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职场35岁危机的5种策略

程序视界

共 5278字,需浏览 11分钟

 · 2021-03-02


在“穿越35岁职场枯荣线的三种途径”中,我指出了可以笑对年龄危机的三类人:专家、优秀管理者、商业操盘手。
那他们的职业发展为什么可以无惧年龄危机呢?
这就要从公司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公司是逐利的,更愿意雇佣可以创造并维持溢价的员工,并且在同类员工中倾向选择性价比更高的。
所以职场上的“老人”得以存在的真正原因是:他们能够持续创造并维持溢价,具有超高性价比。
相应的,为年龄而焦虑,时时担忧被优化的职场中年,则往往是因为无法继续创造溢价,性价比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那要想应对类似35岁、40岁这样的年龄危机,就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找到性价比降低的原因,对症下药。所以接下来的内容,就包含三部分:
  • 无法持续创造溢价的5种原因

  • 让自己创造更大价值的5种策略

  • 避免年龄危机的2个关键原则

现在我们一个一个慢慢来讲。

无法持续创造溢价的5种原因

一个人没有办法为组织持续创造并维持溢价,往往是出于下图所示的五种原因:

第1种原因是——环境限制
有些环境不需要“职场老人”,年轻人妥妥地够用,你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是自己想提升想创造更多价值,也没有机会。
这样的环境,往往有3个方面的特征。
第1个是公司文化。比如一家公司就是喜欢年轻人,超过35岁就不要,那你在这家公司待着,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避免被优化。
第2个是业务。有些业务很简单,用不着复杂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找几个年轻人培训三两个月就可以搞定,所以经验丰富的老人,性价比就很低——因为干同样的事情,你要的钱多而年轻人要的钱少。
第3个是专业属性。在“穿越35岁职场枯荣线的三种途径”一文中我提到过“十年定律”,它是指有些专业技能你每天练习两三个小时的话得用十年才能成为专家。但另外有一些专业技能,其实本身就相对简单,小白起步只要两三年就能精通,那想要在这个技能领域成为专家建立壁垒就没有意义——大家就那么两三年的差距而已,后来人很容易超越你。比如打字、编写静态网页、文章排版,贴瓷砖、出租车驾驶、收银、理货、库管等,就是这样。
第2种原因是——投入不足
环境没问题,但个人在时间、精力、金钱、情感等方面不愿意多投入,人家琢磨摸鱼你也照样摸鱼,人家朝九晚五你也朝九晚五,人家下班打游戏刷视频你下班也打游戏刷视频,人家不买书不买课你也嫌买书买课花钱……
你重复一般人的行为和投入,就只能得到和一般人一样的结果,不可能超越他们成为专家、优秀管理者和商业操盘手。
优势往往是刻意的、持续的用各种投入堆积出来的,结硬寨打呆仗是唯一的捷径。
第3种原因是——方法不好
瓶子里有半瓶水,乌鸦投石子迫使水位上升让它能喝到水,你可以举起瓶子使瓶底高于瓶嘴水就会流入嘴中,另外一个人可能拿一根吸管插进去也能喝到水。
这就是三种不同的喝水方法。
方法就是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方法本身有好坏高低,你采用不好的方法,再怎么努力,效能也很难超过采用先进方法的人。
假设一位负责前端开发的程序员,经常需要在不同的网站上实现下面这种带徽章的胶囊导航效果:


他可能有如下三种做法:
  • 在A网站实现后,开发B、C、Z网站时,拷贝粘贴A网站的代码,做一些修改来实现效果。

  • 在A网站实现后,发现这是个通用需求,设计一个带徽章效果的胶囊导航组件,开发B、C、Z网站时,引入组件来实现相应效果。

  • 用Bootstrap的胶囊导航和徽章组件实现A、B、C、Z网站要求的效果。

这几种方法,表现出来的效率、对工作结果的影响等,都是不同的。如果一个前端开发程序员,习惯性地使用拷贝粘贴这种方式来实现软件功能,那他的能力提升速度就很难跟上年龄增长速度。

