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关系重构,空天产业开启“双融合”时代 | 深度

共 4435字,需浏览 9分钟

 ·

2022-03-16 16:10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在产业内外“双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供需关系正在被重塑,空天企业面临着全方位的角色变化。


撰文 | 泰伯网 墨子苏

编辑 | 鹿野


然资源部全面推进实景三维建设、住建部发布的CIM建设标准即将于6月实施、农业农村部开启“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水利部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近期,各部委相继发文推进各领域重大项目,其中不乏与空间信息密切相关的领域。

在产业内,天空地、通导遥一体化的“大测绘”时代已经来临;在产业外,空间信息应用正在突破传统圈层,逐步深入城市管理、交通运行、智慧农业、环保监测、应急监管等诸多产业应用之中。“双融合”,将成为“十四五”期间空天信息发展的整体趋势。

在产业内外“双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供需关系正在被重塑,空天企业面临着全方位的角色变化。


空间信息作用凸显,融合”开启


今年2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到2025年,50%以上的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到2035年,80%以上的政府决策、生产调度和生活规划可通过线上实景三维空间完成。

同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方案》,明晰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路线与工作方法,将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科技为支撑,建立土壤三普统一工作平台。

1月,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推进BIM与CIM平台融通联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在此之前,《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行业标准已正式印发,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

另据水利部消息,“十四五”期间将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等重点水利任务。现阶段,数字孪生流域建设等工作已经提上日程。

......

“‘十四五’期间各部门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无论是到2025年的近期规划,还是到2035年的远景展望中都能够看出,空天科技在整体数字经济中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航天宏图执行总裁廖通逵向泰伯网表示。

“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大时代。”廖通逵感慨:“对于业内企业来说,即将迎来快速增长和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从产业内到产业外,空天产业正在面临双重“融合”。

“自然资源部组建之后,此前分散在国土、监测等领域的企业逐渐凝聚,围绕自然资源监管需求,形成了业内的‘大测绘’。除了实景三维之外,包括海洋和水下测量、以及自然资源监管存量数据的整合清理等,都存在较大需求。”

国地科技副总裁、蓝图信息总经理刘禹麒表示:“现在,各空天企业也正在基于自身业务向着更丰富的业务范围拓展,除了前文所提的领域之外,空间信息在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方面都有用武之地。”

“无论是实景三维还是CIM,这些大项目其实都和新型基础设施的整体需求一致,即从以往更加偏向硬件的传统基建向着更偏向信息化的方向演进。”易智瑞高级副总裁蔡晓兵表示:“在这一基础上,横向可以拓展与各个产业、技术融合的能力,同时也可为进一步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泰瑞数创CEO刘俊伟也表示:“各部门业务的变化,正是源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IT核心底层技术的变革。目前,新技术已经进入了快速成熟阶段,可以真正应用到各业务条线的具体产品和服务当中了。”

“同时,监管部门精细化管理的思路调整,也为技术融合应用带来了需求上的推动。”


供需关系正在重构,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各部委技术、产品需求中,能够看出核心技术的共性部分,这也与新一代时空数据智能化趋势直接相关。”

“无论是自然资源部的实景三维,还是住建部的CIM,对数据感知、获取的底层需求是相通的。”刘俊伟表示:“二者都要求尽可能精细化、自动化、低成本地获取并处理空间数据,也因此对软、硬件应用带来了新的要求。”

这就意味着,新时期的核心传感器硬件能力,数据自动化、语义化、结构化处理的能力,以及能够基于数字进行仿真、推理并跟不同产业结合的智能应用平台能力,都需要得到全面提升。

根本需求的转变,正在推动空天产业加速进入成熟期。传统地信测绘领域的供需关系也在被重构,从“有什么给什么”的供给方式转而向着“按需供给”的方向发展。

“相比以往数据、平台、应用上下游产品提供商较为分散的情况,现在的客户更希望能获得一站式服务。”廖通逵向泰伯网解释:“在空间信息与各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从上游数据采集、中游软件平台到下游应用服务的产业链条开始融合、打通,逐步突破原有地信、测绘的范畴,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总体来说,地理地信技术还是存在一定技术壁垒,而技术越复杂,非业内需求方的使用难度就越高,就越希望能够获得更加直接的成果。”

刘禹麒也表示:“需求的确正在加速产业链整合,传统地信、测绘企业正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结合,向着更加综合的空间信息企业转变,但目前仍然属于产业拓展的初期阶段,多数企业都处于边试边看、边摸索边学习的状态。”

蔡晓兵用“大前景、大应用、大挑战”来阐释新时期产业现状。

蔡晓兵表示:“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推进下,‘大测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延伸,能够在新基建规划、实施、运营、维护的各个阶段中发挥更多基础性和支撑性的作用,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前景将远远超过原有的技术含义。”

“同时,天空地、通导遥一体化融合后将带来更多综合性、智能化、普适性的应用。产业技术、成果的服务对象将会突破专业圈层,向更大范围扩展,应用空间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大的前景和应用必然也伴随着大的挑战。”

