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尝试用“管理思维”看问题
共 226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2-05-31 04:43
过去几年开始,效仿了扎克伯格,每年给自己一个挑战,尝试去提升一个能力。
去年开始,我尝试用“管理思维”看待问题。
有些能力服务于有限游戏,有些能力服务于无限游戏。
我把“管理思维”看做是无限游戏中的一部分,是需要持续投入精进的。
这个管理不是老板层面的那种管人、管团队。
我把管理看作是“有效的xxx”。
比如时间管理就是有效的利用时间;
比如项目管理就是有效的落地项目,对抗风险;
比如业务管理,就需要管理滞后指标及过程指标,进而有效的达成业务目标;
比如知识管理,就是有效的利用黄金圈法则;
比如架构管理,就是有效的控制复杂度,在性能、扩展性、高可用几个层面达成平衡;
在工作生活中,你可以把管理两个字无缝的嵌入到很多日常工作环节中,所以管理其实无处不在。
为什么选择管理这个词,还要从科学方法说起。
科学方法是我最近两年读书过程中,被输入最多的一个词,当然也可能和这两年读的书大多是科学家、物理学家、经济学家这类作者特性有关系。
这些学科的背后往往是数学思维或者是工程思维,再加上我极其喜欢马斯克,而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其实都会无形的藏在在他的每句话里和每个思考后面(详见:如果组织管理不能适配环境需要,就难以走上精益之路)。
无意中也看到过王慧文聊科学方法,详见:王慧文谈,「以科学和技术追求真理」
甚至读毛选与矛盾论,都可以深刻的看到科学方法的影子。最近再看华为企业相关的一些书,任正非退伍之前是团职干部,熟读毛选,所以他治理华为的方式中,有大量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在里面,而这些变成了华为员工日常工作,与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
自从伽利略之后,我们很多的科学进步都是建立在科学方法之上的,都会涵盖:总结归纳、假设、试验证明的环节。
总之,科学方法四个字深刻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
对于工程师来说,我们是脑力劳动者,我在想怎么利用这么牛逼的“科学方法”嵌入到工程师的工作中呢?
我把工程师涵盖的工作划分成这两步:
我们将一个不确定的想法,最终形成一个确定性的产出物,整个过程分为两步:创造与管理。
产品是设计一个东西,工程师是实现一个东西,要让一个东西持续产生价值就需要持续运营。
而这一整个过程,管理就在其中承担了科学方法的作用。
比如你有100种想法,该做什么呢?你的取舍逻辑是什么?
数据化思维就是一种科学方法,是一种管理想法的手段。
想法和方向确定了,你需要制定战略和打法。
战略制定背后其实也是套科学方法,比如有宝洁的战略致胜、竞争战略、用户分层论、定位理论、普拉哈拉德的核心能力、甚至孙子兵法的善战者说,这些就是战略设计的管理方法。
有了战略之后我们需要设定目标,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要通过OKR有效串联兄弟团队,要有打法给到不同团队,上下同欲,要有准确在指标验证目标的实现,这些都属于制定目标的科学方法,也就是目标管理法。
目标之后就是有效的执行了,很多人觉得制定战略要比执行更高级,执行就是基层的事情,我不这么认为。
美团四大名著(美团的“四大名著”)其实更多讲的是执行层面的科学方法,《领导梯队》作者拉姆查兰曾经出过一本书就叫《执行》里面最重要也是全书的第一句就是:执行是战略的一部分。
所有有效的执行也非常重要,如果不能作为战略设计中的一部分,这个战略大概率很难完成或者非常痛苦的被完成。
所有有这种认知,我觉得背后也是科学思维。
关于执行麦肯锡有很多书都在讲了,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在执行层面也是有科学方法的,这是执行管理法。
接下来就是协作了,不同角色在同一时间被结合在一起完成一件事情,背后也是有科学方法的,如何保证信息传递的效率、质量、准确性都决定了团队的协作效果。
比如结构化表达中的金字塔原理,就用科学方法约束了我们如何表达;遇到问题要逻辑化的思维,多问why;我们要搭建一套系统化思维去解决问题;并通过体系化思维去搭建知识体系;这些都是教会我们如何用科学方法面对知识。
最近再看一些美军作战的书籍,深感美国是一个科学治理的国家,连小团队的作战都是一整套的科学方法论。
而这些思维习惯都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工作中,日常生活所有事情都可以被他们抽象成一个个的流程、环节、标准化的执行,科学方法无处不在。
反观我们。
执行过程中涉及到了具体角色的具体任务执行了,比如:产品如何设计MVP、如何找到北极星指标、如何做增长黑客都是产品的科学方法,这属于产品管理层面的事情。
研发同学需要做好架构设计、模块抽象、领域建模、划分限界上下文、做好灰度控制,这背后也是软件工程方法论,是架构管理层面的事情。
比如我们要做好抽象化,才能进行标准化,没有标准化就难谈配置化,没有配置化定制化就无从谈起,不能实现定制化能力,低代码就没有多大价值。
测试环节的ABtest、灰度控制;运营环节的坪效管理、流量漏斗、体验提升、满意度;道理是类似的,都有属于这个工种特有的科学方法和相应的管理机制。
到此,一个想法最终被执行落地,形成产出物,产生用户价值,在整个链条中科学方法无处不在,管理思维无处不在。
这也是我为什么执着于用“管理思维”去看这些环节和环节遇到的问题。
运用科学方法与管理思维,这两年我在做一些横向体系化的工作过程中,其实也得到了一些正反馈,基于反馈之后也刻意的在环节中不断优化某些局部和做事方法,这其实也无形中体现了刻意练习这个学习层面的科学方法。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科学方法与管理思维,需要做很多的主动输入、被动思考、刻意练习,这些又组成了个人成长里面终身学习这个科学命题的关键部分。
科学方法无处不在,管理思维是善用科学方法的主要手段。
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