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下高考是否还能改变命运?中考又如何?
一年一届高考时,今年1078万考生奔赴考场。自从高考恢复以来,教育改革下的高考改革就涉及教材,课程,出题方向,科目组合,分数结算,志愿填写等,经历过多次大大小小改革,高考对于人生的影响地位是否发生改变?
高考依然改变着少数人的命运
从99年扩招到现在,虽然高校录取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除去北京,上海,天津的一本率能超20%,其他省份都是在10%徘徊。全国顶尖的高等教育资源依然是仅对拔尖的学子开放。
2016年-2018年高考一本录取率,摘取网络
对于普通家庭中的优秀学子,高考是逆袭或者阶层上升的重要通道,就如前几天衡中一位学霸放言:“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大城市里的白菜!”;同时,对于一些有偏科的奇才,扩招政策使得他们有机会上到一个不算太好的大学,但是在自己的特长专业上有了钻研的机会,使得他们术有专攻,也实现了翻盘。对于这些人来说,高考正在改变他们的命运。
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考
随着高等院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快速从精英化转入大众化,进而达到普及化阶段,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不再是一考定终身。因为后面还有很多大考,大学四年后的就业就是考验自身能力与家庭资源的大考。
一些媒体很喜欢用“史上最难就业季”这种标题渲染当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其实没有最难,只有更难。除了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还有往届毕业生,各类回国的留学生屡年增长。
摘自网络
根据近年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信息,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大约是1300万,其中城镇新增1100万。这就意味着,大学生已经占到城镇新增劳动力的85%——“一个砖头扔下去必能砸中一个大学生”。和2000年前后的就业矛盾是下岗工人不同,现在的就业矛盾彻底转变为大学毕业生了。
我们知道,扩招的规模其实主要集中在10%的一本以外,而我们来看下面这数据,攀升的高校数量,新高的高考考生,超90%的录取率,大学生不再是80年代的天之骄子。国家与社会无法通过高考来扭转这90%的人的命运哪。
摘自网络
同样是在90%的录取率里,有些人的命运被改写着,有些则只是搭乘扩招政策,换个学校长大,四年后面临着毕业则失业,后面还有更多的人生大考需要改写。
教改下的中考是否能改变命运?
与高考高录取率相背的是需要逐渐调低的中考录取率,教改方向普职率要求控制在五五分。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了一则报道,道出了其中的真相。这不仅是政策的要求,也是市场的需求。国家层面需要从制造业大国身份转变成制造业强国。一边是制造业需求得不到满足,一边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可是家长层面却更加地焦虑了,认为“改变命运的不是高考,而是中考”。
分层提前至中考,对于开窍晚的男孩是一致命打击。我们都见过太多初二才发力的男生,甚者高中才逆袭的男生,如果在懵懵懂懂的15岁则强制分层,那么留给后发力的孩子时间尤为紧迫。
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少不了政策,资源倾斜,更少不了人,可是谁愿意把自己孩子的未来赌给未明朗的职业教育?回想90年代的中专生,很多是优秀的学子,一些是家庭经济压力原因放弃读普高,一些则是中专包分配的铁饭碗诱惑太大,在政策和就业引导下,中专也成为了香饽饽。怎么让公众重新接受职业教育,尊重职业教育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而至于为什么在中考就设置第一次分流,而不是在完成基础教育的高中,则也许可以在以下方面探讨:
中考分流只是第一次筛选,在职业教育上还会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的门槛设置,毕竟只有竞争才有发展,在高考后才进行职业教育的门槛设置,不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
在中考分流后的初级技工可以填补国家制造业升级过渡中的用工紧缺,劳动力人口增加,无疑减轻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还有其他未述,欢迎大家补充。)
中考强制分流是趋势。而近期国家教改的一系列政策:对线上机构线下机构的顶格惩罚以及专项整顿,对于校内学科作业负担减负,提倡德体美劳素质教育等,可以看到国家教改的决心。这次是在校内与校外都严控,避免出现校内负担减轻,校外负担加重的现象。可是在内卷斗争中战斗经验丰富的家长会把精力放在家庭教育上,以后清华毕业生做家庭教师是否成为内卷的争夺资源?在未明朗的教改下,家长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影响命运的机会。
最后
如要在新教改下改写命运是要内卷还是要躺平还是生三胎把风险分散?命在天定,运在人为。国家层面的政策我们左右不了,每个人寻求个人的破局之路亦不同,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一定是一个又一个小考的连锁反应。唯有坚定内心,拒绝焦虑,奋斗不已,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