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他碎碎念 | 海外仓的一些知识总结
共 3333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1-08-03 02:17
前言
最近一段时间又重新摸索了一下海外仓系统相关的知识,感觉自己当前处于旧知识与新知识冲突又融合的矛盾状态中。
冲突是因为虽然还是这个领域,还是这几套系统,但是视角变了。从一家公司,一个仓库的需求跳到了多家公司,多个仓库的需求,更加考验对行业,对市场,对业务,对需求的把控能力。
融合是因为这些东西本质上都是相通的,就好像之前写OTWB一样,国内业务的OTWB和跨境业务的OTWB其实本质上还是很多相通的。只要你有相关的经验,有一定的思考和积累,那么将相应的能力迁移过来也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所以内心潜意识中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应该将当前的状态和想法记录下来。意味着只要熬过了这段矛盾期,那对我个人来说,其实又可以迈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
所以,趁着周末,那就写点啥吧,随便唠唠呗。
行业情况
之前我在WS的时候,其实没有花太多的时间跳出来去看行业的情况,去调研市场的空间,以及当前发生的巨变。更多的是关注竞品们在做啥,客户们面临了哪些新的问题需要被解决,当前的产品还有哪些短板没有补齐……
但是在XM学习熏陶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对SaaS有了一些新的认知,所以我对行业情况、市场分析等也会更加看重。在一些产品工作的时候,除了关注要做什么产品,做什么功能,满足什么需求之外,更多的还应该考虑当这款产品诞生之后,还有多少市场空间,彼时的行业竞争情况,以及未来的回报率等。
关于跨境电商海外仓领域的行业情况,我收集了3篇文章,我觉得写的很赞,看完了之后大概就能了解现在海外仓市场的情况以及未来几年大概的走向。
海外仓扶摇直上,这匹从疫情跑出来的“黑马”到底价值几何?https://www.ofweek.com/smartcity/2021-05/ART-201823-8500-30500819.html
加速海外仓全球布局http://tradeinservices.mofcom.gov.cn/article/yanjiu/pinglun/202103/114433.html
中国第三方海外仓市场分析调研报告https://www.kuajingyan.com/article/44
建议如果对跨境电商海外仓这一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看看相关的一些行业分析文章。除了简单地看一些数据,报表,图文之外,还应该多关注一下里面的机会在哪里?
有些机会可能是自己(公司)能抓住的,有些机会是客户能抓住的;即使是客户能抓住的,也可以试着切换到「客户成功」的视角来分析,其中是否有一些机会是自己(公司)能抓住的。
海外仓当前的增速很快,市场空间也逐步被打开了,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布局这一块的业务了。这一段时间有挺多朋友通过我写的海外仓的文章而加到了我的微信,经过简单的交流之后,我发现大概可以分成这么几类:
咨询第三方海外仓选择的问题; 咨询海外仓系统选择的问题; 咨询自研海外仓系统的一些流程或者困惑; 讨论/交流海外仓系统产品设计的一些心得;
在此,我想多聊一下关于自研海外仓系统这一块我的心得和感受。因为这一块我最熟悉,也有挺多踩坑经验。
海外仓的类型
海外仓从某个角度来划分,可以大概分为这么几种:
自建海外仓+自研系统; 自建海外仓+第三方系统; 平台海外仓(亚马逊FBA仓,eBay合作海外仓); 第三方海外仓(谷仓,万邑通之类);
平台海外仓体验和服务都很棒,但是有诸多限制,费用也比较高。卖家们出于降本增效,完善自己的订单履约闭环,规避风险等理由,还会使用第三方海外仓或者自建海外仓来作为补充。
所以很多第三方海外仓或者海外仓系统的卖点一般都会提到FBA中转备货,FBA退货/换标/重发等业务,这是海外仓作为FBA仓的「补充」,最常见的一些方式。
