动,但这个决定其实在脑海中已经想了无数遍了。就像在心里埋了一棵种子,抑制不住的发芽、长大,终于到了某一天,拔地而起,再也无法忽略它的存在。抑郁症不是单单靠精神力量就可以扛的,扛住了固然豁然开朗,扛不住则万劫不复。以当时的境况而言,休息一段时间是比较好的选择。也曾想过申请病假,做持久战,但这样做很有可能只是推迟离开的时间,翻盘的概率很小。同时,也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件事,所以也没有以此请假。好聚好散,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吧。
一直以来自己都是个后知后觉的人,事后回想,才觉得自己当初错的多么厉害。去一趟阿里,就当是踩坑了,希望这些坑之后不要再掉进去。
1、情绪疏导,合理表达:情绪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合理的,就是有利的,都应该正视。在阿里很长一段时间对自己的工作有怨气,也没做到好好沟通,所以负面情绪越积越多,这些都会引起内耗,非常伤身伤神。情绪的出现通常都说明某个方面出了问题,如果有情绪,不要忽略它,不要自己默默吃进,不用都自己扛着,对自己好一点,想办法合理的表达,并寻求解决方案。能解决掉,情绪也就通了;解决不了,超出自己能力了,那也没必要耿耿于怀了。
2、了解自己,主动争取,拒绝被动执行:之前都是被动的做事,没有自己是主人翁的感觉。要改变心态,做自己的主人。只有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边界、极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表达自己的诉求,争取自己的利益,不然只是个工具人,被动的执行。
3、聚焦价值,积累沉淀,拒绝工具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把有限的精力聚焦价值,才有可能获得较大的提升。工具人的事情不可避免,这部分要尽量做减法,才能释放出来更多的精力聚焦有价值的事情。回顾阿里的经历,虽然很累,但还好都是很有价值的事情,所以是值得的。同时,要意识到,平台的只是平台的,站在巨人的肩膀并不能把你变成巨人,只有转化沉淀下来的,才是自己的,所以不要局限于做执行者。对于接触到的资源,保持学习,积累沉淀属于自己的东西,比如说数据、行业信息、行业人脉、方法论等等。
4、扩大影响力: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武林高手都懂得借力使力。利用好平台的力量,圈子的力量,在有限的资源下,扩大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这其实也是第3点说的沉淀转化的体现。比如说产业链上相关的合作公司、跨部门合作的同事、本部门的同事,这些都是资源。能做资源整合,也是一种能力。这一块之前做的不好,错失了很多机会。之后亡羊补牢吧。
5、保护自己:一方面工作上不犯大错误,不给人开刀的把柄;另一方面搞定关键话事人,例如HR、自己主管、对接主管等等,打好群众基础,关键时刻能拉一把。
6、锻炼身体:忙不是理由,每天至少抽一点时间运动,增强体质。身体不好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阿里就是围城,在的时候想出来,出来后又有几丝怀念。对阿里,爱过,不后悔,可惜终究是没有缘分一起走下去。不再纠结得失,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现在相当于重生,希望有生之年,做自己的主人,活一个真实的自我。
3. 匿名用户回答:
我是被裁掉的,就算不裁掉,我也会主动提出离职。
一共在职八个月,换了五个上级。
每天写不完的PPT,八个月比我工作八年写的还多。
吹,只要是能表现工作业绩的,没有的编造,有的夸大。
分工不明确,来自于内斗的资源争夺,最夸张的时候我同时有两个上级。
大家甩锅和嘴皮子功夫是真的厉害。
天天加班到十点,有一天大家走的比较早,大概在七点20左右,第二天就拉会挨个骂过去。
钉钉永远在响,过年大年三十还有人找你。
开不完的会,开了两个小时,大家也不知道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反正最后啥都没有。
跨部门开会,大概率会吵架,戾气很重。请原谅我适应不来,也不认同。嗓门大就厉害啦?吵架就能解决问题啦?怼人就能高人一等啦?
工作干着干着,跟开始应聘时的没有一毛钱关系,完全变种了。
每天有至少一半的时间在跟人沟通,效率低下。
做项目,根本不看项目可行性,拿了一个项目报告出来,里面的内容大多意淫,只管要钱要人,干起来再说,先把业绩搞上去。
为什么我全是吐槽,因为除了能给自己增加履历之外,感受不到任何优点,可以说非常糟糕。
没想到一个吐槽有这么多人的关注,有一个朋友说脉脉上吐槽的人更多,但是我不玩脉脉。倒也不是背后说老东家的坏话,只是实事求是。自己已经打算创业了,现阶段在做模式的验证,预计今年就是做这个事。
有人问到什么产品,这里不方便具体说,只能说市场上现在有而且还不少,但做偏了,我觉得有机会。
如果同样有创业的伙伴,这里给个建议,不要去炒概念,这东西比较虚,属于玩风口和资本的东西,并不长久。如果是想要做一份事业,还是踏踏实实的来,如果你就是为了短暂的利益,当我没说。
推荐阅读
阿里巴巴算法面试经验分享 | P8师兄私家分享(附面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