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签了不要慌
共 1461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3-10-17 04:28
今年的秋招季接近尾声,按照惯例,十月份各家公司的offer都会陆续发出来,通常是录用意向书的形式。
有些师弟师妹过来询问相关问题,里面出现频次不低的是逼签。
还记得多年前我自己经历的那一个秋招,十月份也是很焦躁不安的每天刷新几十遍邮箱,生怕错失了任何一则信息。
不谦虚的说,当年的我就是一个面霸,参加了九家大厂的面试,收到了九封录用意向书。
而后我通过自己天生的生意竞价头脑(我总觉得自己有生意细胞),和各家公司的hr就薪酬待遇问题来回拉扯很久,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很丰厚的待遇。
很多事情,发生过后谈起来总是云淡风轻,但中间经历的那段时间往往是最为煎熬的,比如说,逼签这个事情,和大家一样,我和经历过。
顾名思义,逼签,就是发出offer的公司,会在录用邮件或者pdf里,附上一个本offer的确认时间,宽裕的会给个两周一个月,不宽裕的,甚至能够给个三五天就要得到你的答复。
后者是很蛋疼的,抱着不在一棵树上吊死的心态,同学们基本都参加了十几甚至几十家公司的面试,offer决赛圈里,中意的去处,绝不是仅仅非某家不行。
这些公司开奖,也就是发出offer录取的时间点不一样,有个半个月的差异很正常。所以如果只给十天半个月考虑都是很紧张的,更别提几天的了。
就逼签这个事情,我觉得还得分为小和大,为啥?这就得提到毕业生专属的三方这种神奇的档案了。
如果是小的逼签,就是简单签一些约束力很弱的协议,之后不想去可以毁约,协议里面通常会写明,无论是公司、还是学生违约都得赔偿几千块钱。
每年都有少量的公司因为经营不善,hc发不出来了而违约的,赔偿学生几千块钱,这点钱相较于学生的人生前途来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敢于这样做的公司往往会被喷上各大毕业生论坛的热搜,还有人专门整理了这样公司的黑名单,提醒之后的学弟学妹尽量要避雷。
有人说这是双标,学生毁约可以,公司毁约不行,整体来说都不是太好,但学生往往处于更弱势的一方,会更容易被同情一些。
如果是大的逼签,公司就会要求签三方协议。
所谓三方,是指学生、学校、公司一起签订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用来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业务,有点像学校的培养义务结束了,将大姑娘出嫁到企业里去了,以后就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了。
这个东西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也是可以毁约的,只不过形式上会折腾和麻烦不少,所以对学生的约束作用比前面的稍大一点。
过来人的建议是,如果遇到了实在不错的企业发出了逼签,先答应下来,这年头找工作是真的不容易,之后有了更好的机会,还是可以承担一定代价,去重新做一次选择。
你好,我是公子龙,毕业于中科院,前大型计算机竞赛冠军,现大厂工程师,拿过九家大厂的 offer 。
北漂十年,从小白到计算机竞赛冠军,读研时通过实习和比赛收入 50 万,点击蓝字查看我的编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