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姚班出身,95后博士生从网瘾少年到发表顶会论文的科学家

开发者技术前线

共 3724字,需浏览 8分钟

 ·

2020-09-19 06:41





















点击“开发者技术前线”,选择“星标?”

 在看|星标|留言,  真爱

陈立杰 图源:清华大学
95后的理论计算机科学家来了!他正是MIT博士生、清华特奖,姚班学霸的陈立杰。而这位一路闪光、名声响彻科研圈的清华大神,远不止获奖这么简单。

从网瘾少年到自学编程,而后拒绝谷歌的实习邀请

小学的时候,陈立杰的整体成绩其实并不算突出,唯独一门数学还算是不错。学习不上心,反倒是对信息技术特别感兴趣,说得通俗点就是喜欢玩游戏,而且还是个魔兽世界的小迷弟,小学就能自己制作魔兽世界的地图了。

当他意识到天天沉迷游戏,不如学点电脑知识后,便开始自学编程,并自告奋勇地去参加了不少信息学竞赛,但在众多科班出身的参赛选手当中,陈立杰半路出家的自学水平根本不够看的,所以他在编程初期,一直没取到什么好名次。

后来,那段时间成为了陈立杰人生中的第一个迷茫期,编程道路屡屡受挫,学习成绩又上不去,当时的陈立杰和“优等生”这三个字没有半毛钱关系,甚至就连他的爸妈都开始劝他放弃了,不停地暗示他换条路走。然而谁能想到这名十几岁的初中生有着如此坚定的信念,陈立杰不仅没有轻言放弃,还愈战愈勇,用成绩证明了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立杰挥洒在机房里的汗水没有白费,从他 15 岁那年开始,陈立杰仿佛跟开了挂一样,一鸣惊人,势不可挡。

2010年8月,全国信息学竞赛在线赛全场第2名;2010年11月,全国信息学联赛浙江赛区一等奖;2011年5月,亚太地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2011年5月,中国队选拔赛,非集训队第2名;2011年11月,全国信息学联赛浙江赛区第1名;2013年2月,全国信息学冬令营全场第1名;2013年7月,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第1名。

不仅如此,高一刚开学不久,陈立杰就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这位大神表示并不着急,想跟着同学们一起读完高中再去上大学。

到了高三,陈立杰又收到了谷歌的实习邀请,但他觉得现在加入工作为时过早,甚至还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所以陈立杰委婉地拒绝了。

学霸也曾陷入过迷茫,从第一篇论文开启科研之门

2013年,陈立杰进入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开始了大学生涯。但在进入清华大学之后,跟很多大一新生一样,陈立杰也陷入了迷茫。

“我作为曾经的信息学竞赛世界冠军,顶着光环、压力进入清华。在我的老本行算法竞赛,尽管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我经常会想,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也偶尔会去工业界实习,但是我依然无法达到我自己真的兴趣。”

清华大学特奖答辩现场

与此同时,陈立杰的室友范浩强在大一军训期间,晚上靠“加班”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并最终发表在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 2013 上(范浩强是清华姚班2013级另一位大神,后来成为旷视工号前十员工,此处不详述)。

室友范浩强的表现也给陈立杰带来影响,他苦恼的时候经常到紫荆操场独自散步,思考“我是谁”、“我要做什么”这种现在看起来是段子,但当时却让陈立杰始终无法悟透的哲学问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旁听了唐平中教授给高年级学生讲的《博弈论》,没想到这门课程的课程论文给陈立杰打开了学术初探的大门,他也开始逐渐从竞赛状态转向科研状态。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

后来,在唐平中教授指导下,陈立杰完成了第一篇学术论文,是基于图灵机视角的对囚徒困境的探索,这篇论文成为了他探索科研的第一步。


作者在论文中研究了限制条件对无穷次重复博弈纳什均衡集的影响,证明了限制智能体的计算资源会导致新的纳什均衡。论文题为《受限图灵机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of restricted Turing machines),后被AAAI 2017接收。

“完成论文之后我非常激动,我感到我的科研兴趣被点燃了,我想要尝试更多的科研方向。”陈立杰的科研努力和成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来的事实证明,陈立杰选择的科研这条路走对了。

到了大二,在完成了姚班课程的同时,陈立杰也选修了一门非常高深的研究生课程《高等理论计算机科学》。这门课为全英文授课,要求选课同学有良好的数学基础、以及基本的理论计算机基础。


课程主讲人李建老师布置了很多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陈立杰每周要投入20个小时来研究,期末考试更是持续了整整24个小时,完成了十页的答卷。

最终的成绩下来,陈立杰取得了所有学员中唯一的最高分——100分,(该课程满分为80分,其中20分是Bonus)。

陈立杰大学成绩单

他成为了首位在计算机科学基础年会上发文的中国本科生,诚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对,我是陈立杰,我要成为一名理论计算机科学家!”