第4种原因是——能力欠缺
应用每一种方法、工具、框架都需要与之相应的能力。
一位软件测试工程师,想要提升测试效率,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一个方法就是——把经过验证的偏程序化的手工测试转换为自动化测试。但他不会编程,不会写脚本,不理解自动化测试的原理,自己就无法运用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创造更大价值。
这就是现实——能力不配套,就无法驾驭更有生产率的方法
所以如果你不持续提升工作能力,就无法持续丰富自己的工具箱,无法持续创造溢价。
第5种原因是——错误信念
《重塑心灵》一书指出:
信念就是“事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事情就是这样的”的主观判断,是我们认为维持世界运作下去的法则,是解释和支持行动或没有行动的理由,是解释和支持变化或没有变化的理由,是对于这个世界各种关系的主观逻辑定律。
简单讲,信念就是我们坚信的观念,它们塑造了我们的行为。
面对同样一个演讲邀请,相信自己擅长演讲的人会欣然接受,而相信自己一定会把演讲搞砸的人会极力拒绝。
在我们的心中,有很多根深蒂固的信念,会阻碍我们创造更大价值,会限制我们的职场发展。
比如“干得越多被老板压榨得越厉害,我可不会那么傻”这种信念,会让你忽略“工作也是个人成长的舞台”,进入被动工作状态,绩效变差,成长停滞,走向边缘。
比如“程序员只要技术牛逼就行了,业务、人际关系什么的都无关紧要”这种信念,会让你眼界变窄,格局变小,协同变弱,晋升减慢。
比如“和领导搞好关系就是拍马屁”这种信念,会让你无法顺利获得开展工作所需的资源,不能用最好的方式解决问题。
比如“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我做好手上的事情就一定会晋升”这种信念,会让你无视“提升工作成绩能见度是晋升的潜规则”,与晋升失之交臂。
比如“我的工作很稳定,好好干就行了,不用想别的”这种信念,会让你坚持一条腿走路,在遭遇裁员、公司倒闭等黑天鹅事件时措手不及。
我们很多人对职场发展的思考,都是在各种信念构成的框架之内进行的,而如果有些关键信念是限制性的,我们就可能在无形中被它们禁锢住,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让自己创造更大价值的5种策略
刚刚介绍了限制我们持续创造溢价的5种原因,那针对这5种原因,有5种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持续创造价值,回避或延缓年龄危机的到来。
先看第1种策略——选择环境
选择更适合长期发展的环境,让自己有机会穿越35岁职场枯荣线,这是大部分人都可以运用的策略。
执行层面,又有4种具体做法。
第1种做法是选择重视、善待或需要职场老人的公司。
每个领域都可能有这样的公司,比如硬件领域的部分芯片公司,比如软件领域做操作系统、音视频、通信、应用开发框架等相对基础技术研发的公司,比如汽车领域研发发动机等核心部件的公司。
第2种做法是,选择门槛高、复杂度高、生命周期长的专业技能。
打字、图文排版这样的技能门槛低,难度低,老人很容易被新人替代,汽车发动机设计、网络通信协议开发、数字图像处理算法,门槛就相对较高、难度也较高,不大容易被新人替代。
第3种做法是,选择需要复杂技能的业务形态。
公司门户网站这种业务,不需要复杂的技能,不懂软件开发技术的伙伴,用一些现成的框架,都可以搭建起来;而支持亿级流量访问的电商后台,就需要非常复杂的技能。选择后者,会有更好的发展和更长的职业生命周期。
网络线缆业务,对复杂技能的需求,没有网络交换机的高,选择后者,会有更好的发展和更长的职业生命周期。
第4种做法是,选择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城市,再参考前面3种做法。
不同城市的环境变化速度和人才供给增长速度不同,对职场年龄的敏感度也不同。你在北京做软件开发,35岁再找工作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因为市场上比你年轻技术又和你差不多的人太多了。而你在兰州、宝鸡,情况就大大不同。
所以有时候变换一下物理空间,就可以立竿见影回避掉年龄焦虑。
现在看创造更大价值的第2种策略——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很多没有进入医师公等领域的职场人士,也在憧憬着轻轻松松工作、长长久久发展,这是白日梦,需要早点醒过来!
只有竭尽全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你才可能在现有的职场脱颖而出成为头部,才可能拥有更多选择权和发展机会,才可能更快地跑出年龄危机的射程。
第3种创造更大价值的策略是——采用更好的工作方法
前面那个实现带徽章的胶囊导航的例子,自己设计可复用的组件或者引入Bootstrap,相比复制粘贴,就是更好的方法,整体效率更高,维护代价更低,工作结果更好,对个人成长也更好。一位程序员沿着这个方向工作,就能更快在某个领域建立优势。
很多人会用Excel来做项目计划、管理项目,Excel确实可以迅速排列项目、一览项目、甚至可以生成甘特图,简单直接,但如果你要同时处理多个复杂的项目,项目会彼此依赖、共享资源、甚至有的会中断,那用Excel管理就远不如Project方便高效。
