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版《我和我的家乡》,拼搏奋斗的 IT 人是家乡的骄傲!
记者:导演,国庆节您要上个电影《程序员版我和我的家乡》,广大 IT 同胞都想知道电影讲了些什么。
导演:嗯,为了让更多的人聚焦到这一高素质高智商的群体,特意拍了这部。
电影,会以四段程序员人生来介绍他们和家乡的情感故事。
记者:那以什么为主线呢?
导演:乡愁对远游,思乡对奋斗!
故事一:武汉——妈妈说我离家太远了
我是一名测试开发工程师,现在 Base 武汉,老家是襄阳农村的,考上大学那会老爸兴高采烈的跟我说,考个基层公务员,回去带领村里发财致富。
我们村不依山不傍水,农村那地方不像江浙那边的农村,这边的农村就是没有资源,没有资源就等于「穷」。
从小我就羡慕那些种果树的、大棚种菜的、科学养猪的……我觉得但凡我们这边有政策扶持或者生态资源,也不至于祖祖辈辈几代人靠天吃饭。
后来还没等我毕业,老爸打电话又说让我不要去考基层了,大意是我们镇有一名新去的大学生村官,在镇里领导开大会时被村里村支书怼哭了。我想都想得到,无外乎涉及到一些话题时又是说你在农村没干过你不懂,理论没用……
做 IT 的都知道,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后来毕业时我留在武汉,一个跳槽都无处可跳的城市(执着大厂)。但从这个行业的各方面对比,留在武汉至少比回襄阳好。
父母那辈,农村的,不懂什么是互联网,随着年龄的增加,越发羡慕那些儿孙围绕膝畔的生活,会时不时唠叨「还是不念你们长大,长大了都走了!」说的是一种惆怅,也是一种无奈,而我们又何尝不是?
可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人生就是单行线,干我们这行的大多比较理智和果断。我知道基层是什么样的,待遇不高、没有市区直单位年终奖多、不能保障正常休息、没有晋升空间,简单讲就是混日子还可以,要有大发展也不容易。
我已经三十了,我没有为我的家乡作出什么贡献,户口已经落在武汉,一年回一次老家已经是我和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最后的关联。
故事二:北京——我有北京户口却没有房
我是一名 Java 开发工程师,现在 Base 北京,老家是黄冈的。高中那会老师说高考是座独木桥,只有少数人可以挤上去,我考上了武汉理工,应该是站上了独木桥的边边吧。
毕业时找工作,就想去大城市看看,前面二十几年都在湖北了,都说北上广深机会多,我也去试试。通过校园招聘,进了一家北京的国企,签了合同,五年不离职,保证北京户口。那会儿恨不得全中国都在讨论,北京户口有多难弄到,什么北京户口买都买不到,激动地让我连工资都没仔细谈就签约了。
现在已经是我来北京的第六个年头儿了,北京户口!都说时间会把激情磨平,都说的肯定是有道理的。我在北京这地儿每个月工资一万多,本科毕业,竞争力不算很强,听师姐说读了研的 Java 开发在北京最低可以拿到两万多,我有点儿后悔。
我有北京户口,但离买房还差那么一点首付。遇到过一些人,听说过一些事,才知道北京娃考大学也不是那么容易。
只记得以前有个老师跟我说,北京户口的娃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清华/北大,我现在好想想起是哪位老师跟我说的那句话,想问问他那句话是不是北京娃可以随便逛清华/北大的意思,而不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笑哭)。
尴尬的年纪,尴尬的处境,大学同学好多都结婚生子,速度慢点的也已经把房子买了,想想自己,三十而立,却好像没立住!
朋友们劝我退居二线好好享受生活,我和父母都觉得熬了五年才拿到的北京户口就这么丢掉着实可惜,简直是用生活经历生动演绎了「味同嚼蜡,弃之可惜」。
打算再努力一把,三十五前还没在这里买房可能就真的要离开这里了。
家乡的发展没有我的一份力,我是一名普通到不可能再普通的程序员,都说大发展离不开小人物,可我怎么看不到自己对家乡的作用呢?
离开故乡又去他乡,故乡回不去,他乡留不下!
