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活了!院士带领课题组硕博“整活”,科研版「苦行僧」火出圈!
程序员大白
共 2378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2-01-17 02:33
点击上方“程序员大白”,选择“星标”公众号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募格学术整理。参考资料:中国科学报、澎湃新闻、王晓东课题组视频等。
博士生“导演”笑侃科研苦行
近20年后的2004年,王晓东凭借其在细胞凋亡领域中做出一系列开创性、突破性、引领性的成果,获美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奖,并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当年41岁的他是以“低龄”成为当时中国内地20多万赴美留学生中进入美国科学界最高殿堂的第一人。
“我们一直希望能够在国内或者说在北京或者说在昌平,能有一个我们实现这种探索性研究理念的一个地方。”2003年4月,正值不惑之年的王晓东与耶鲁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家邓兴旺博士受聘担任北生所第一任共同所长;2010年10月,王晓东辞去在美国的职位,全职回国担任北生所所长。
截至目前,北生所拥有27个实验室和11个科研辅助中心。回首这一历程,王晓东表示,“我想研究所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包括成长起来了一批年轻的科学家,也培养了相当一批这样的群体,他们在北生所读研究生开始,现在也成为自己领域内领先的科学家。”
例如早期加入的邵峰,他曾谈到,其在北生所的实验室是自己的“孩子”之一,过去的十几年里他率领课题组在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12月,时年43岁的邵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院士。而和王晓东的路径类似,邵峰在今年还创立了炎明生物,希望做出真正的中国原始创新药。
“北生所应该是我做得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在我们国家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发展的过程中,我想也尽了绵薄之力。”王晓东谈到,从其个人来讲,做北生所的“掌门人”是非常值得他去做的一件事情,而北生所的很多做法,也可以为其他科研单位提供一些借鉴。
北生所的创建和发展是“恰逢其时”,王晓东如是总结。“其实就像中国很多的领域一样,遇到中国科学发展的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我们也是非常的幸运,能够刚好处在发展的潮流之中。”
王晓东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好的科学就像是把一扇门打开了,告诉大家这边有路可走,那么真正把路拓宽、最终把它修成高速公路,让我们大家都能够从中获益,这个是一个不断坚持的过程。
推荐阅读
关于程序员大白
程序员大白是一群哈工大,东北大学,西湖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硕士博士运营维护的号,大家乐于分享高质量文章,喜欢总结知识,欢迎关注[程序员大白],大家一起学习进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