之前我在WS的时候,就是以第三方海外仓的角色给跨境电商卖家提供服务。第三方海外仓搭建成本比较高,例如仓库的租金,仓库设备的采购,人员的招聘,一些合规性的手续等都比较花钱,而第三方海外仓盈利点则主要还是在尾程物流方面,至于一些仓租,操作费,服务费等都是蝇头小利。
对第三方海外仓来说,拿到具有价格优势的尾程物流账号才是关键。
如果是自建的海外仓,而且也只是用来满足自身的订单业务的话,那么除了尾程物流的价格之外,也得要考虑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流程优化。因为海外仓的成本特别之高,如果只是满足自身订单业务,那么意味着所有的成本负担都要自己扛,风险比较大。
无论是第三方海外仓还是自建海外仓,海外仓这种重资产的业务模式,想盈利或者降低成本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么降本,要么增效,要么开源,要么节流,要么就是一套组合拳……
所以精打细算,算清楚账还挺重要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一套信息化系统来做一些精细化的管控了,也就是海外仓WMS系统及相关配套的一些系统,我称之为OTWBP。
又爱又恨的海外仓系统
从去年开始,海外仓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有一部分是原来的第三方海外仓扩张,一部分是原来的大卖家开始自建海外仓为已有的电商业务做补充,也有一部分是看中了海外仓的市场而涌入的新人们,也想尝一会做「仓主」的滋味。
抛开仓库建设的一些硬性要求,选择一套合适的海外仓管理系统(WMS)也是很多海外仓服务商重点考量的点。到了这一步,一般就只有两个选择:
自研海外仓系统; 采购第三方海外仓系统;
自研有自研的好,外采有外采的好,其中要考量的一些因素还是挺麻烦的。
海外仓WMS系统其实到目前为止发展也没有很久的历史,不同的WMS的很多作业方式,计费逻辑,数据交互等都不太一样。而且WMS其实本来就不是一个很通用系统,表面上看本质都是进销存+精细化管控,但是实际运作起来受限于很多因素,例如不同国际/地区的文化差异,不同尾程物流的奇葩要求,不同平台的数据结构,甚至还有各个国家地区工作时间的差异,休假时间的差异等……
所以很多第三方海外仓系统看起来很好用,但是用着用着,业务壮大变化了,可能就不太能满足自身的业务了。而自研系统则灵活地根据自身业务来设计,适配自己独特的业务场景,同时也能跟公司业务成长而一同成长。
当然,也不是说第三方海外仓系统就完全不能打。对于一些业务单量小,同时业务方向扩展也不快,同时也符合第三方海外仓系统精准画像的那些「仓主」们,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选择第三方海外仓系统是省时省钱的最佳办法,至于后续业务发展起来,可能有些变化,那就后续再说吧。
简单对比一下,可以知道:
想省钱,并快速开展业务的,尽量考虑先选择第三方海外仓系统; 想长远发展,而且对系统要求比较高的,也不是很差钱的,建议自研海外仓系统; 又想省钱,又想后续对系统的把控性强一些的,建议骑驴找马,先用第三方海外仓系统,后续再看情况自研系统,做一个迁移;
关于自研海外仓系统的成本,很多「外行」的朋友可能算的有点不严谨。一套较为完善的海外仓系统其实不仅仅只有WMS,而是我之前说过的OTWBP几个系统,甚至可能还有更多,例如安卓PDA系统,播种车,WCS等,这些都需要研发成本。
所以大家在算自研系统的成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这整套系统的成本算进去。即使有些公司会将OTWBP几个系统合在一个或者两个系统中,但是相应的工作量肯定也远超乎大家起初以为只要做个WMS就完事的那种。
总结
这篇文章写了我好久,总感觉写一句就要卡两句,很是痛苦。
一方面是想写的东西太干,太枯燥了,我又不想去各处搬运一些数据贴图,另一方面就是我还是不太擅长于写这种宏观的分析,总结类的东西。
最近一段时间确实感觉到了自己在业务知识和一些宏观分析能力上的进步,但是又不知道具体的进步体现在什么地方,所以就在下午的时候开始动笔,总结出来了这篇文章。
希望大家阅读的时候不会太拧巴,算是给一些行业的新朋友做一些简单的科普吧。如果有什么不理解或者有需要进一步沟通交流的,欢迎加个微信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