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型SaaS如何破局?向日葵给出了答案

ToBeSaaS

共 4016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1-11-29 06:48

我们正在做一个基于产线的生产管理SaaS服务,因为实施过程包含设备数采和系统配置等复杂操作,所以现场实施似乎在所难免。
由于实施力量有限,再加上疫情的限制,我们只能尝试异地远程实施和交付。但大部分远程工具都无法满足交付环境的要求;机缘巧合,我们找到了贝锐“向日葵”,用其作为远程实施工具。
不过,本文重点并不是介绍我们的项目,也不是分析向日葵的功能;而是通过向日葵,探讨一个工具型SaaS,如何能成功破局的话题。

01

工具型SaaS的困境

虽然SaaS有很多分类,诸如通用型、工具型、平台型、垂直型、交易型等等。但从应用角度来分,将SaaS分为工具型和业务型就可以了。因为无论是产品形态、用户分类、营销方式、采购决策等,在这个分类之间划一个分割,就能简化问题。
工具型SaaS一般都有一个软件版本,因为加入了互联网的属性,而变得更加灵活和容易普及。特别是SaaS化的商业模式,使工具型SaaS脱离原有的软件模式,从而取得巨大的商业化成功。这方面成功的先例如:Adobeoffice 365Autodesk等。
同时,软件SaaS化对于软件厂商还有一个附加利益,即将盗版和破解的路子给堵死了。
当然,除了软件SaaS化,更多的是SaaS原生,如:YammerSlackZoomJIRAAsana等。
工具型SaaS是国外SaaS领域增长最快和商业化最成功的一类,比如,目前Adobe的市值已超3000亿美元,Zoom也超过700亿美元。
但是,国内的工具型SaaS就没这么好的机会,而是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商业化困境。虽然国内的产品相比国外产品并不逊色,甚至更加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但商业客户的数量却是寥寥。
毕竟,如果没有大量的付费用户,也就谈不上什么商业化,更谈不上增长。
说国内企业没有付费意愿,可能有失偏颇;但对于工具型SaaS来说,这话毫不夸张。特别是,国内工具型SaaS的用户构成,大多数是小型企业、团队和个人用户,低质量客户更加大了收费的难度。
在一些人的认知里,工具就是方便大家的,就应该免费,全然不认为SaaS服务商也是一家企业。这就好比你在一条河上建了一座桥,如果你收费,人们就会走其它免费的桥、免费的渡船,或者干脆就绕过河去。
国内的工具型SaaS创业公司,始终没有摆脱这样的局面。一些SaaS公司试图通过PLG或增值免费等方式转化收费,结果往往是一厢情愿。
国内工具型SaaS的客户质量和付费问题,成为SaaS公司增长的桎梏
所以,在国内做工具型SaaS,要么是有钱,捧得一个排场;要么是没打算挣钱,捧得一个人场如果二者你都不想成为,那就必须找到自己的路。

02

入局

有一家SaaS公司却成功破解了工具型SaaS的增长困局,这家公司就是贝锐。
贝锐是谁?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提起“花生壳”和“向日葵”,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贝锐成立于2006年,当时做了一款名为“花生壳”的产品(相信很多人都用过或有所耳闻),它提供动态域名解析服务(DDNS)。靠着花生壳,创始人陈宇晔得到了第一桶金。
然而,由于IPv6的普及之势,花生壳也走入第一曲线的极点。于是,陈宇晔又开启第二曲线的探索。这一次,他把创业的焦点,锁定在远程连接领域。于是在2009年,贝锐推出“向日葵”远程连接产品。
如果说花生壳是一次无心插柳,那么向日葵则是一个有目标的前瞻性的选择。由此,贝锐也开始了“远程连接”这一领域里长达11年的深耕。
与国内大多数工具型SaaS开始遇到的问题一样,向日葵也遭遇“叫好不叫座”的困局。
向日葵初期产品在远程连接领域,更多限于远程访问一类的应用;但在这个层面上已经存在较多的竞品或替代方案。
此时的向日葵,虽然有了数量可观的用户数和装机量,在用户中也有很好的口碑。但是对于ToB来说,“喜欢”与“采购”;“好用”与“必须用”,完全是两回事。创始人陈宇晔很清醒地看到这点。
要开启第二曲线,就迫切需要找到一个“破局点”。