采用更好的方法、工具,会带来更好的工作效果,也会让个人更有竞争力。如有可能,在工作中,总是应该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现在来看创造更大价值的第4种策略——提升能力
前面我举了软件测试工程师想要通过自动化测试来提升测试效率的例子,那他想要采用自动化测试,就必须要在编程、自动化测试软件运用等方面进行能力提升,不然他就玩不转。
当你的能力边界扩大了,你的选择余地和创新组合就会更多,工作就会更有成效。
提升能力有纵向提升和横向提升两种方式。
纵向提升是指沿着熟练程度把某项专业技能提升到更高水准,路径是沿着德雷福斯模型,从高级新手到胜任者到精通者到专家。
横向提升是指培养更多能够与专业技能结合并带来“1+1>2”效果的能力,目标是建立多维度综合能力,提高工作效果,获取更好的机会。比如财务分析人员可以学习Python、理解公司业务,这样就可以从做综合财务分析,创造更大的工作成果。比如软件研发人员可以学习沟通、计划、组织、管理等能力,在主管空缺时就可以晋升。比如主管可以学习教练技术、关键对话,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辅导下属,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还可以学习商务谈判、业务规划等能力,有机会就可以成为商业操盘手。
创造更大价值的第5种策略是——改变信念
当某些错误信念阻碍我们的能力发展,影响我们创造更大价值时,就需要改变它们。
比如“干得越多被老板压榨得越厉害,我可不会那么傻”这种信念,会导致一个人不愿付出,被动工作,成长陷入停滞,快速遭遇年龄危机。那这个人可以改变这种信念,将它转换为“积极工作可以带来更好的成果,既能让自己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也能让自己有更好的内在成长”,这样以来,这个人就可能进入主动工作状态,职业发展更为顺利。
比如“我的工作很稳定,好好干就行了,不用想别的”这种信念,会让一个人遭遇裁员、公司倒闭等黑天鹅事件时陷入窘境。那这个人可以改变这种信念,将它转换为“多发展一种赚钱技能,提早做好Plan B,可以给自己更多安全感和选择权”,这样以来,突发状况来临时,他就不会那么慌乱。
那么,怎么改变信念呢?
先松动旧信念,再转换到新信念。
《重塑心灵》这本书里给出了松动信念的四种方法:改变标签、改变标签的定义、审视背后的动机和极度延伸。它还给出了改变信念的五种方法:破框法、意义换框法、二者兼得法、环境换框法、价值定位法。感兴趣的伙伴可以看看。
避免年龄危机的2个关键原则
好了,以上就是创造更大价值,应对职场35岁危机的5种策略。
综合运用这5种策略,结果就是向专家、优秀管理者、商业操盘手的方向前进,尽可能地创造并维持溢价,延长职业上升周期。
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其中的一种或多种策略,却依然无可挽回地撞上了35岁危机,这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这些策略背后的两个关键原则——价值原则准备原则
所谓价值原则,就是在为一件事情做决策时,要始终从“这件事能创造多大价值”这个出发点来思考。
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打破诸如“这个事情不在我的职责范围”、“我能力不够搞不定这个问题”、“我过去没做过这样的事情”、“这个事情太难了费那么大精力不划算”这样的限制,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也让自己获得更好的成长。
比如测试主管要引进自动化测试,就应该从自动化测试能为公司创造多大价值、节省多少成本等方面考虑,而不是被现有团队成员没人搞定、说服研发人员协同有多困难等情况限制。
所谓准备原则,就是对于迟早会发生的危机,一定要提前规划,积极投入,做好准备。
永远不要等到一件事情糟糕到来不及时才仓皇应对,那个时候往往已经无法应对。
比如你一直在一家公司安稳轻松的工作,过了八年后所在部门被集体裁撤,你到市场上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毫无竞争力,那这个时候再后悔“之前应该多学点东西”,就已经来不及了。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价值原则和准备原则的指引下,综合运用应对职场35岁危机的5种策略,让自己越来越有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戳下面卡片,关注“安晓辉生涯”

推荐阅读

穿越35岁职场枯荣线的3种途径

金三银四找工作,行业、企业和职位哪个更重要

这位大厂技术主管,创过业出过书,也曾是2500月薪工作都找不到的苦逼少年

为了逃避现实,他们假装追求理想

第一性原理·非线性成长·人生模式

欢迎添加安晓辉老师微信a32352937
一对一咨询识别上图二维码
文字咨询请戳阅读原文
浏览 1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