到了大三,陈立杰开始取得了一些“微小的成就”,他首次在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顶级的国际会议COLT 2016上发表文章,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关于相关问题的猜想,并前往纽约会场做了两篇口头报告。

陈立杰在COLT 2016上发表的论文

大三下学期,陈立杰前往MIT交换学习,师从量子信息著名学者Scott Aaronson教授。在MIT期间,陈立杰做了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零知识证明(zero knowledge proofs systems)在密码学理论和复杂度理论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具体来讲,在一个零知识证明系统中,一个证明者要向一个验证者在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同时,不能让验证者获得除了这个命题的正确性以外的任何信息。 而其中要求最苛刻的被称为统计零知识证明系统(statistical zero knowledge proofs systems,简称SZK)。

这个问题是也是陈立杰的导师Scott Aaronson教授从2002年就开始在思考,同时Scott Aaronson教授也有三位博士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思考了一年也没有解决。

陈立杰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苦苦思考了两个星期,却一直没有进展。直到有一天,他在波士顿的街头漫步,突然看到天空中飞过一只白鸽,它以不同的方向穿越了天空。他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对,为什么不使用新的方法呢?于是他立马冲回住处,思考了一个礼拜,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cott Aaronson教授还专门发文章表演陈立杰。


陈立杰与合作者在论文中给出了一个统计零知识证明系统和PP的喻示分割(Oracle Separation),这代表了PP中没有一个黑盒算法(black box algorithm) 可以解决统计零知识证明系统中的全部问题。换句话说,他们证明即使有比量子计算(对应BQP)更强计算能力的计算机(对应PP),依然没有一种黑盒算法可以解决统计零知识证明系统中的所有问题。

论文最后被计算机科学基础年会(FOCS 2017)接收,陈立杰也成为首位在计算机科学基础年会上发文的中国本科生。

所在姚班有33个同学,共发表23篇paper

到大四毕业前,陈立杰就已经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四篇学术论文,一篇文章还获得ISAAC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

2017年,陈立杰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师从Ryan Williams副教授。Ryan Williams也是一位大牛,今年只有40岁,但已经做了五年斯坦福教授。

这之后,陈立杰又发表学术会议论文近10篇,并在多个学术研讨会做过学术报告。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立杰非常愿意跟同学们一起讨论。在他的带领下,姚班有好几个同学都立志做理论计算机科学。当然,科研不是单打独斗,陈立杰跟很多姚班同学都有合作。在2016年清华特等奖的现场答辩中,陈立杰展示了一张”姚班论文合作网络“。

他说,在姚班,已经有33个同学发表了23篇paper!

在答辩评委提问环节,评委问他:你说想解决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核心问题 P=NP ?

陈立杰:对,是这样子的!(掌声)

评委:你有想法了吗?现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了很多方案,你有想法了吗?

陈立杰:是这样子的,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计算机学界,可以说是从计算机这个领域一开始以来就有的问题。我现在作为一个大四的学生,可能确实暂时还没什么想法,但我相信随着我的知识的拓展,在我有生之年我能够看到这个问题的解决。(掌声)

姚班的开山鼻祖姚期智先生一句话,“现在是计算机科学的黄金时代,也是全人类的黄金时代”。

陈立杰说:“能够生在这样一个黄金时代里,我感到无比的荣幸,我梦想能够成为黄金时代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为人类的智慧添砖加瓦!”

来源:本文由"德先生"整理自清华大学、新智元、量子位、募格课堂。本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最近整理了一份大厂算法刷题指南,包括一些刷题技巧,在知乎上已经有上万赞。同时还整理了一份6000页面试笔记。关注下面公众号,在公众号内回复「刷题」,即可免费获取!回复「加群」,可以邀请你加入读者群!



浏览 2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