蔡晓兵以软件应用为例说明:“在大需求的引领下,软件需要不断创新迭代。比如,传统软件架构可能难以支撑完全空间化的海量数据计算,需要更强大的算力和更具适应性的结构;此前基于天空地、通导遥等分频道推进的技术和应用,需要充分融合,并给出更加标准化的统一表达;此外,在软件的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方面,目前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更重要的是,空天产业必须要转变思考方式,关注需求对产业的拉动,从此前立足于供给侧转向立足于需求侧探寻产业发展路径。”蔡晓兵表示:“这需要在干好老本行的同时,扮演好适应数字时代的新角色。”


产业仍存共性问题,企业差距将逐渐拉大


在畅想美好未来的同时,各从业者也都客观地认识到,行业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现阶段,地信、测绘领域企业量级差距不大,且往往带有比较强的区域色彩,缺乏足够强势的头部企业。这导致一些热门项目同质化竞争严重,存在低价竞争的现象。”

刘禹麒表示:“此外,空天产业客户群体仍然以政府部门为主,企业相对较少。这也导致整体支付周期较长,比较考验公司的承压能力。”

技术创新、数据安全、产业生态、资本整合,是目前业界集中关注的几大层面。

刘俊伟表示:“从技术层面来看,相较互联网、通信等企业,空天企业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步伐仍然偏慢,尤其是针对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这两项空间信息的核心技术,从事底层研发的企业仍然较少。”

廖通逵也表示:“空天产业发展也需要放在自主可控和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大背景下来看。现阶段,业内国产化和自主创新的工作已经有所进步,但仍然远远不够,创新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创新不足也反映在应用缺乏深度上。”蔡晓兵表示。

“现阶段,在例如可视化等方面较为浅层的应用中,空天企业已经做得比较到位。但空间信息的应用不能停留在‘看’的层面,必须要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各个业务层深度结合。只有这样,空间信息才是活的信息,才能从根本上发挥作用。”

“创新,就需要从根本上思考空间信息与其他信息化领域的异同,从本质上去挖掘空间信息的价值。”蔡晓兵总结。

廖通逵提示:“新的时期也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空间信息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需要在保障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充分应用,这既需要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健全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政策进一步完善。”

刘俊伟建议:“研发是需要长期投入的艰苦工作,希望业界能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充分重视对底层技术的研发投入,对研发呈现整体的正向态度,而不是过度追求短期商业效应。”

他介绍,从传感器、算法、基础平台到行业应用,现阶段对细分领域的专业化要求不断提高,很难有一家企业将所有能力做到极致。因此,如何与行业生态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上下游力量打通,成为业界共赢的关键。

刘俊伟感慨:“单独的企业毕竟能力有限,因此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市场层面,都要有开放的心态。如果还是重复此前相对封闭的阶段,很可能会被产业外的企业‘跨界’替代掉。”

廖通逵认为,数字时代,空天企业应该扮演技术驱动者、应用牵引者、生态缔造者的复合性角色。

“在参与各重点项目的过程中,无论是参与研发计划、平台打造还是标准体系制定,空天企业都应该尽力成为相关技术的驱动者和引领者;在应用层面,新时期的空天企业不应再被动完成固定动作,而要在主动拥抱各个行业的过程能够不断发现空间信息新的应用需求,解决痛点,进而成为应用的牵引者。”

“更重要的是,希望包括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各空天从业者能够合作共赢,共同成为产业生态的合作者和缔造者。”

同时,在资本层面,产业面临整合的趋势。

“在产业内外‘双融合’的整体趋势下,头部企业的出现将成为必然。”刘禹麒表示。

刘俊伟与他的看法不谋而合:“从各部委的项目规划能够看出,空天产业即将进入到成熟期和爆发期,这也意味着,垂直产业链的资本整合难以避免,细分领域中将出现强势的头部企业,业内企业需要做好整合和被整合的准备。”

“虽然出现大型头部企业可能会挤占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空间,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企业都要向着大综合体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够在一些细分领域中做深、做精,掌握关键技术,构筑自己的生存防火墙,一些小而美的企业也能够活得不错。”

“资本市场也对中小企业比较宽容。”廖通逵表示:“从‘专精特新’、‘小巨人’到北交所,都展示出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空天产业中,也能看到不少中小企业非常具有活力。相信只要能够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不断创新,产业中的各类企业都能够得到迅猛地发展。”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后补贴时代”逼近,造车新势力或迎来新一轮洗牌 | 造车进化论

《精读》

卫星互联网竞赛,中国抢占第一梯队 | 航天新观察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智能座舱价值几何?| 造车进化论
科技头条 | 安徽遥感公司蹭热度?银河航天“打假”:02批通信卫星皆为自研
科技头条 | 全国两会话空天:从深空探索到地面应用,每个层面皆有期待
科技头条 | 新基建大潮又起:万亿专项债虚位以待,空天产业获益多少?

浏览 4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