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深陷自己的信息茧房当中
平时没事,喜欢观察观察路人,猜测一下他(她)是干什么的,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会作为旁观着看看别人的为人处世、观点、思想等,用于自我学习。
但这些也仅仅是作为上帝视角,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无论对错,都不会干预,那毕竟是别人的事。但从这些观察之中,还是能够学到很多。
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在自己构建的信息茧房当中。几乎所有的行为和决策都是过往经历的延续和习惯依赖。
聊聊生活中的几件事:
第一,何不食肉糜
在《晋书·惠帝纪》中记录着这样一个故事:
晋代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能吃草根和树皮,甚至活活饿死。晋惠帝听了奏报,大为不解,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晋惠帝也正因为这一句话,被后人所记住。
他的回答看似非常荒诞,但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时候都在做着类似的事情,特别是给别人提建议的时候。
第二,手中的锤子
曾经有一段项目经历,由于是创新项目,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团队成员也来自各个行业,比如做游戏的、做二次元的、做漫画的等。
在最终碰创意时,你会发现,每个人的创意都深深刻着他过往的经历和行业经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正确的,是无懈可击的。而在旁观者或者没有相关经验的人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认为很简单的事情,给别人解释半天,别人依旧没有懂。这可能是你讲解的不好,也可能是对方没有大量相关知识的铺垫,导致无法理解那个“简单的结论”。
这里有知识的诅咒,也有信息的茧房。知识的诅咒让你想象不到不知道这一知识的人会怎么想,而信息的茧房导致你只认可你自己所“筛选”下来的信息。
第三,不要让别人推荐书
一直有很多朋友想读书,让推荐书籍。其实这个事非常难做,因为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也不知道是否适合你。
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同样一本书,有的人读起来可能刚刚好,但有的人读起来则十分苦难,味同嚼蜡。
其实,刚开始读书,去看那些自己感兴趣、又刚好能读懂的书,让兴趣、难度、需求同时匹配到舒适区边缘,这样的书肯定会让你读得津津有味。
第四,关于恶评
凡是在网络上发表过文章的人几乎都会遇到一件事:喷子+恶评。
这里分两类,一类单纯是为了发泄情绪的攻击,无其他内容。这一类,要么无视,要么哈哈大笑即可。这说明对方不但嫉妒你,还不如你,因为他没法拿出更好的作品或观点来回应,只会发泄情绪、肆意谩骂。
另外一类看似言之凿凿,但你会发现,他陷入了深深的信息茧房之中。比如他心中所想,生活所遇皆是消极、邪恶之念,那么你的想法、说辞、行为再正面,他也能用他邪恶负面的想法包装一番,形成逻辑自洽。然后用这些观点来抨击、谩骂和恶评。
针对这些人,他的每一个字都透露着他思想的狭隘,何必与他计较呢。如果一个人说三七得四十八,你还去跟他争辩,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每个人所说的话,所看到的世界,都不是这个世界的客观存在,而只是内心对现实世界的反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呈现而已。所以那些恶评,除了彰显、铭记他的无知之外,别无他用,何必计较。
最后的小结
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对这个世界都有着不同的认知,而这些认知往往都来源于过往的经历。这些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们,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影响着我们的决策。同时,它们也将会被我们的决策和行动进一步强化。
而要打破这些认知的茧房,更多的是需要多看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不阶层,不同角色的看法。拥有了更多的视角,甚至相互不兼容的多个视角,才能更好的跳出茧房,更清晰的看到这个世界的客观存在。
欢迎添加微信好友共同学习进步,微信号:zhuan2quan(备注“公众号”)
出版书籍:《Spring Boot技术内幕:架构设计与实现原理》,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