03

破局

此时的贝锐已经认识到:找到并落地深度行业用户,建立自己的优势化解决方案,发展更多大企业客户,将成为新的目标
要发掘深度行业用户,就必须找到该行业的共性痛点,建立基于远程连接的应用场景和问题解决方案。
贝锐发现,对于多数行业,基于设备的远程管理,如:实施、运维、状态检测、设备控制、审计等,本身就是共有的痛点。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在远程连接领域的技术积累,进行场景建模和开发解决方案。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正因为贝锐的这个认知定位,才开启了向日葵的行业纵深。
结果也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基于贝锐向日葵的行业远控解决方案和应用场景取得广泛的成功。
目前向日葵的行业应用领域包括:制造、安防、医疗、教育、零售、家居、地产等。业务解决方案包括:系统运维、远程交付、工业控制、设备物联、数字监控、远程诊断、远程协助、远程教育等。
在深化行业的同时,贝锐也在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贝锐认识到:如果只靠软件和算法,离开物联网环境,则很难支持业务的深度连接。因为这一方面会影响到业务解决方案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很难拉开与竞争者的差距。
于是,贝锐除了提供远控软件外,又开发了一系列非侵入式的硬件。如开机插座、开机棒、用于无网远控的硬件“向日葵控控”、“向日葵方舟”等,实现远程开机-控制-关机的一体化操作流程,真正实现了现场零距离。
经过11年的创新拓展,向日葵的客户数超过70万家,接入设备超过1.8亿台。
贝锐深知智慧物联时代离不开合作伙伴和行业龙头,包括高通、华为、中兴、三星、科大讯飞、美的、长虹、学而思等,都成为贝锐的伙伴或行业标杆客户。
贝锐在20212月,获得高瓴腾讯的数千万美元新一轮融资 

04

贝锐做对了什么?

别看贝锐现在的成就亮眼,但一开始它同样深陷工具型SaaS的困境。与大多数工具型SaaS创业公司一样,即使贝锐产品在用户中有良好的口碑,也难逃“叫好不叫座”的工具型产品宿命。
面对工具型SaaS的中国式困局,SaaS企业长期以来并没有找到什么解药。
所幸的是,贝锐在从一个SaaS工具提供商,转型面向行业的SaaS服务商的过程中,突破性地解决了这些困扰增长的难题,这才是最有借鉴价值的地方。
那么,贝锐究竟做对了什么?我们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
1)面向行业,连接业务
工具型SaaS的特点是产品特征强,而服务属性弱如果不面向行业,工具型SaaS就缺少生命,所以也就很难真正切入企业服务市场。
这个逻辑已经被无数的工具型SaaS所证明,贝锐的行业实践再次说明了这个规律的重要性。
所谓切入行业,其目的是为了与行业客户的业务建立连接,为深入具体业务建立基础。
贝锐向日葵已经在前述各个行业,建立了多个场景之下的业务连接。
 
向日葵IT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2) SaaSXaaS,通过AIoT实现深度业务连接
SaaS的定义是软件即服务,实际上,在万物互联环境下,只靠软件无法实现真正的业务连接。包括API即服务”在内的一切即服务(XaaS),拓宽了工具型SaaS的行业应用范围,也增强了深度服务客户业务的能力,以及场景化的实现和落地能力。
贝锐率先在SaaS行业,推出了一系列硬件产品,形成了SaaS+AIoT模式。
(3) 改善客户结构,实现符合SaaS模式的增长
通过深度服务行业客户业务,帮助向日葵从其数量巨大的用户群体中,进一步发掘出一批高潜力和高价值的大企业客户。
大企业的客单价和留存率的双高效应,将有效改善贝锐的收入结构,ARR收入占比加大,这将加速实现向日葵的增长。

05

贝锐向日葵的行业借鉴意义

把企业工具做成SaaS模式,无论是对于服务商还是用户,都是一种最为经济的方式。但因为门坎不高,工具型SaaS也更容易被模仿,一旦形成需求就很容易“扎堆”。在目前企业服务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 工具型SaaS是内卷最厉害的。
另外,工具型的SaaS强调产品的功能体验,而忽视服务的属性,因而很难在企业里扎根。越大的企业,越容易在信息化过程中被稀释和被清洗出来,这对于SaaS服务商来说,经营就成了竹篮打水式的循而往复。
所以,即使是做工具型SaaS,也需要发现并选择一个切入点市场。通过在这一点上的切入,然后扩展出新的更大空间。
贝锐选择行业应用场景作为切入点,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深耕,把工具变成行业连接服务的一把“钩子”。这就在大企业的业务环境下扎下根来,成为用户连接业务不可或缺、难以被替代的服务方案。
贝锐之所以强调垂直行业,而不是说适合所有行业,是因为行业解决方案具有确定的边界范围,这是SaaS对可复制性和规模化增长的硬性要求。
从贝锐向日葵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清晰看到其对这些规律的深入运用,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

写在最后

贝锐向日葵走出了工具型SaaS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路径。但在SaaS领域,向日葵未来发展仍然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目前向日葵主要起到业务连接的作用,而业务的解决方案,仍主要由用户提供,比如复杂的维护和状态管理方案。
随着服务的行业客户群增多,一定可以积累出某些行业的典型业务解决方案。这将成为向日葵的另一个新的价值点,这在SaaS领域已有先例,比如Service Now
机遇与风险总是并存的,远程深度连接就有可能涉及用户的企业安全边界。这对于大企业来说是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而对于服务商的风控、业务合规和审计等机制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服务大企业,远非工具的功能性满足就够了,SaaS服务商必须升级到更高服务水平,外包行业客户的业务服务方案,成为一家XaaS服务商。

 

下方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向日葵IT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信息。
浏览 5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