故事三:上海—从结婚就一直和老婆异地
我是一名 Android 开发工程师,现在 Base 上海,老家是河南洛阳的。武汉读的大学,一般般,也就是个 985 (嗅到一丝丝骄傲的气息)。
大学毕业前经高中同学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老家是一个地方的,对于我来说会比较方便婚后两家的走动。
上海这地方,想要多贵的房子都有,但想要便宜的房子却几乎没有。做程序员的我和我的同学、朋友似乎都在一线城市或者杭州,要说除了北上广深,杭州、成都算是互联网公司比较多的新一线。
我们夫妻结婚,但却常年异地,老婆学历一般,在外面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我的收入又不足以在上海这地儿养家糊口买房买车。
我领导说他们是赶上上海房子红利的一批人,她来上海时,那时候上海政府还送户口,想来应该是很早的时候人才引进吧。现在我工作的地方周边房价七万~十万一平吧。
经过商量,我们选择了异地,老婆在老家考了教师,带编的倒也稳定,收入不多,但老家那地方消费也低,她也不是一个爱讲究打扮的人,一两千足够了。
房子的首付大多是我攒的,父母给了六万帮忙,那是他们能给的数了,因为我还有一个哥哥,未婚。
我们在老家买了房、装了修、异地,每个月我会回家一趟,看看老婆和孩子,我们也不是浪漫情怀的人,所以这样的日子倒也过着。说不想在一个城市老婆孩子热炕头,那是自欺欺人,但生活哪里那么圆满,就这样我也挺知足的。
家乡,有我的家人、有我的同学朋友、有我的青春,我在这里安家落户,虽然没有大的贡献,但家乡的发展,我相信我有出一份力,想想倒也很骄傲了。
故事四:深圳—我是外包,房子也是租的
我是一名外包的测试开发工程师,现在 Base 深圳,老家是山西的。
现在已经记不清读书那时候为什么不努努力,只是跟风觉得不好好读书出去打工也是有出路的。
等到自己体验过后才发现很艰苦,只能选择北大青鸟学习编程,三年的培训时间过后,我可以在深圳拿到九千多的工资。
少不更事总是会让我们走错路、走岔路,我的发小她选择了努力读书,名牌大学刚毕业,就比我这个工作三年的外包测试工资还高。我自认为外包不比公司自有员工身份低,但看着出出进进的人,不同颜色的工牌,自己内心还是有些怯弱。
每次团建活动,看着自有员工讨论的兴高采烈,我沉默,因为我是外包;每次过节,看着自有员工大包小包,我沉默,因为我是外包;每次开会,看着会议上只有自有员工有资格汇报工作进度,我沉默,因为我是外包……
我想我是正经工作,靠自己努力赚钱,我不比别人身份低,但为什么我心里还是很不自信?
今年是来深圳工作的第八年,我和我老公在深圳租房,庆幸自己来的是深圳。这个城市不仅仅是包容性强,连政策都十分友好,租房的可以使用所租房屋的读书名额,所以我倒不是很担心小孩有没有书读。
我和老公合起来两万多的工资,说实话在深圳还是很紧巴巴的,就想着有个家,可以不在深圳,那不如就在自己的家乡吧。所以后来我们买了一套房,在老家的市里,但从来没住过,因为我们一直在深圳。就想着以后老了挣了一些钱,可以回家乡去,住着自己的房子。
很多朋友问我们为什么不回家乡,因为回家乡会收入减半,况且真心觉得深圳的环境好、空气清新(有点矫情),只能说家乡还是没有为互联网企业创造好的环境,奈何我们这个行业的想回家乡,但又能做什么呢?
回不去的故乡逐渐成了他乡,程序员大多只是程序员,刘强东只有一个,出门在外仍然挂念那个地方——家乡。
总结:回不去的故乡逐渐成了他乡,但国既是家,程序员是有力量的一批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论身处何方,拼搏奋斗的程序员都可以作出一番成绩,成为家乡的骄傲,致敬 IT 人!
絮叨
新的技术交流群已经慢慢人多起来了,群里的大牛真的多,大家交流都很踊跃,也有很多热心分享和回答问题的小伙伴,是你交朋友好地方,更是你上班划水的好入口。
准备入冬了,一起来抱团取暖吧,加群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加我的微信二维码,备注「加群」即可。
哈喽,我是小林,就爱图解计算机基础,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也给小林点个「在看」,这对小林非常重要,谢谢你们,给各位小姐姐小哥哥们抱拳了,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